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建筑学系教学楼的室外空间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环境仅仅是提供一个舞台、一个背景,学生、师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和主人。
这是校园环境设计的基点。
学生在广场或廊下,或坐,或立,或沉思,或争论,充分显示了校园空间的生机和活力。
校园教学楼室外环境的舒适美观和整体的和谐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想像力和灵感有利于教育人、净化人、塑造人的育人功能的发挥。
“寓教于境,寄情于景”充分发挥建筑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非语言教化作用。
建筑系教学楼室外空间环境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学生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学生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
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应特别注意环境规划尺度的宜人性,多层次性,增加环境空间的安全感、领域感、归属感、舒适感和人情化。
(2)隐语作用的原则建筑学是一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科。
教育的目标应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与广泛的交流。
倡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有限的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室外空间应体现具有“第二课堂”的意义,并为师生提供休憩、学习、思考、交流与互动的空间。
因此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的行为以达到隐性课堂的作用成为教学楼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设计重点。
(3)整合性的原则在对教学楼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使建筑空间与周边环境构思统一进行,使环境各元素与建筑之间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作为校园建筑都应关注整体校园环境的协调,力求尊重校园的整合性,将自身作为校园的一个元素和谐地融入到校园中,却又不失个性的塑造。
整合性是个动态的概念,应考虑人在行进过程中功能层面的需求与变化,连续性视觉意象的层次、节奏与变化。
(4)生态化的原则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良好的自然生态对于营造一个可居、可憩、可读、可思的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书香环境,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而且美好的自然生态给人的记忆印象之深有时超过了建筑个体。
注重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挥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作用。
外部空间的概念外部空间理论是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建筑理论观中最富独创性的,是他在融汇了当今世界的空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空间论,同时也是方法论。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这样解释其涵义“建筑外部空间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它是一种从自然当中限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建筑外部空间与建筑实体的依存关系从建筑产生开始便存在。
自古以来,建筑外部空间就与实体相互作用着,形式上犹如砂型与铸件,互为镶嵌内容上更象兄弟,互相支持,这正是建筑环境本质的体现。
教学楼的外部空间必然是针对教学建筑而言的,外部空间与建筑物本身密切相关,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教学楼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上,常常有目的创造了许多功能意图明确的空间,真正的教学楼建筑外部空间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由于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工具,应具有优秀的空间内在质量和丰富的尺度,并特别宜于户外活动。
外部空间的设计要素现在的教学楼建筑无论是在新建的大学校园内,还是老校园内建设,也无论是新建、扩建还是改建,它们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中,面临着自身的定位与塑造新环境空间的双重任务。
教学楼外部空间设计,实际上就是运用建筑形体及其他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如地形地貌、山水植被、光色等等,进行空间组合,使在体量、尺度、造型形式乃至质地肌理等方面大小高卑、远近离合、主从虚实、阴阳动静等变化,都能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感受效果上,特别是视觉感受效果上,引起审美愉悦,并臻于艺术上的完美。
归纳起来其任务就是处理好教学建筑与建筑基地上的其他建筑、场地、道路、绿化、环境小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与更大范围的周围环境相协调。
案例分析:郑州大学建筑系馆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积累深厚,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为建筑学院人才的选拔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与条件。
郑州大学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建筑系馆位于理科园之中,建筑造型符合整个理科园的建筑风格。
1 、院图书资料室建筑学院图书资料室位于院楼一层,建筑面积321㎡,分为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档案室三部分。
拥有建筑类及相关类别的中文图书7100余册,外文图书2868册;藏有建筑类及相关专业中文过刊2148册(含合订本),外文过刊3132册。
图书资料室订阅的中文期刊81种,外文(包括英、日、德、法等语种)专业期刊20种。
并备有齐全的建筑法规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
院图书资料室全部开架,全天对师生开放,图书利用率高。
档案室藏有专业幻灯片41475张、照片和教学录像带、光盘300余册(盘)以及相关教学文件和五年的学生作业。
2、教室情况建筑学院教学楼和教学行政管理楼位于郑大新校区工科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楼配置专用的绘图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还设有学生交流空间、学生作业作品展示室、评图室,设施齐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建筑主入口空间意境的营造建筑系楼由于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建筑本身往往具有教化的功能。
其主入口空间意境的营造,应在注重整体校园人文环境塑造的同时,创造出开放的、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并努力构建出具有一定稳性作用的多样的交流空间。
对教学楼建筑入口的处理可以用植物的构建、台阶的起伏。
栏杆的分割等等方法加以对空间的限定和组织,丰富空间层次,增强空间变化,形成轻巧的室外空间品质,使建筑入口空间生动活泼。
建筑的出入口部分,既是室内空间的过渡空间区域,也是室内空间的继续和延伸,它既有功能上的要求,也有艺术处理上的要求。
此外,门厅出入口部分还需有较好的天然采光和一定的照明措施,以满足要求。
例如郑州大学新区建筑学院主入口设计。
两边的四个大柱子和黄色的框架,起到主入口导向的作用,柱子上的字体也是其更加丰富。
主体建筑不规则曲向的雨棚不仅使主入口凸显出来,更使建筑系馆恢弘大气显现出来。
广州大学建筑学院入口的设计原则运用许多建筑外部构建,如室外构建的穿插,楼梯,连廊等等,这些建筑外部构建都配合主题教学楼精心设计,并用形成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的景观设计,使其达到美的创造意境,并体现校园外部环境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1、平面空间: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右图为深圳大学建筑系馆平面图,由图分析可知主要使用空间为教室,设计室,展览评图室,图书资料室,模型制作室,教研室等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空间为门卫室,卫生间等辅助使用空间。
交通空间为门厅中的大跨度的楼梯及作为疏散用的建筑两端的双跑楼梯。
空间的使用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室内与室外之间…,都离不开交通联系部分。
更确切地说,一栋建筑是否合用,除需要充分考虑使用空恰当的布置之外,还应考虑使用空间与交通空间之间的配置关系是否适当,交通联系是否方便等。
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部位,主要取决于功能关系和建筑空间处理的需要而定。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教室使用的建筑空间和学生主要使用的教室之间是作为两个不同的分区存在的,使用空间互不干扰,且都有各自的疏散楼梯,在交通流线上没有交叉。
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流线的设置都考虑了使用空间的分配和布置。
2、庭院空间:庭院是由建筑与建筑或建筑与其他界面维和而成的,是建筑景观相互融合的空间。
庭院空间是建筑景观在功能上的融合场所,同时也是师生宁静的学习交流场所。
庭院内部的景观讲究“因地制宜”,选择自然式布局绿化,或通过人为环境布置些雕塑、休闲设施等环境小品营造庭院宁静轻松的氛围。
如深圳大学建筑系馆形体凹处恰好形成了一个天井式的庭院空间,此庭院的设置是由建筑自然维和而成的空间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休闲的作用,而且提升了建筑室内使用空间的自然采光。
3、中庭空间:中庭与庭院的功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分。
中庭空间的设置不仅活跃了建筑室内空间提高了建筑的采光,也是建筑垂直交通和交流的一部分。
郑大新区的建筑系馆,六层通高的中庭再加上楼顶的透明的屋顶材料,使刚进入系馆的我们感到似有灯光从上面照射下来。
中庭的设置不仅提高了教室的采光度,也增了学生的交流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同层的同学交流,还可以通过中庭和楼上楼下的同学交流,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走廊上放松心情的空间。
4、评图空间:评图空间的空间特征及其设置方式评图空间往往作为系楼的教学空间的重要之重,在形态上除考虑悬挂图纸和摆放模型,还兼有作品展示的功能。
评图空间普遍具有较为开敞、通透的空间特征,目的是鼓励交流和观摩。
如郑州大学建筑系馆,建筑一层人口大厅处主要的大空间用来摆放学生的图纸和模型,二层空间则是建设了一面面的墙体来张贴学生作业,可供学生去自主交流和学习。
但是作为一个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学习空间,郑大新区的建筑系馆评图空间的设计不是让人感觉很舒服,一层二层过于低矮的建筑高度,是整个空间感觉很压抑,光线不足,虽然中庭的设置提高了采光量,但是仍旧不能满足观看图纸时的光线亮度及人们感觉的舒适度。
四、有机的整体系馆建筑的造型风格在这里是相对无关的问题,又如教学建筑的交流空间要求、艺术氛围的营造等,各种评价尺度都保持对系馆建筑的约束力。
建筑系馆正如建筑师的私宅,外部形象经常是单纯而朴实的,精彩的匠心独运于内部空间。
在基本建造逻辑的前提下,用建筑系馆本身的物质实体和空间潜力去创造可以被发现和体验的实物教具,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实现教具展示;也不是如展览会一样展现各种建筑的基本元素或构件的模型,而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最终的设计产品。
建筑系馆空间本身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形态,作为一个建筑教育的场所,其空间内容和组织应同时具备感知和认知这一教育学行为的特殊角色,即建筑系馆内的空间形态和空间序列的实例,作为现实的刺激物经由学生直接地亲历感受,可以便利地、经常性地获得建筑空间的经验。
建筑系馆作为教具的意义之一是提供典型的、足尺的、可亲历的空间实例。
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提供体验和理解各种空间的场所。
如直墙、斜墙和“非线性”造型的对比、不同高宽纵尺度与比例的空间造型、各种“行为的流线”和“空间的流动”的展示,各种宽度的走廊空间,环境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关系,空间尺度的情感因素等。
更复杂的细部要素还可以包括诸如室内外光影、窗洞形式与遮阳类型、不同的“窗地比”效果实例;建筑材料本体颜色与建筑色彩的产生;材料的实际使用与材料样本间;常见坡道的实例,各式造型、结构与坡度的楼梯等,凡此有关建筑之空间的诸多概念都可以在系馆建筑物中直观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