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选择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理论。()
2.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思想。()
3.布鲁纳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
4.首创范例教学理论的教学家是赞科夫。()
5.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6.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是博比特。()
7.布鲁纳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8.泰勒原理概括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
9.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是: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10泰勒原理就是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1提出实践性的课程理论的课程理论家是罗杰斯。()
12提出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的课程理论家是施瓦布。()
53泰勒提出的课程目标的筛选原则是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的理论。()
54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性步骤是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和目标表述。()
55所期望的课程改革结果应当是忠实原计划的,这体现了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取向。()
A缔造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忠实取向
D得过且过取向
44课程实施是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A缔造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忠实取向
D得过且过取向
第八章课程评价
45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对课程设计个阶段的计划及实施过程所做的判断是()评价
A诊断性
B形成性
C终结性
D内部评价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0在课程分类中,以课程的呈现方式为标准可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1在课程分类中,以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为标准可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A泰勒
B艾斯纳
C布鲁纳
D斯腾豪斯
8.课程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人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持这种观点的课程理论是()
A要素主义课程论
B人本主义课程论
C实践性课程论
D结构主义课程论
第二章课程本质
9.博比特、泰勒等人的课程观认为()
A课程是经验
B课程是目标
C课程是计划
D课程是一种文化的选择
10课程是经验的课程观意味着()
A施瓦布
B泰勒
C斯腾豪斯
D艾斯纳
39主张表现性课程目标取向的课程理论学家是()
A施瓦布
B泰勒
C斯腾豪斯
D艾斯纳
40“给出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按照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其中的条件是()
A学生
B20个未完成的句子
C写出形容词
D 15分钟内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2学科课程的课程本质观为()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目标
D课程是计划
23活动课程的课程本质观为()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目标
D课程是计划
24以被动接受教师系统完整的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的特点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空无课程
D隐性课程
第五章课程改革
第六章课程目标
32对课程设计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指导作用的是()
A课程的总体目标
B学科的课程目标
C课程目标
D培养目标
33泰勒所研究的行为目标属于()层次
A课程的总体目标
B学科的课程目标
C课程目标
D培养目标
34学科中心课程论在课程目标方面持()的价值取向
A知识本位
B学生本位
C社会本位
D综合取向
39活动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强调活动性,要求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
40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存在许多冲突,在学校中只需要重视学科课程即可。()
41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区别是分科课程是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是活动课程。()
第五章课程改革
42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的具体目标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章课程设计
13课程设计的钟摆现象说明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坚持()
A系统性原则
B同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C适应性与超越性相机和原则
D理论基础的辩证互补原则
14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师通常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成员,学校及教育行政人员、家长、有关社会机构可以成为咨询对象,这说明课程设计要坚持()
A系统性原则
29把某种课程取向应用于具体的课程设计时,就成为课程设计取向。()
30课程设计的认知过程取向在课程评价上主张知识和技能的测验与考试。()
31人本主义课程设计取向的目的是强调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必要技能和过程。()
32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认为,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教师、学生、社会。()
33目标模式的缺陷之一是在本质上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的培养。()
B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C多元主体合作原则
D同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5主张学校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的经验,这体现了课程设计的()
A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B认知过程取向
C人本主义取向
D技术取向
16认知过程取向主张课程内容应是()
A那些能够使人理性的面对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知识、技能和各种学科
41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行为目标
C总体目标、学科目标、课程目标
D德、智、体
第七章课程实施
4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这是()的观点
A大课程论
B大教学论
C课程与教学独立论
D课程与教学循环模式论
43课程实施就是认同课程计划并无条件的接受方案进而落实方案的过程,这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48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适合于用开展性目标表述。()
49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适合于用表现性目标表述。()
50新课程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1新课程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
第六章课程目标
52课程目标的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强调课程目标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
17对课程的解释反映了人们课程的倾向性,倾向于学科中心的,就把课程定义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问题。()
18对课程的解释反映了人们课程的倾向性,倾向于社会改造的,就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
19教师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对课程计划做出怎样的调整,是直接关系到课程能否真正达到目标重要因素。()
20实际的课程情境中发生的事情,是将课程文件变为现实的关键。()
第二章课程概念
13将课程定义为经验,意味着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14将课程定义为学科,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是课程的执行者。()
15古特莱德按照课程在实施中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和形式,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
16对课程的解释反映了人们课程的倾向性,倾向于学生中心的,就把课程定义为学科知识。()
4. 1918年出版的著作《课程》被认为是课程是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其作者是()
A查特斯
B泰勒
C施瓦布
D博比特
5.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的课程理论家是()
A查斯特
B泰勒
C施瓦布
D斯腾豪斯
6.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的课程理论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罗杰斯
D泰勒
7.提出课程模式的课程理论家是()
C价值情景、社会重点问题和自我理解的经验
D学术性学科
17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是由()提出的
A泰勒
B斯腾豪斯
C塔巴
D布卢姆
第四章课程结构
18在课程分类中,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可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9在课程分类中,以管理方式为标准可将课程分为()
43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方面的具体目标是加强对知识技能及能力的教学。()
44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的具体目标是加强课程评价的选拨功能,使之更科学。
45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都体现在各科科恒德课程计划当中。()
46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方面确立了德智体三围的具体目标。()
47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适合于用行为目标表述。()
25课程是经验,这种经验是有目的的,是在教育环境中实现的,包括学习者最终获得的经验,也包括学习者经验的过程。()
第三章课程设计
26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单纯的依据某一种理论就会产生课程实践中的钟摆现象。()
27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可以看出课程设计是否体现了系统性原则。()
28课程设计主要对未来社会需要负责,而不必要考虑当前社会的需要。()
25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与体验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的Hale Waihona Puke 点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空无课程
D隐性课程
26以组织各种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的特点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空无课程
D隐性课程
27学科课程理论的课程价值取向是()
A知识本位
B学生本位
C社会本位
D综合取向
28人本课程理论的课程价值取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