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目录1 山中访友 (1)2* 山雨 (5)3* 草虫的村落 (8)4* 索溪峪的“野” (11)词语盘点 (14)口语交际.习作一 (14)回顾.拓展一 (17)5 詹天佑 (18)6 怀念母亲 (21)7*彩色的翅膀 (24)8* 中华少年 (27)词语盘点 (29)口语交际.习作二 (30)回顾.拓展二 (33)9 穷人 (35)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39)11.唯一的听众 (41)12*用心灵去倾听 (43)词语盘点 (45)口语交际.习作三 (45)回顾.拓展三 (47)13 只有一个地球 (48)14* 鹿和狼的故事 (50)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52)16* 青山不老 (54)词语盘点 (56)口语交际.习作四 (56)回顾.拓展四 (59)17 少年闰土 (60)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62)19* 一面 (65)20* 有的人 (67)第五单元词语盘点 (69)回顾.拓展五 (71)口语交际.习作五 (72)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75)【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78)与诗同行 (80)21 老人与海鸥 (84)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87)23 最后一头战象 (89)24* 金色的脚印 (92)第七单元词语盘点 (94)回顾.拓展七 (95)口语交际.习作七 (96)25 伯牙绝弦 (99)26 月光曲 (101)27* 蒙娜丽莎之约 (104)28* 我的舞台 (106)第八单元词语盘点 (108)回顾.拓展八 (109)口语交际.习作八 (112)1 山中访友教师寄语:让书香浸润自己的心灵。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浓厚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前准备:1、柳春园看看渡春桥。

2、父母去山上听听鸟鸣,听听风声、溪流声,感受山林的气息。

第一学时一、预习达标友情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1、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注音了!(我还能总结一下识字方法)清爽吟..乐道蕴.含..奥.秘津津..诵唱和瀑..布陡峭()()()()()()()()●我想和教科书对照或请教同桌,以上注音都正确吗?正确()错误()●我来总结一下,我的识字方法是:————————————————————●我能自己检查写的对错正确()错误()②在预习课文时我理解的生词有: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山中访友》,通过预习我知道实际上作者拜访的对象是这篇课文我读了()遍就读熟了。

读这篇课文,我喜欢:A大声地朗读。

()B默读。

()C和同学一起读()3、初读课文后我有几点收获,我想写在下面:二、完成学案训练应用1、我会读邀请俯身瀑布峭壁身躯津津有味蕴含侠客2、我会写yüo qǐng fǔshýn pù bù qiào bì shýn qū jÿn jÿn yǒu wâiyùn hán xiá kâ3、我会填()的古桥()的树林()悬崖()的瀑布()云()云雀()山泉()溪流()老柏4、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6、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8、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第二学时一、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2、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3、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4、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5、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6、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这样有什么好处?三、拓展: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拜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5、面对着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8、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9、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第三学时一、合作探究1、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例如: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小溪——白云--- 瀑布—一悬崖—一云雀——石头——落叶——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展示点评总结升华三、总结反刍当堂检测1、写出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捡起一朵落花,拾起一片落叶,捧起一块石头。

()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3、细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4、通读全文,看看文章的开关和结尾,你能总结出课文有怎样的写法?5、学完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设你是文中的一外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发挥想象,50字左右写在习作练习本上)[教与学反思]:2* 山雨课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第一学时【自主学习】1、我会读: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2、照样子写词语例:水淋淋(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

(1)轻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啼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用双竖线在文中标示,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第二学时【合作探究】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及()、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关相对应,写出册雨来时的特点是,即“”“”。

作者将雨声比作(),突出了()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

②雨声中,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描写()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动态美景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