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八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八章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 怀特的“机会链”理论 解释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升迁现象。
◆ 科尔曼等的二级传播理论 以非正式关系解释传染病流行及信息流通问题。
◆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优势理论 对劳动力市场中寻找与变换工作的问题做了讨论。他认为要从互动的频
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测量做了讨论。
◆ 林南等人的社会资本理论 把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变量,以社会网络解释寻找工作等现象。他们认为
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
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
群体领导与决策
群体内部关系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成员有限 1
7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成面员对间面有互动直。接的、经常的2、
6 群体整合程度高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表现出了全部个性。3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45 成员难以替代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可以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和国际关系网等。
◆ 以成员交往密度划分 可以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 以网络的结构模式划分 可以分为“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社会资源获取功能
组织管理辅助功能
日常生活联系功能
四、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复 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析。
正功能
负功能
1、承担社会化的任务。 1、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
◆ 具体概念 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关系而形成群体叫血缘群体,包括家庭、家族、
氏族、部落、部族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位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叫地缘群体,包括邻里、
老乡、民族社会等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叫业缘群体,包括各种各
样的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艺术组织等具体形式。
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
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地,其成员之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
另一方面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 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 成新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类型
◆ 以资源划分的社会网络 可以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和情感资源网络。
◆ 以社会关系划分的社会网络 可以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络、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会
网、生意网等。 ◆ 以网络的主体划分的社会网络
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网络 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婚姻与家庭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第一节 社会网络
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 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 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中。
5 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2
社会群体的特征
4 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3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社会群体的存在条件
1
群体必须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状况。
成员的利益必须受到保护。 2
群体赋予成员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谋求成员之间的统一。 3
群体能够满足成员的各种欲求并提供其能动性。 4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 点或结点(nodes) 是指各类社会行动者,可以是个人、位置、法人或集体行动者,或者
任何一个能与另一个实体发生联系的实体。 ◆ 位置(position)
社会结构由位置组成,位置是点的归类,一个位置可以包括很多点,占 据同样位置的点具有同样的特征。 ◆ 关系(ties)或称联系(linkage)
是指在网络分析图中结点之间的连线。
第二节 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所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活动或社会关系结合 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 益的人群。
社会群体的特征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1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的身份及日常活动。 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
员用作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血缘、地缘、业缘与趣缘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机器性质来划分。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血缘、地缘、业缘和趣缘 群体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
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所谓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
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才是寻找工作和职位 升迁的关键。
◆ 边燕杰等人的强关系假设 他们发现在伦理本位的公共社会中,职业流动着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
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构成,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以传 递信息为辅。
◆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1992年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分析了组织内权利的运作以及升迁过程。
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者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 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 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空洞。存在结构洞时,连接两者的第三者有信息优势和 控制优势,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第三者会尽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而使另 外两者高度依赖于自己的活动。
式,成员的权益、义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 —规定。
内群体和外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谓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中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
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所谓外群体,反之内部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