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馆》第一幕课件

《茶馆》第一幕课件


松二爷形象分析
心眼好 胆小怕事 懒散无能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 的典型,反映了中国 封建社会的腐朽。
松二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 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 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 “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 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 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 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 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 建社会的腐朽。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 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 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 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 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 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 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
(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 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 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 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 是以人物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 不是活报剧。此剧以人为主,而一般 的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
(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 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 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 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 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 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贯 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 许多年。
主要人物分两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 本主义势力及其奴 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才走狗。
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 子,人口贩子刘麻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另一类是在“三座大山”下压迫 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 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 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 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 酬,委曲求全,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 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 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 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 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 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 实写照。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 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 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 本人的戏。
特殊的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 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 针锋相对的冲突,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茶馆》所采用的是 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剧中人 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 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 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 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 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 时代 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 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 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 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剧情(背景)介绍
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
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 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 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 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 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 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 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 有:长篇小说《赵子曰》,《二马》、《猫城 记》、《离婚》、《骆驼样子》、《火葬》、 《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 (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 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 藻集》、《火车集》、《贫血集》,
剧本《龙须沟》、 《茶馆》,另有《老 舍剧作全集》,《老 舍散文集》、《老舍 诗选》、《老舍文艺 评论集》和《老舍文 集》等。
(三)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 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 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 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 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 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 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 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 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 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 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 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
常 四 爷 形 象 分 析
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富有 同情心。
常 四 爷 形 象 分 析 ( 语 言 与 个 性 )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 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 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 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 完!”
茶 馆
老舍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 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因创作优 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 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 期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 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 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 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 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妇、老人等。
概括第一幕情节
1.马五爷施威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黄胖子说鸽争 5.秦仲义救国 6.秦庞初交锋 7.众茶客对话 8.常四爷被抓 9.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说明了什么?
这些事件涉及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民族资
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反映了帝国主 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 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 可救药。
剧情(背景)介绍
第二幕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洋人操纵 军阀相互开战,因而富了洋人,苦了百 姓…… 第三幕 北京被日军阀霸占了8年,老百 姓好不容易盼来了胜利,又来了国民党, 日子照样不好过,甚至连最善于应付的 茶馆老掌柜也上吊了。什么都完了,只 盼着八路军来解放……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 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 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 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 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 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人物形象
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是一个
自私的商人。 唐铁嘴:抽大烟,油腔滑调的流氓。 松二爷: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族人。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族人。 二德子:一打手,凶悍,野蛮。 马王爷:被称职为吃洋饭的洋奴。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六:下层劳动人民,被骗卖女。 黄胖子:出面调停纠纷的黑社会人物。 李三:打工为生,雇农。 秦仲义:裕泰大茶馆的房主。小财主。 庞太监:封建势力的代表,是个荒淫无耻之徒。 宁恩子,吴祥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 治阶级的瓜牙。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 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 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 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 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 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 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 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 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 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 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
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茶馆》的特点
<一>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特殊的戏剧冲突:
(1)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2)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特点: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 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 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 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 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 卷轴画。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 一副侠肠。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 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 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 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他对 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 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 明政治的黑暗,历史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 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
裕泰茶馆的掌柜 多说好话,多作揖。 1.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 2.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王利发
对李三、康顺子
对难民
同情、但有限度
强硬、少怜悯
对巡警大兵、特务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对刘麻子 厌恶、仍笑脸相迎
圆滑 善于应酬 精明干练 胆小自私
3.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 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 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