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第三章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s ln ed / f (ln M d ln M s f ) (ln yd ln y f ) (ln id ln i f )
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两国的货币供
给、两国的产出水平,以及两个的利 率水平之间的差异确定。
13
二、变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第一,在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时,本国货 币供给水平的一次性增加,会造成现有价 格水平上的超额货币供给,公众将会增加 支出以减少它们他们持有的货币余额。由 于产出不变,额外的支出会使价格水平同 比例上升。由于购买力平价的成立,本国 价格水平的提高又将带来本国货币的同比 贬值,本国产出与利率则不发生变动。
21
第二节 汇率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超调模型

超调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茨 (Rudiger Dornbusch)1976年提出。该模型认 为:从短期来看,商品价格由于具有粘性,对货 币市场的失衡反映很慢,而证券市场与外汇市场 的反映却很灵敏,因而利率与汇率立即发生变动。 短期内,利率与汇率的调整超过了其长期均衡的 水平。所以,从长期来看,利率与汇率又会慢慢 回到其长期均衡的位置。
17
四、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评价
货币模型是建立在购买力平价说这一前提 之上的,但它并不是购买力平价的简单翻 版,而是具有诸多创新的独立的汇率决定 理论,在现代汇率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货币模型将购买力平价这一形成于 商品商场上的汇率决定理论引入到资产市 场上,将汇率视为一种资产价格,从而抓 住了汇率这一变量的特殊性质,在一定程 度上符合资金高度流动的客观现实,对现 实生活中汇率的频繁变动提供了一种解释。
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 模型中由于本外币资产(例如债券)是完 全可替代的,因此这两种资产市场是个统 一的市场,只要本国与外国的货币市场处 于平衡,这一资产市场也必然处于平衡。 因此,货币模型将集中分析货币市场上货 币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10
一、基本模型

弹性分析法建立在三个假定基础上:①垂 直的总供给曲线;②稳定的货币需求;③ 购买力平价成立。
5

第四,注重一般均衡分析。汇率决定的资 产市场说较之传统理论的最大突破在于它 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结合起 来进行汇率决定分析。在一个国家的三种 市场之间,存在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替代 性的不同假设,以及在受到冲击后进行均 衡调整的速度快慢的不同假设,这样,引 出了各种资产市场说的模型。
6
24
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本国货币供给 Ms1 Ms0 P1 P0 本国价格水平
t0
t0 (a) 时间
(b)
时间
本国利率
本币汇率
i0 i1
e1 e2 e0
t0
(c)
时间
t0
(d)
时间
25


当本国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时。 一、长期效应,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均衡状态,货 币的供给最终导致价格的上升,利率不变,根据 购买力平价效应,本国货币贬值。 二、短期效应,商品价格具有粘性,价格没有变 动,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以本币计价的证券收 益率的下降,以及以外币计价证券收益率相对于 本币收益率的上升,引起利率的迅速下调与本币 的迅速贬值。

资产市场分析有三个假设前提:第一,外 汇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的当前价格反映 了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第二,一国的资 产市场包括本国货币市场、本币资产(主 要是本国债券)市场和外币资产(包括外 国债券和货币存款)市场;第三,资金完 全流动,套补利率平价(CIP)始终成立。
7

根据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设,资 产市场说可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两类。 货币论假设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的债券为充分可替 代的,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资产收益率的差异 成为人们对一种资产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在本国 和外国的债券可充分替代时,汇率的决定主要是由 货币市场的供求决定的。而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则假 设本国同外国的债券不可充分替代,决定对某种资 产需求的因素除了收益率外还有风险的大小;汇率 的决定既受货币市场的影响又受债券市场的影响。
8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

在货币分析法内部,根据对价格弹性的不 同假设,即受到冲击后进行均衡调整的速 度快慢的不同,分为弹性价格分析法 (Flexible-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 粘性价格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9
第一节 汇率决定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28


其次,超调模型首次涉及了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 从而创立了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汇率动态 学。继超调模型之后,研究者又从各个角度将汇 率动态调整的研究推向深处。例如,在弹性价格 假定下,经济中也存在着与超调具有相似之处的 汇率过渡调整现象;除价格粘性外,其他一些因 素也会造成汇率的超调;在一些情况下,汇率还 有可能出现短期内调整不足即“低调”(UnderShooting)现象。这些都使汇率动态学的内容逐 步丰富,成为汇率理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 域。
15

第三,在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时,本国利 率的上升会降低货币需求,在原有的价格 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上,这会造成支出的 增加、物价的上升,从而通过购买力平价 的关系造成本国汇率的相应贬值。
16
三、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检验

适用性比较好,对汇率的长期变动的解释 有一定的说服力,且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增 长速度的差距越大,实用性越强。
29

最后,超调模型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既 然超调是在资金自由流动条件下汇率自由 调整的必然现象,而在这一过程中汇率的 过度波动会给金融市场与现实经济带来很 大的冲击甚至破坏,那么,完全放任资金 自由流动,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就不 是最合理的,政府有必要对资金流动、汇 率乃至整个经济进行干预与管理。
22
一、基本模型
分析前提 第一,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作为 一种资产价格,汇率的调整是迅速的,而 商品价格的调整是滞后的,这样在短期内 就不能满足购买力平价的要求,实际汇率 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在长期中,价格水 平可以充分调整,购买力平价则可以较好 成立。

23

第二,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不是垂直的。由于价格粘性的 存在,总供给曲线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着不同的形状。 在短期内,价格水平完全不发生变动,总供给曲线是水 平的。因此,总需求的上升会引起产出的提高,而不会引 起价格的上涨。随后的一个时期内,价格开始缓慢调整, 总供给曲线由左下方向后上方倾斜,总需求的上升在提高 产出的同时也会引起价格的上升。在长期内,价格可以对 产出水平的变动进行充分调整,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 需求的上升只能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产出不发生变动。
26

三、中期效应,利率的下调推动投资的增 加,导致总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时的总产出, 引起物价的缓慢上升。货币需求随之上升, 造成利率的逐步回升。由于货币的过度贬 值,导致本币预期的升值,加上利率上升 的因素,流出的资金加速回流,导致本币的 慢慢升值。
27
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的评价与检验 超调模型在现代汇率理论中具有极为重要 的地位,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超调模型在货币模型的框架内展开 分析,但它又采用了商品价格粘性这已被 认为更切合实际生活的分析方法,对开放 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 描述。
2
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

与传统理论相比,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上存 在两点不同。 首先,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对于普通 商品而言,价格是供求曲线相交的结果,只有当影响供求 的实际因素变动(例如收入提高)后,价格才随供求的变 动进行调整。而资产在市场上的供求反映的是对这一资产 的持有存量进行调整的需要。换句话说,一种资产价格的 变动,是由于整个市场改变了对该资产价值的评价,因此 在很少甚至没有发生供求关系根本变动的情况下,资产价 格也有可能发生变动(甚至是相当大的变动),其表现就 是交易者直接标高或标低价格。所以,资产市场说一般又 被称为汇率决定的存量模型。
从实际研究的角度看,对超调模型很难进行计量 检验,难以确定这一模型的说明力。原因之一, 该模型较为复杂,在选择计量检验的方式上存在 困难;原因之二,现实生活中冲击太多,既有货 币性也有实际性的,很难确定汇率的变动是对哪 一种冲击进行反映,以及是出于短期变动还是处 于向长期状态的复归。在研究中,超调模型更多 地被用于对某些经济现象的解释以及对汇率长期 变动趋势的说明。
11
模型推导
M M
d d
s
M P L( y, i ) kPy i
s

其中,L / y 0, L / i 0 ln P ln M ln y ln i ln k 满足购买力平价 ed / f pd / p f
12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均衡汇率表达式

18


第二,货币模型引入了诸如货币供应量、国民收 入等经济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对汇率造成的影 响,从而较购买力平价在现实分析中得到更广泛 地运用。 第三,货币模型是一般均衡分析。在这个简单的 模型中 ,实际上包含了商品市场的平衡、货币市 场的平衡、外汇市场的平衡,这使得它与前文介 绍的局部均衡模型相区别。
14

第二,在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时,本国国民收入 的增加,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在现有价格水 平上,由于货币供给没有相应增加,因此居民持 有货币的实际余额降低,支出将减少。这一支出 的减少会造成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直至实际货 币余额恢复到原有水平为止。同样,本国价格水 平的下降会通过购买力平价的关系造成本国汇率 的相应升值。
19
货币模型的不足之处则体现在: 第一,它是以购买力平价为理论前提的, 如果购买力平价在实际中很难成立的话, 那么,这种理论的可行性是存在问题的。 而事实上,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没有 充分证据证明购买力平价的成立,这使得 货币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也大打折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