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脉法的第一次总结感悟:学习任何流派的中医典籍,一定要从典籍中建立起自己的一个人体模型。
而任何中医典籍就是在论述人体的这样一个模型。
或具体描述,如四圣心源。
或以方说意,如医宗金鉴的删补名医方论。
但是最终要以脉法的入门,才代表人体的模型的初始建立。
因为中医诊断学,就包含着中医的解剖学,每个脏器的功能,就会表现在具体的临床症状上。
而脉法,就是诊断学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诊法。
脉搏的每一个动作形状,都是阴阳盛衰的形式,脏腑功能的表现,气血周流的作用。
脉,寸关尺,就是整个一个人体模型的微缩。
所以古代大医无不精通脉法,无不以脉法作为最后决断生死的凭证。
而自学中医最好以脉理入手,由脉理推理出脉象和症状时,对脉象的形成了然之后,就能辨别出所对应的脉象,而不会造成困惑。
正文:在中医看来,脉是血管承载血液,以气的力量推动。
脉中,流动的就是气血,血液是液体,气是动力,所以研究脉,不能离开液体和动力的活塞运动的物理表现。
所以气血旺,则,脉旺,气血衰,则脉衰,气血实,则脉实。
左右分阴阳。
左,属水木,多考察阴液的盈缺。
右属火土,多考察阳气的盛衰。
四圣心源的模型,开水模型:左寸关尺对应着心肝肾,右寸关尺对应着肺啤和命门。
四圣心源脉法的浮沉大小篇就在说这个模型,阳主降,阴主升,肾水温暖,而生肝木,肝木调达,生心火,心火开散,把热散出,而肺金阖闭,将阳气回收,中土不滞,阳气潜藏。
命门开合,将阳气封藏。
相火肾水要温暖与深藏。
两尺脉,就不能浮,浮的意思,就是相火不能回收,但是过沉,象征着肾水因寒而沉沦,不能上济。
所以以稍沉为佳。
左关在中间,是升的通道,象征肝木,所以以不沉不浮为正常,主升,所以稍微带点弦意。
要是现或浮或大等阳脉,主肝木升不上,卡在这里,积温成热而化火,就是所谓的肝火。
若是沉,则是肝木无温暖之气,而下陷沉沦。
这时有可能左尺脉浮,意义是肝木下陷肾水导致下热,甚至两尺脉都浮,是因为肝木下陷疏泄相火,导致下热弥盛;有可能尺脉也是沉的,意义是肝肾都是寒,无力上升。
左寸,属心,为阳,开散,所以稍浮,稍散,稍大,左寸要是沉,属阳虚,阳气升达不到这里,无热力开散,这时考察肝木,多有浮大之意。
就是因为卡在肝木上不来。
或者肝木沉的,也是一样。
但是要是浮得太过。
就有可能上到鱼际。
这就是阴乘阳位,由于阴邪束缚阳气,阳气不得开散,所以郁而上至鱼际。
病理就是上头项了。
右寸,属肺,为阳,开阖,所以稍浮,稍涩,稍短。
右寸要是沉,是左寸阳气过不来,或者被束缚,或者没阳气。
要是过浮,与左寸道理相同。
阴乘阳位。
最常见的是感冒,而感冒多有两寸一起浮,多浮紧,受寒。
有些咳嗽之人,慢性气管炎,多见右寸大,肺气壅滞,阳气不能敛降的像。
右关脉是脾胃脉,在中间,以不沉不浮为佳,沉是脾寒,浮是胃热,脾寒多吃不下,胃热,胃口多好。
从像上说,脾胃如同釜鼎,寒,是因为右尺无火,即使右尺脉浮,也是代表相火外泄不能温煦脾胃。
浮是阳气相火不能自脾胃下到命门。
卡在胃,所以会胃的功能亢奋,胃口好。
脾胃脉,常有重按无力,意思就是里面无力,也就是脾无力,这是脾虚,根气不足,不能磨化水谷。
左脉和右脉对比着看,左脉沉,升不上,右脉浮,降不下。
这是大原则,升不上,大多是因寒,由于寒升不上去,降不下,大多是因为府气不通。
阳明降不下来,导致阳盛。
而左右二尺也要对比着看,左尺为肾水,右尺为命火,左尺旺于右尺,说明水旺,反之则火旺。
脉的象坐标:血管的浮沉,代表着气血聚集在机体内部还是、浮散在外部。
也就是表里。
主静脉动向着手指方向代表着动脉往着肢体的末梢运动。
考察脉动的动力,运动的流畅。
主动24脉,其实就是人体的24种机能状态。
浮沉,阴阳之性。
浮沉是阴阳的性质。
寸口的寸关尺,是人体的一个微缩模型,即所谓的上竟上,中竟中,下竟下。
寸口脉皆浮,代表着全身气血浮散体表。
内部气血空虚。
沉脉反之。
阴阳之性,阳性扩散,阴性内聚。
阳性升浮,阴性沉降。
所以脉浮,就是代表着,机体发散在外的一个状态。
四圣心源中说,心肺之脉具浮,因为心肺,是机体发散之极和刚回收的机能体现。
所以,浮大而散的脉,就是代表着整个机体在发散。
其象火。
浮而短涩,代表着机体发散之后,开始回收的状态,其象金。
而肾肝之脉具沉,是机体收藏之极和刚升达的机能表现,所以,沉而濡实的脉,代表着机体处于秘藏的状态,其象水,沉而劳长,就是代表着机体由秘藏而开始生发的一个状态。
其象木。
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气是脉鼓动的根源,在表有力---------------气在中取,稍弱--------------气在沉取,弱----气在表,无力,说明在表气的力量不足----气在中,稍有力,-----气在里,有力,说明气聚集在内气以收敛为顺,以浮为逆,浮则代表卫气虚,不能收敛故也。
而沉则代表气郁在里,不能发出。
风性疏泄,破坏卫气收敛之性,卫气不能收敛,故浮,营血属热,该内敛,但是被疏泄出来,所以发热。
而脉动,由身体向肢端运行,是气推动血的运行,而寒气闭郁营血,营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气冲击,脉紧的现象,卫气由此不能温熏体表故恶寒。
伤寒脉法:脉来急去迟,此出急入迟,外实内虚。
而脉紧,就是一个外实内不虚之象,而中风脉,浮缓,风则浮虚,浮则卫气虚,缓,也是没有束缚,来迟去迟之象,内外皆虚之象,所以就是虚脉。
一个表实,一个表虚。
迟数,阴阳之气,脉动的方向,是由身体到肢端的,而脉的运动,中医认为是由气行血。
所以脉动,就是气的运动。
迟数,是气之寒热的表现。
气热,则脉数,气寒则脉迟。
而迟数,就是代表着机体的亢奋和消沉。
因为气热时,机体必会表现出亢奋的现象,而气寒时,必会表现出消沉的现象。
机体热,必要考察君相二火。
君火不清,相火不降就会导致机体气热。
而君火不清相火不降,恰恰就是府阳不收。
所以数为在府。
而气寒,就是因为阳气不足,则阴气盛,阳气不足就会导致脏阴不升。
所以,迟为在脏。
但是数不一定为热,因为机体虚弱,导致无力传输水谷精微时,也会以加大马力来运输,也可以这样理解,阳明因虚,下降无力,导致微阳无法潜降,所以脉数,所以,数有可能也为虚。
虚之数,比数而无力。
而迟不一定为寒,书上说,热壅枢机,也会导致脉迟。
滑数,阴阳之体,脉动的方向,滑涩是气血之偏。
滑则血盛而气虚。
血盛,则津液丰盛,气虚,则气少而郁。
血盛则肝旺,肝旺则疏泄有余而收敛不足,气少而郁、血多而盛则脉流快速。
所以脉动滑利。
涩则血虚而气盛。
气盛,则肺旺,肺旺则收敛偏盛而疏泄不足,血虚则脉道干枯。
所以脉动滞涩不利。
肺主收敛,所以肺的功能体现在脉上,就是浮涩;肝主生发,所以肝的功能脉上的体现为沉滑。
四圣心源中的这段:收则浮涩,生则沉滑;长则浮滑,藏则沉涩。
寸应滑而尺应涩,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
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
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漓作。
就在论述脏腑功能在脉这个微缩模型中的具体表现。
气伤则脉动急,血病则脉动滞。
大小,阴阳之象。
这是脉静止时的现象。
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
其实是木主疏泄,火主宣通;肝主收敛,肾主收藏。
这四象在脉中的具体表现。
脉大,则是火气破获掉肺家的收敛,而肝木行疏泄而脉变大;脉小则是金破坏木的疏泄,水破坏火的宣通,而整个脉现收敛之象。
脉象上常有细脉。
是因为精血少,肝木不得疏泄,脉管无法充盛而出现的现象。
要是精血少,而肝木却反行疏泄,就会出现芤脉。
四圣:火炎而金烁,则关寸浮大;水寒而木郁,则关尺浮大。
就是在论述人体模型功能。
长短,阴阳之形。
也是静止,大小为象,长短为形,合起来就是形象。
只不过大小多是判断水火,长短多是判断木金。
因为火宣通,水收藏,宣通则是脉管的变大,收藏则是脉管的变小。
木是生发,金是收敛,生发则脉长,收敛则脉短。
缓紧,阴阳之情,缓是戊土之气,紧是寒水之气。
缓是气机抒发雍容和畅,气机没有被束缚的时候,而紧则是气机被束缚,气郁时才会出现的脉动急如弹绳。
浮为风紧为寒,是外寒紧,肺寒,胃寒,咳者饮冷水,肺寒闭郁气机,咳者气逆饮冷水闭郁之,胃寒阳明阳气胃气不充,是内寒紧。
石芤,阴阳之虚,考察脉体及人体机能的虚实。
脉实则体实,脉虚则体虚。
脉瓷实,意思就是人体内血的凝结,芤则是血的亏少。
血凝结,因无阳气温煦,芤则是血的流失,而阳气还在,由阳气充盛脉管导致中空之象。
有时候,脉很瓷实,那是血的结滞,有时候,脉像充气的皮球,那是气的结滞。
促结,阴阳之盛,动为阳,静为阴,动而入车盖为阳结,脉的来往无流传的现象,直升直降,阳气郁动,不现来往。
而静为阴,脉管不平整,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就想竹竿的不平整,就是阴结。
脉数,热像,阳像,而一止复来,就是阳气瘀滞气机导致气机不畅而停顿,脉缓,虚像,一止复来,因阳气虚而导致气机不畅而停顿。
弦牢,阴气之旺。
弦牢,都是脉体的充盛紧张,是阴气充盛而向上抗争的表现。
向上抗争,是木象,是机体由压力而负重之象,是抑郁不达之象。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
这两者有问题都会导致出现木郁而弦。
或因寒,水寒则木不生,或因土虚,无法升达肝木,再者,水亏也会。
弦而有力曰牢,阴气郁得厉害之后,阳气也开始郁,就会出现有力之象。
弦牢,木气有余之象。
濡弱,阳气之衰,是脉体无力,是机体萎靡不振之象,机体萎靡不振,就是抗争的力没有,抗争的力没有,就是肝木无力,阴气不升,则脉濡,阳气再无力,就是脉弱了。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木气不达,固赖土气达之,土气不升,亦赖木气升之。
两者都无力,就是儒弱了。
儒弱,木气不及之象。
散伏,阴阳之阖辟。
气开散,则脉散,气闭伏,则脉伏。
所以气血外散,则现脉散,气血伏结,则现脉伏。
动代,阴阳之起止,阴阳之起,在于关,关脉如豆而数,就是阴阳开启气欲发而不能,脾土生而不能,胃土降而不可在关部而旋转之象。
而代脉就是气血运行后继无力,而中歇之象。
本人是中医爱好者,由于自学,这篇文章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望高手们多指点,解我辈自学之苦。
叩谢!!!!!!!!!!作者识20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