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规划设计基础(06225)复习题考试题型及题量:1.单项选择题:1×10=10分2.多项选择题:2×5=10分3.判断改错题:2×5=10分4.简答题:5×2=10分5.实作题:1×60=60分不考章节:第四章、第七章一般考核章节:第六章、第九章其余重点考核章节一、单项选择题:1、( A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2、( B )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3、( B )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4、( C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5、( C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6、( D )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7.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为()公顷。
A.2-4 B.3-5 C.4-6 D.5-78、( A )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9、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 D )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10、( A )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11、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A ),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A、减小、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减小D、增大、增大12、在城市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进行( B )配置。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13、城市居住区中,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 C )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14、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 A )为依据的。
A、频率和人口规模B、效果和人口数量C、配置水平和人口素质D、方向分布和人口15、邻里关系是一种以( A )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16、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 B )。
A、社会道德B、邻里关系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17、邻里单位提出的原则是对( D )的反映。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居民生活需求18、住宅分别以不同的( A )规模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服务、通路、绿地与场地设施。
A、居住人口B、人口密度C、容积率D、建筑面积19、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C )级。
A、二B、三C、四D、五20、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均与其所( C )相对应。
A、建筑面积B、占地面积C、服务的人口D、地理位置21、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按“( B )”设置与布局,即所谓的“公建配建”。
A、分片B、分级C、分区D、分档22、现代社区应该从( B )出发,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
A、生活品味B、生活品质C、生活方便D、生活成本23、( D )是社区维持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
A、社区生活保障系统B、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C、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D、社区运营系统24、社区运营系统存在的基础在于住户和管理者的( A )。
A、互利B、互助C、互惠D、沟通25、( A )是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
A、经济问题B、财务问题C、社会问题D、发展问题26、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 A )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27、( A )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28、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 C )层次。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29、从( A )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A、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30、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是( B )。
A、场所与空间B、场所与特征C、分区与特征D、分区与空间31、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 B )战略。
A、科教兴国B、可持续发展C、跨越式发展D、生态经济32、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 A )。
A、大众化B、普通化C、个性化D、一体化33、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布局上注意( A )。
A、均衡性与选择性B、均衡性与整体性C、选择性与整体性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34、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 D )。
A、均衡性与选择性B、均衡性与整体性C、选择性与整体性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35、( A )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A、“组景”、“入景”B、“入景”、“组景”C、“组景”、“取景”D、“取景”、“入景”36、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 A )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A、社区事务B、社区安全C、社区文明D、社区卫生37、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 B )。
A、规划的布局B、规划的结构C、规划的整体化D、规划的可转换性38、在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中,( A )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它对居住环境的品质以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A、居住密度B、人口密度C、建筑面积密度D、建筑密度39、一般而言,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 A ),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 A ),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 A )。
A、越高、越高、越小B、越小、越高、越高C、越高、越小、越小D、越小、越小、越高40、在居住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应该相对(),在居住密度较小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可以相对( C )。
A、较小、较小B、较大、较大C、较小、较大D、较大、较小41.我国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是以作为计算起点是( C )A.底层地面 B.顶层屋顶 C.底层窗台 D.顶屋阳台42、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C )个层次。
A、二B、三C、四D、五43、( A )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
A、领域感B、层次感C、立体感D、区域感44、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 A )。
A、规律性和可转换性B、规律性与整体性C、整体性与可转换性D、可转换性与系统性45.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 A )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46、( A )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47、( B )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48、( C )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49、( D )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50、( B )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A、整体性B、图式表现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51、住宅区规划设计所考虑的空间问题,主要侧重于研究( A ),研究如何通过()的构筑营造一个适居的居住环境。
A、外部空间、外部空间B、内部空间、内部空间C、外部空间、内部空间D、内部空间、外部空间52、下列不属于外部空间的形成的限定方式的是( D )。
A、围合B、占领C、占领间的联系D、延展53、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 A )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
A、围合B、占领C、占领间的联系D、延展54、下列不属于规划设计着意塑造的、供居民活动使用的积极空间是( D )。
A、住宅院落空间B、住宅群落空间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D、住宅区边缘空间55、( D )是一些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形成的消极空间。
A、住宅院落空间B、住宅群落空间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D、住宅区边缘空间56、一般情况下,在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上较多地运用( A )的空间限定方式。
A、围合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C、占领D、延展57、在住宅群落空间和由点状或塔状住宅限定的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中,较多地运用( B )来进行空间限定。
A、围合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C、占领D、延展58、围合空间形成的关键在( B )。
A、立体B、平面C、点D、线59、在立体上,围合空间的比例则关系到空间的心理感受,( A )的D/H会使人感觉不稳定甚至失去空间在平面上构筑的围合性,而( A )的D/H会使人压抑。
A、过大、过小B、过大、过大C、过小、过小D、过小、过大60、越是完整的空间形态其围合感( A )。
A、越强B、越弱C、不变D、没关系61、一般来说,住宅区的外部空间的D/H在( B )之间为宜。
A、1至2B、1至3C、2至3D、2至462、下列属于住宅建设强度方面的指标是( D )A.住宅区绿化率B.住宅质量标准C.土地级差地租D.住宅区容积63、衡量居住区绿化标准的是( D )A.每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绿地面积和整个居住区用地的绿化覆盖率B.每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绿地面积C.整个居住区用地的绿化覆盖率D.整个居住区绿地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二、多项选择题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 ABCDE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