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必修一学案答案

化学必修一学案答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过滤与蒸发离子检验●夯实基础一、1.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2.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 3.一贴:滤纸漏斗壁二低:①滤纸边沿漏斗边沿②液面滤纸边沿三靠:①漏斗下端烧杯壁②玻璃棒下端三层滤纸处烧杯嘴玻璃棒二、2.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3.①搅拌②大量固体出现三、1.溶解过滤蒸发(1)加速(3)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2.BaCl2溶液Na2SO4+BaCl2===2NaCl+BaSO4↓NaOH溶液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溶液CaCl2+Na2CO3===CaCO3↓+2NaCl 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四、1.BaCl2溶液 2.白色●随堂训练1.C2.C [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将C项中物质加入足量水,食盐完全溶解形成食盐溶液(液体)而泥沙不溶于水。

]3.B [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3处:①液体未能沿玻璃棒转移;②标签没有对手心;③漏斗颈的末端未与烧杯的壁相接触。

]4.B [安装仪器时,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位置,最后放置蒸发皿;加热蒸发NaCl溶液最后用余热蒸干。

]5.D [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蒸发可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

A项,液体浑浊说明没有过滤完全;B项,加热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所以B项不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或者引起固体的迸溅。

]6.D [先加稀盐酸提供H+,可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发生反应:Ba2++SO2-4===BaSO4↓。

] 7.B●课后检测1.D [A、B、C三个选项中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容,故必须相互接触;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壁不能接触,否则会污染滴管。

]2.D [A项,氧化铜和炭粉均不溶于水,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均溶于水,也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C项,水和酒精相互溶解,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D项,碳酸钠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能按上述顺序分离。

]3.B [首先滴加足量Ba(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O2-3,同时除去CO2-3;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Mg(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OH-,同时除去OH-;过滤后,滴加AgNO3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l-。

]4.C [除去H2SO4中的HCl用AgNO3溶液,会使SO2-4和Cl-同时沉淀,同时还引入了NO-3新杂质;单纯用Ba(NO3)2溶液,量不易控制;CaO与水反应生成微溶的Ca(OH)2不易与CaCO3分离;CuO溶解于盐酸中。

] 5.D [要从海水中得到无水MgCl2,首先要加熟石灰得到Mg(OH)2沉淀,然后过滤,再将沉淀加盐酸溶解,得到MgCl2溶液,然后对溶液浓缩结晶,再对晶体脱水干燥即可,故选D。

]6.(1)A (2)D (3)B (4)C7.(1)滴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2-4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2)除去Ca2+、少量的Mg2+及过量的Ba2+(3)Mg2+不能除净解析(1)由于SO2-4可与Ba2+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可向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钡盐,但要遵循不带入新杂质的原则。

(2)为了使杂质离子除净,所用试剂均应稍过量,因此(1)中除SO2-4时所加入的可溶性钡盐应过量。

加Na2CO3的目的是为了除去Ca2+和少量Mg2+及过量的Ba2+。

(3)由于MgCO3的溶解度比Mg(OH)2大,除Mg2+一般用NaOH溶液,所以此时Mg2+不能除净。

8.(2) 去除铁,而增加了铜用磁铁吸引铁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题给的两种方案都可以去掉铁屑杂质,而方案(2)去除了铁,同时增加了主产品铜,故(2)好一些,但不足之处是消耗了CuSO4,产生了FeSO4废液。

两方案各有不足之处,若能用铁的物理性质除去铁,则方法简便又经济。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蒸馏与萃取●夯实基础一、1.沸点易挥发难挥发不挥发 2.(2)①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白色沉淀②1/3 碎瓷片③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无沉淀二、1.(1)不同溶解度(2)互不相溶 2.铁架台烧杯分液漏斗 3.(1)分液漏斗四氯化碳(2)口部活塞(3)水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4)塞子凹槽漏斗上的小孔活塞烧杯壁上口●随堂训练1.A [蒸馏适用于两种互溶的液体的分离,丙酮溶于水,故采用蒸馏将丙酮与水分离最合理。

] 2.A [制取蒸馏水可不用温度计,若使用温度计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3.D4.C [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振荡分液漏斗要拿在手里,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够顺利流出;振荡分液漏斗时可能有气体产生,应及时扭开活塞放出,以减小漏斗的压力。

应选C。

] 5.D [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则四氯化碳与碘水按体积比为1∶2充分混合后,四氯化碳层在试管下面。

]●课后检测1.B [蒸馏操作中使用的温度计是用来测定蒸气的温度(即某一组分的沸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D3.A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39%的乙醇溶液用蒸馏法分离;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用萃取法分离。

]4.B5.A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溴水中溴单质.的萃取剂。

]6.(1)F (2)C (3)D (4)E (5)A7.①③②③8.(1)①C ②A (2)①萃取四氯化碳分液漏斗②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呈无色,将各项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解析材料一中,根据曲线图知,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

提纯纯碱时,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而氯化钠不会析出,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

材料二中,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可以用蒸馏法分离。

材料三中,Br2和I2在溶解性方面很相似,因此可以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Br2。

如果提出Br2后,水还有颜色,说明Br2没有被萃取完全,可再进行萃取直至水呈无色。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夯实基础一、1.一定数目粒子n 2.(1)0.012 kg 12C6.02×1023(2)mol (3)原子分子离子微观粒子 3.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6.02×1023mol-1N A 4.N/N A二、1.单位物质的量M g/mol g·mol-1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随堂训练1.A [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要点分析:A项,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正确;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B、C、D错误。

] 2.A3.B [n(OH-)=0.6 mol×6.02×1023 mol-1×2=7.22×1023。

]4.B5.C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在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A项错误,C项正确;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B项错误;D项中2 g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含有2 mol H,D项错误。

]6.B [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1 mol氧原子的原子数约为 6.02×1023,故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166.02×1023g;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相比所得的数值,单位为1(常省略),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7.B●课后检测1.B [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倒数之比,故本题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数越多。

原子数的多少还需要考虑分子中的原子总数,在已知分子数之比的基础上,再分别乘以各原子数,即能比较原子数的多少。

] 2.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mol-1,故B正确,A项未说明12 g碳原子为12C。

]3.B [A选项,纯净物并不都是由原子组成的,A 选项错误;C选项,1 mol氢的表示法错误,并且没有说明是原子还是分子;D选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是6.02×1023mol-1,并不就是6.02×1023,所以D选项错误。

]4.C [当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及1 mol原子的质量数值相等,故1 mol该原子的质量为M g,而1 mol原子的数目为6.02×1023个,故1个原子的质量为M6.02×1023g。

]5.B [H2的摩尔质量为2 g/mol,8 g H2的物质的量n=mM=8g2 g/mol=4 mol。

]6.A [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因而只要求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由题可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是n=0.1 mol,所以M=mn=1.6 g0.1 mol =16 g/mol,所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 7.A [由反应可得:X+2Y===R +2MM(R) 2M(M)4.4 g m由题意知M(R)∶2M(M)=22∶18=4.4g∶m,解得M =3.6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所以Y与M的质量比=6.4 g∶3.6 g=16∶9。

]8.1.505×1024 3.01×1024427.5解析 1 mol Ba(OH)2含有1 mol Ba2+和2 mol OH -,1 mol 的粒子数为6.02×1023,用Ba2+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

Ba(OH)2的摩尔质量是171 g/mol,所以其质量为2.5 mol×171 g/mol =427.5 g。

9.(1)2.408×1023(2)0.6 mol解析(1)设0.3 mol NH3与x个H2O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相等,则有:0.3 mol×4=x6.02×1023×3,则x=6.02×1023×0.4=2.408×10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