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 盖斯定律(Hess定律) 一个反应若能分解为几步来完成,则总反应的热 效应等于各分步反应的热效应之和。 应用时注意:
① 某化学反应是在等压(或等容)下一步完成的,在 分步完成时,各分步也要在等压(或等容)下进行; ② 要消去某同一物质时,不仅要求物质的种类相同, 其物质的聚集状态也相同。
例3-3:已知反应(1) C(石墨) + O2(g) = CO2(g)和反 应(2) CO(g) + 1/2O2(g) = CO2(g)的摩尔反应焓,求
4. Qp 和QV 的关系 同一反应的等压热效应和等容热效应不同 Qp = H Qv = U
H = U + pV = U + n气RT
Qp = Qv + n气RT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能变和焓变可分别用rU和 rH表示, rUm即摩尔反应热力学能变, rHm即摩
尔反应焓变。
rHm = rH / ξ rHm = rUm + 气RT
例3-1 某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热量 1000 J,环境
对体系做体积功 -300 J。求过程中体系热力学能的改
变量和环境热力学能的改变量。 解:体系的热力学能的变化 ΔU = Q + W
=1000 J - 300 J = 700 J 把环境作为研究对象
Q’ = -1000 J, W’ = 300 J
即在恒容反应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 改变体系的热焓。 焓是系统的状态函数,其数值的大小只与始态
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只能得到ΔH,无法得到 其绝对值;焓是广量性质的函数,具有加和性;焓 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 H = 0。
1 温度计 2 绝热盖 3 绝热杯 4 搅拌棒 5电加热器 6 反应物
环境热力学能改变量为ΔU’ = Q’ + W’ = - 700 J
3-2 热化学
把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化学反应中,讨论和
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的学科称为热化学。 3-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在无非体积功的体系或反应中,当生成物的温度
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ΔU = Q + W = U生 - U反
1、恒容反应热 若体系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体积恒定,此时的热效
应称为恒容反应热。 ΔV = 0 W = - p·ΔV = 0
QV = ΔU - W = ΔU 在恒容反应过程中,体系吸收的
热量全部用来改变体系的热力学能。
弹式量热计装置,被用来测量一
些有机物燃烧反应的恒容反应热。
2、恒压反应热
在恒压过程中完成的化学反应称为恒压反应,其
3、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νA A +νB B = νG G +νH H 方程式中的系数称为化学计量数或计量系数,符 号为ν,是纯数。 对于一个特定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按照方程式 的化学计量数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就发生了1mol反应。 H2 + 1/2 O2 = H2O 2 H2 + O2 = 2 H2O
热效应称为恒压反应热,用Qp表示。
ΔU=Qp+W W = - pΔV Qp=U2-U1+p(V2-V1) 由于恒压过程 Δp=0 即 p2=p1=p Qp=U2-U1+p2V2-p1V1 =(U2+p2V2)-(U1+p1V1) Qp =ΔU - W Qp=ΔU+pΔV
U,p,V 都是状态函数,所以 U + pV 也是一个 状态函数。令 H = U + pV , H 称为热焓,简称焓, H 即为焓变。 Qp= H
T 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如果体系的
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发
生变化。
始态 → 终态
状态变化的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改变量是一定的。用 X 表示各种状态函数的改变量。
如温度的改变量用 T 表示,则 T = T终 -T始。
某些状态函数,如 V,n 等所表示的体系的性质
功可分为:①体积功,是体系体积变化时所作的功。
②其他各种形式的功统称为非体积功,如电功等。
环境对体系做功 W = - p V
我们研究的体系与过程,若不加以特别说明,可 以认为只做体积功。
注意: ① 热和功均不是状态函数,而是与过程相联系
的物理量。系统不发生变化,就没有热或功,不能谈 体系在某种状态下具有多少热或功。 ② 在处理热和功的问题时,不仅要考虑过程,
还必须考虑途径。
p-V图法表示各种途径的体积功
等压膨胀
在p-V图上将下列过程表示出来: P外=1 p=16,V=1 p=1,V=16
p-V曲线上覆盖的面积为体积功。 W1= 1500 J 纵坐标:p/1 105 Pa; 横坐标:V/ 10-3 m3
分次等压膨胀
仍完成上述过程,p=16,V=1 → p=1,V=16。 但途径发生了变化: p外=8 p外=4 p外=1 如膨胀3次:p=16 p= 8 p= 4 p= 1 W2
绝热过程: 体系和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
可逆过程:理想化过程,体系从始态到终态,再从 终态到始态,对环境和系统不留下任何 痕迹。可逆过程是无限接近热力学平衡 态的过程。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完成某个过程的具体方式称为途径。
4、热和功 体系与环境以热和功两种形式交换能量。 热用符号Q 表示, SI单位为J。 若体系吸热,Q > 0;体系放热,Q < 0 功用符号W 表示,SI单位为J。 热力学中的功是指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 理解:若体系对环境做功10 J,表示成W = - 10J
自由能,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利用吉布斯-亥姆霍 兹方程计算热力学分解温度等。
引言:
化学热力学:用热力学的定律、原理和方法研究化 学过程的能量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等问题。
主要解决化学反应中的三个问题:
①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 热力学第一定律
② 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 热力学第二定律
③ 反应进行的限度
物质
×
×

热力学中,我们主要研究封闭体系。
2、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热力学平衡态,当体系的温度、压力、体
积、物质的量、各种能量等物理量一定时,体系就处
于一个状态。 状态函数:用来说明、确定系统所处状态的宏观 物理量。如 n 、 T、 V、 p……。
例如某理想气体体系:n = 1 mol,p = 1.013 105 Pa, V = 22.4 dm3,T = 273 K,这就是一种状态,是由 n、p、 V、T 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一种存在形式,因而 n、p、V、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 U、
焓H、熵S、吉布斯自由能G。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
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3. 重点掌握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应用:计算化学反应的
热效应,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焓、反应熵和反应
例如: 永动机为什么不可能存在? 石墨能否转化为金刚石?
反应条件是约1500 oC和6×106 kPa,用镍等作
为催化剂。
高炉炼铁:Fe2O3 + 3CO = 2Fe + 3CO2
尾气中CO浓度不可能为零?
优点:
化学热力学研究问题时只需知道研究对象的始态和终态,而
无需知道变化过程的机理。
局限性:

W1
可逆膨胀
仍完成上述过程,由p=16,V=1开始,p连续减小(p每 次只比上一次小一个无限小量)至 p=1,V=16。 功的最大值
5、热力学能 (内能) 体系内部所有能量之和,包括分子原子的动能, 势能,核能,电子的动能 ……, 热力学上用符号 U表 示。
虽然体系的热力学能的绝对值尚不能求得,但 是体系的状态一定时,热力学能是一个固定值,因 此,U 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可能无中生 有,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热转化为功等。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将热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 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的条件下,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一定条件下,任何体系都自发地趋向平衡”。 “孤立体系中自发过程趋向于熵增大” 。 “一切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 “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自发过程自由能减小”。
热效应数值要与方程式一一对应。
例如:
H2 (g) + 1/2O2 (g) = H2O (g) H2 (g) + 1/2O2 (g) = H2O (l) 2H2 (g) + O2 (g) = 2H2O (l) H2O (l) =H2 (g) + 1/2O2 (g) C(石墨) + O2(g) = CO2(g) C(金刚石) + O2(g) = CO2(g) ΔrHm =-241.8 kJ· mol -1 ΔrHm =-285.8 kJ· mol -1 ΔrHm =-571.6 kJ· mol -1 ΔrHm = 285.8 kJ· mol -1 ΔrHm = -393.5 kJ· mol -1 ΔrHm = -395.4 kJ· mol -1
3-1-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体系(系统)与环境
体系:人为划定的研究对象。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 体系 + 环境 = 宇宙
环境

研究对象 体系


孤立体系 敞开体系
Matter (H2O)
封闭体系
Heat flow
Heat flow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及能量的交换关系, 可以将体系分为三类: 孤立体系 能量 × 封闭体系 √ 敞开体系 √
例 3- 2 Qp 值。 用弹式量热计测得 298 K 时,燃烧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