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教案
一.计算选手名次
二.列出一年级选手的信息
三.求出优胜年级
引入课题
学生:……
引入贴近学校生活的情景任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数据分析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排序
1.计算选手名次:(简单排序)
按照得分高低对选手进行排序,依次填入名次
教师:计算选手名次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将选手的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当要对一批数据进行排序时,首先要明确一个排序依据,我们将这个排序依据称为“关键字”。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生已经预习),
学生练习:按年级对选手进行升序排序并完成学案。
2.评选年级优秀歌手:(复杂排序)
使用“数据/排序”菜单项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任务中有两个排序的关键字:年级和得分,对于这种多关键字的排序可以选用一个“排序”菜单命令完成,打开排序对话框查看其内容。
教师:要评选年级优秀歌手,经过刚才的分析,它排序的主次关键字分别是什么?请你和你的组员一起探讨一下,完成该任务。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体会。
学生填写学案上的自我评价表。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
A.上网搜索某学校运动会运动员的成绩,完成:
⒈按照哪两列数据排序,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比赛项目的最好成绩
⒉试列出初一一班运动员的比赛信息,比较哪个运动员的得分最高
B.思考并收集生活中哪些数据可以整理成表格形式,对于这些数据可能会用到哪些分析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会得到怎样的结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2009年10月1日是什么节日?
对,200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日子,60年的沧桑巨变,60年的历程,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了骄傲和自豪。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展现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我校举办了以“歌唱祖国,畅想和谐”为主题的全校学生大比赛。现在你们要闯三关: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小组合作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竞赛
分成小组,组织竞赛
1小组给2小组出题,2小组给3小组选题,3小组给4小组选题,4小组给1选题
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综合应用的能力和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总结评价
教师结束语: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学习了数据分析的几种方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但这只是我们学习数据分析的开始,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格,要真正掌握其数据分析的用法,还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课题
数据分析
授课教师
姜武秀
学校
任城区廿里铺中学
授课时间
2010年4月14日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2)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合作完成。
学生参考学案并展开组内合作探讨、以优促慢、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完成对年级优秀歌手的确定。
学生参考学案并展开组内合作探讨、以优促慢、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完成对选手中得分在40以上的选手信息的筛选。
学生分析处理方法:计算出每个年级的平均得分进行比较。
学生参考学案完成分类汇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演示。
(二)筛选
1.列出一年级选手的信息。
引出筛选:通过筛选,缩小数据的观察范围,有助于我们发现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
教师演示筛选1年级选手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左边的行号,让学生明白筛选并不是删除不满足条件的记录,而只是暂时将之隐藏了。
2.学生任务:筛选得分在40以上的选手信息,并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学生演示。
(三)分类汇总
1.评选优胜年级:计算每个年级的平均得分,确定优胜年级。
讲解分类汇总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将数据分类(排序),然后再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汇总统计。
教师演示
2.学生任务:比较男选手和女选手的平均得分谁更高。
引导学生分析确定分类字段、汇总方式和选定汇总项。
学生演示。
学生思考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