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翻译的诀窍
由于中医术语高度概括,抽象深奥,且多采用古汉语表达,故给中医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的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
中医英语翻译乃是一种双重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
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实现古汉语,古代文化与现代汉语,现代文化之间的转换,然后再实现从现代汉语向英语,东方文化向西方文化的跨越。
这要求译者在具备翻译功底的同时,还须熟知中医学理论和扎实的古汉语知识。
本文就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科技英语常用构词法科技英语构词中,普遍运用复合法,缀合法,缩合法,首字母缩略等。
在中医术语翻译时可借鉴之。
1、复合法这类术语在中医术语翻译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含义大多是各个词含义的叠加。
采用这种译法的优点是容易找到对应词,结构明了,易于理解缺点是译文往往不够简洁,例如活血化瘀。
2、缀合法此类术语的含义为词缀与词干意义的相加,特点是简洁,专业性强,与西医术语的可比性强,便于学术交流。
但在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这类词的使用比例并不高,如针灸。
3、缩合法其含义通常是构成该词的两个部分的词语意义相加,其特点类似缀合法。
例如针压。
4、首字母缩略这种方法在科技英语(包括医学英语)中使用得非常广泛,但在中医英语中却很少使用。
目前被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普遍接受的只有”中医”一词。
当然,也有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将温病缩略为。
首字母缩略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构词方式,可提高单位词汇的信息量。
但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使中医术语趋于简洁,规范,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其他翻译方法
1、词性的转换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时要将中医术语的结构进行转换。
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中文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转换成英文中的名词性词组或非限定动词词组。
例如: 止痛等。
对症状的描述也多采用类似的方法。
由于症状表示的是一种状态,而非具体动作,其中文可采用主谓或动宾等词组来描述,而在英语中则常采用名词(词组)或动名词(词组)的形式。
如盗汗等。
2、结构调整中医术语大多形成于中国古代,故语言形式上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讲究工整对仗。
但在译成英语时,往往需要对这类结构进行调整,采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结构,实现意义上的忠实。
如神疲肢倦,心悸怔忡等2.3音译法由于东西方文化和中西医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有不少中医术语很难在西医(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用意译的方法则译文过于冗长,不符合术语简洁精练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音译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选择,必要时可加以注释,以弥补音译的不足。
例气一,气功一,阴阳一。
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可以指人体的生命物质,也可以指人体的生理功能。
用音译法来翻译,则最直接,最简洁地反映出了”气”的真实内涵。
三、翻译中须注意的问题
1、求同存异对于在英语中有完全或部分对应词汇的术语,应尽量采用对应语,以与国际通用术语接轨,符合术语标准化的要求,又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
如腰,胃痛,头晕耳鸣等。
尽管象”腰”,”胃”等术语在中医中的含义与西医并不完全一致,但如果采用其他
的词汇来翻译,就可能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不利于交流。
2、根据不同的读者群或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译文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
一般说来,中医译文的读者可分为两类一是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另一类则是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
对于前者,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问的学术交流而对于后者,则必须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
3、对中医特有的术语不能望文生义有人把”生气”译为”发怒”,就是因为不懂生气一词在中医术语中指的是生命力,又如中医术语中有“木火刑金”一说,若译为就未能完全反映出原文深层次的含义。
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肺属金,故木火刑金实指肝火旺犯肺,故译为可以更好地诠释出原文的内涵。
中医英语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是否能真正走向世界,为全世界所接受。
所以在进行中医术语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和语言的差别,根据不同的读者群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忠实地反映中医理论的独特内涵,实现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