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讲 人际关系

第8讲 人际关系


29
社会渗透理论对自我展露的解释 人们之间亲密关系的发展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水平有关,随着 话题由浅入深,人们之间的关系也由一般向亲密转化。社会渗 透理论还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 相互性规范,即自己的展露水平与他人的展露水平相对应,他 人展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展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30
自我展露的差异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美国人倾向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 自我,而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人自我展露的 范围则非常有限。
31
性别差异: 内容:男性讲自己的优势,女性谈自己的弱势 程度:女性自我展露的程度高于男性 结果: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亲密朋友
32
3.爱情 3.爱情
三个成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 三个成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
36
Lasswell关于爱情的观点 Lasswell关于爱情的观点
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最典型的是一见钟情。 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最典型的是一见钟情。 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忌妒,完全被对方迷住。 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忌妒,完全被对方迷住。 好朋友式的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自我展露成长起来。 好朋友式的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自我展露成长起来。 实用式爱情:彼此都感到合适,并能满足对方的基本需求。 实用式爱情:彼此都感到合适,并能满足对方的基本需求。 利他式爱情:无条件的关怀、付出及谅解。 利他式爱情:无条件的关怀、付出及谅解。 游戏式爱情:玩弄爱情就象玩游戏一样。 游戏式爱情:玩弄爱情就象玩游戏一样。
第 8讲
人际关系
1
1.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吸引 2.人际关系的深入 人际关系的深入——亲密关系 人际关系的深入 亲密关系 3. 爱情 4.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2
1.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
(1)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在一起? )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在一起?
12
漂亮的辐射效应: 漂亮的辐射效应:与漂亮的人在一起能够提 高自己的 大众形象,就像对方的光环笼罩着自己一样。 漂亮的对比效应: 漂亮的对比效应:外貌一般的人因为另一个刚出现过 的异常漂亮者,而被认为较不具有吸引力。 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
13
有魅力的人格特质包括 共享的特质:Sociable Happy friendly extraverted popular mature likable well-adjusted poised
9
(2)人际吸引的原则 )
强化原则: 强化原则: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酬赏的人。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对成本及利益的评价。 联结原则: 联结原则:喜欢与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10
(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A.个人特征 A.个人特征 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 个人的温暖 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暖, 而温暖的人较受人欢迎。 个人的能力: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力所涉 个人的能力 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 外表吸引力: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漂亮 外表吸引力 的人更招人喜爱。
酬赏 对关系满意 成本 对关系的承诺 关系的稳定性Βιβλιοθήκη 比较标准对关系的投资
其他关系的质量
39
亲密关系破裂时人们怎样做? 亲密关系破裂时人们怎样做?
人们对关系不满时的策略 真诚:希望自己的真诚能使对方回心转意。 真诚 忽视:故意忽略对方,挑剔对方的缺点。 忽视 退出: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 退出 表达:双方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妥协。 表达
4
选 择 与 他 人 等 待
高度焦虑
低度焦虑
和他人在一起也可以起到社会比较的作用
5
B 克服寂寞
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 寂寞 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Weiss把寂寞分为情绪性的 寂寞和社会性寂寞。 情绪性的寂寞:缺乏亲密关系可以依附所引发 情绪性的寂寞 社会性寂寞:缺乏社会整合感和归属感 社会性寂寞
27
友谊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方式:女性是肩并肩式的聊天,男性为面对面式的共同活动 情感: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情感参与 身体:男性身体接触较少
28
(2)发展亲密关系的方式——自我展露 发展亲密关系的方式 自我展露
自我展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 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Altman用社会 渗透理论来说明自我展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 作用。
34
Sternberg关于爱情的观点 Sternberg关于爱情的观点 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指情绪上的着迷 亲密指心理上的喜欢的感觉 承诺指心里或口头的预期
35
喜欢式爱情:主要是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关系。 喜欢式爱情:主要是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关系。 迷恋式爱情: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迷恋式爱情: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空洞式爱情:以承诺为主,缺乏亲密和激情。 空洞式爱情:以承诺为主,缺乏亲密和激情。 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 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 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 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 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如一见钟情。 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如一见钟情。 完美式爱情:激情、承诺和亲密俱有。 完美式爱情:激情、承诺和亲密俱有。
11
美貌比任何一封推荐信都有用。 美貌比任何一封推荐信都有用。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世纪 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Oscar Wilde 1891 人类的美貌是多么的邪恶啊,将它触碰过的一切都腐蚀殆尽。 人类的美貌是多么的邪恶啊,将它触碰过的一切都腐蚀殆尽。 Orestes, Orestes,BC408
6
影响寂寞的因素 婚姻与经济状况 年龄因素:青少年更寂寞 人格因素:内向、害羞、自尊低 社交技巧:如何提高我们的社交技能?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年龄中介
7
如何通过社交训练提高交往能力?
Kupke建议: 关注他人:问问题、找话题 认识并遵守交往的规范
8
Adams社交技能训练程序: 示范——观察——角色扮演——反馈 如何展开一个话题? 怎样处理沉默期? 怎样使用非语言线索? 怎样倾听别人的观点?
15
12 11
吸 引 力
10
0 1 0 2 0
0
0
0
0
0
0
1
16
C.互补性 C.互补性 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在异 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 点的男人。Davis(1990)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 位:男性喜欢年轻女性是因为她们漂亮,女性喜欢 老一点的男性是因为他们成熟且有地位。互补性有 时候体现在性格方面。
23
2.亲密关系 2.亲密关系
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当 关系 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A
B
A
B
从独立到互赖是亲密关系发展的轨迹
24
亲密关系是自我概念的延伸? 亲密关系是自我概念的延伸? Aron用自我延伸来理解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他人 建立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这种 自我延伸的证据: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资源分配、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Markus的自我图 式以及共有记忆。
25
依恋在亲密关系很重要 人类最初的亲密关系表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它是 婴儿和父母之间的一种强烈的情绪联系,许多心理学家把 依恋看成是人类的本能行为。依恋可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满足要求 逃避型:不关注 焦虑/矛盾型 :无法预测会怎样做
26
亲密关系的层次: 亲密关系的层次:友谊关系 表面朋友和深层朋友的区别: 前者主要是因为这种关系的酬赏作用,后者还包括关 心。交往的模式也不同:前者随时间越来越少,后者 则是一开始见面多,之后慢慢减少。
sexually warm and responsive 西方人看重:Strong 东方人看重:sensitive honest assertive empathic trustworthy
14
dominant generous
B.相似性 B.相似性 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 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来自两方面:一是人 口特征的相似性,它包括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 会阶层以及年龄。二是态度的相似性。
21
其次,两人之间密集的电子邮件交流会趋向于建立 一种高水平的亲密感,但有些时候,这种亲密感的 建立未免太快了一些。由于你并没有任何有关这个 个体的真实信息,你对这个人很可能就会建立起一 个理想化的印象,而这种印象随着你与他\她的见 面很快就化为乌有了。
22
第三,言语本身并不能预言吸引力的产生。没有真实 的行为,包括非言语的线索,我们就无法确切知晓两 个人是否能够气味相投。
37
如何维持爱情与婚姻? 如何维持爱情与婚姻?
公平:付出与收获成比例 公平 归因:对对方行为的观点 归因 沟通:摆出你的观点 沟通 嫉妒:“吃醋”的正面作用 嫉妒
38
Caryl Rusbult 1983:Investment Model
人们对关系的承诺不仅取决于对该关系中酬赏、成本和比较标准的满意 情况,而且也取决于他们如果丧失这种关系时他们需要付出多少。
3
1.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
A 人类的亲和需求
依附:指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给个体的安全及舒适感。 社会整合:与他人交往,与他人拥有相同的观点,产生团体归属感。 可靠的同盟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人会援助。 得到指导:从他人那儿获得有价值的指导,比如医生、朋友等处。 受教育机会:与他人交往能够使我们有机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