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我不知道現在努力是否还来得及? 有人问。
②40岁的柳传志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缔造了联想集团;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书写了电商传奇。
③实践证明,那些静享安逸的人,遇到挫折时,成功的机率会降低一倍。
④孩子,如果老天对你设置重重障碍,请不要磨灭了自己的初劲。
⑤人,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既然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付出加倍的努力!(1)第①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语段中的“书写”“缔造”“安逸”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B.“重重障碍”“加倍的努力”短语类型不相同。
C.“人,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一句的主干是“人选择安逸”。
D.“既然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付出加倍的努力”一句是因果复句。
二、现代文阅读昔年樱花在每年春天,阳明山樱花盛开的时节,我会几度上山赏樱。
每一次,我总会绕到平等里,去看一棵无法正确标示所在的樱花,那棵樱花并不是特别美,也不是特别高大,而是我童年时代第一次上阳明山,曾在那棵樱花树前拍照。
四十年,就这样流过去了!当我每一次到那棵樱花树前,有一些心情、一些记忆就仿佛还魂似的,魂魄一朵朵地飘到树上,凝结成鲜艳的红。
是十岁的一个春日,堂哥带我上阳明山,他说:“假日的大道车多,我们走小路上去!”当时,平等里的道路尚未畅通,我们沿石阶步行,穿过相思林与芒草,跨过月桃花与台风草,终于看见一株小小的盛开的樱花。
堂哥说:“这是你看到的第一棵樱花,拍张照吧!”我站在那樱花树边,表情肃穆地拍了一张照片。
那不只是我与樱花的第一张合照,也是我第一次看见樱花。
樱花使我惊艳,它的花色鲜明繁茂,却有着粗黑苍劲的树枝,那花与枝仿佛不是一体,而是许许多多粉红色的蝴蝶停在枯枝上,等待起风,蝴蝶就会哗然飞起!对一个乡下孩子,樱花不只是花,而是一个春天的感觉,一个美的化身。
春天的感觉,使人在霜雪侵凌的日子,保持着希望。
美的化身,使人在尘俗淹没的生活,保有着光芒。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棵樱花树就从山边移植到我的心上。
堂哥已经逝世多年,照片也不知去处,樱花还在开着,似乎永远开着。
我不知道一棵樱花树可以活多久,每一次转过去看到那樱花,总使我欣喜不已。
昔年的樱花还在开着,而且愈开愈美,一年比一年繁茂。
这棵樱花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从那时起,我特别期待春天,而我的心里总有春天。
从那时起,我与美好的世界相认,希望自己能一直迈向美的人生。
当然了,世界不是永远有春天,也有天寒地冻;人生也不是一向美好,也有陋败蒙尘。
每次上山,山上的樱花总是呼唤着:“昔年樱花在,如今更繁华!”那呼唤使我穿过暗巷和幽谷,使我跨过黑暗与冷寂,像是回到十几岁的无忧岁月,与樱花相扶合影。
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有,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
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点光、一点温暖、一点希望。
我很高兴,我的那棵树是繁美的樱花!我很高兴,昔年的樱花还在!我每年都去朝拜!2 . “我”几度上山赏的这一棵樱花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3 .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樱花使我惊艳,它的花色鲜明繁茂,却有着粗黑苍劲的树枝,那花与枝仿佛不是一体,而是许许多多粉红色的蝴蝶停在枯枝上,等待起风,蝴蝶就会哗然飞起!②那呼唤使我穿过暗巷和幽谷,使我跨过黑暗与冷寂,像是回到十几岁的无忧岁月,与樱花相扶合影。
4 . 那棵樱花树,对于作者而言,有哪些意义?5 . 作者说:“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有,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
”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这个碑石真的不必真实存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句子默写6 .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山岛竦峙。
________,百草丰茂。
《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诗人把思念寄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夏曰:“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6)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7)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
(8)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7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吾射不亦精乎B.以我酌油知之康肃笑而遣之C.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D.但微颔之但手熟尔8 . 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B.以我酌油知之(以为)C.以钱覆其口(盖)D.康肃笑而遣之(打发)9 . 选出对《卖油翁》一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借卖油翁对陈康肃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从陈康肃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开始的“忿然”,到最后的“笑而遣之”,体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
C.文章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略写了陈康肃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则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
10 .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五、课外阅读卖蒜叟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日:“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日:“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1 . 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旁睨而揶揄之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不肯告人姓氏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13 . 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14 .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5 .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七、名著阅读17 .书籍是朋友,认真读书,便可点燃思想的火炬。
上面是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自己设计的读书报告封面,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八、综合性学习18 . 唐徕回中举行了“中国人读书情况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形成了对比: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2015年)年份国民图书阅读率(%)数字化阅读率(%)综合阅读率(%)人均纸质阅读量(本)人均电子阅读量(本)2013年57.850.176.34.562.48 2014年58.058.178.64.773.22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两条结论:九、作文19 . 写作。
题目一:《“牛人”××》你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牛人”呢?他们或知识面丰富,口才超强;或者公平正直,令人信服。
或是体育健将;或是乐器高手……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叙事详略得当;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题目二: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
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
在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
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②内容要充实。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