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大脑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特点
脊髓
脊髓发育较早,出生时结 构基本形成、功能基本具备, 2岁时结构接近成人。
腰椎穿刺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特点
脊髓
出生时脊髓的末端位于第 3~4腰椎水平,4岁时上移到 第1~2腰椎间隙,故给婴幼儿 做腰椎穿刺时以第4~5腰椎间 隙为宜;4岁后以第3~4腰椎 间隙为宜,与成人相同。
第四节 惊厥
非典型表现
新生儿和小婴儿 惊厥发作时临床表现 不典型,可以有两眼 凝视,口角、眼角抽 动,呼吸暂停、发绀、 眨眼或单侧肢体抽动
第四节 惊厥
热性惊厥
发病年龄为3个 月~5岁,体温在 38.5℃以上时突然 出现惊厥,排除颅 内感染和其他导致 惊厥的器质性和代 谢性疾病,既往没 有无热惊厥史,即 可诊断为热性惊厥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 采用敏感、杀菌、可通过血脑屏障及毒 性低的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静 脉给药。对明确诊断而致病菌尚不详者, 目前主张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病原菌 明确后可按照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 敏感的抗生素。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 应静脉点滴给药10~14天;脑膜炎球菌 所致脑膜炎静脉用药7天;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脑膜炎疗程应在21 天以上。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给药时 间。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维持正常体温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外伤、意外 •保证充足的营养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降低脑耗氧量,防止 惊厥发生;鼓励患儿 多饮水,按照体温每 升高1℃液体量应增 加10ml/(kg.d)
物理降温
口服给药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的+意识状态、瞳孔、囟门、肌张力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降低颅内压
(1)防止颅内压增高:病室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光线刺 激,采取舒适的体位,侧卧位并将头肩抬高15°~30°。各 种治疗、护理操作最好集中进行,避免多次刺激。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降低颅内压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增高。 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早期以多核细胞为 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在 正常范围,蛋白质轻度升高 病毒学检查: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 脑电图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治疗要点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 卧床休息,供给充足的营养 控制惊厥、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感染灶的致病菌→血流→菌血症→脑膜(多见)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脑部邻近组织感染→局部扩散→脑膜(少见)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婴儿期是患病的高峰期,患儿发病前多有上呼吸 道、消化道感染症状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中毒症状: 发热、烦躁不安、面色灰白 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进行性意识改变、萎靡、嗜睡、昏迷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婴儿前 囟饱满、头围增大。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最常见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通常为病症轻、自限性 诊断时需除外其他严重感染:化脓 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 炎。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狂犬病、乙脑 病毒、EV71等引起的脑炎过程严重、风 险较大、后遗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表 现没有非常特异性的表现 临床仅不足50%可以明确病原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2.糖皮质激素治疗 一般选用地塞米松,连续用药2~3天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3.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者酌情应用退热药 颅内压增高给予20%甘露醇 惊厥者应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镇静止惊 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4.并发症治疗
(1)硬脑膜下积液:少量积液无需处理。量多且 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时,采取硬膜下穿刺放液 (放液量每次每侧15ml以内) (2)脑室管膜炎:侧脑室穿刺引流 (3)脑积水:可行正中孔粘连松解、导水管扩张 及脑脊液分流手术进行治疗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脑疝
3.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惊厥发作有关 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能及时发现并配合 医生进行处理 2.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3.患儿未受伤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治疗要点
1. 支持、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营养不良者可适当给予静脉营养或 白蛋白 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限制液体入量,静脉注射甘露醇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治疗要点
3.控制惊厥发作 给予地西泮、苯妥英钠止惊 4.抗病毒治疗 疱疹病毒脑炎给予阿昔洛韦,其他 病毒酌情选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病因】 80%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腺病 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等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发病机制】 • 病毒→呼吸道、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脑
• 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
• 免疫反应→神经脱髓鞘病变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临床表现
多呈急性起病,病情轻重取决于病变受累的部位 一般病毒性脑炎较脑膜炎严重,易在急性期死亡或 发生后遗症
腰椎穿刺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脊液
儿童 外观 压力 细胞数 糖含量 无色透明 0.69-1.96kPa <20×106/L (婴儿<10×106/L) 2.8~4.5mmol/L (婴儿3.9~5.0mmol/L) 成人 无色透明 0.78-1.96kPa (0-8)×106/L 2.8~4.5mmol/L
第一节 惊厥
【病因】
惊 厥
颅内 感染
颅外 感染
颅内 疾病
颅外 疾病
第四节 惊厥
临床表现 患儿全身或局 部肌群出现不随意 的收缩,呈强直性 或阵挛性,眼球上 翻、凝视或斜视, 多伴有意识障碍, 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典型表现
第四节 惊厥
惊厥持续状态
发作持续超 过30分钟或2次 发作间歇期意 识不能恢复者。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 脑积水: 脑膜炎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 婴儿头围增大、颅骨缝裂开、头皮变薄、 额大面小、严重者可出现落日眼、颅骨叩诊 可呈破壶音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辅助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 胞为主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外观混浊似米汤样,压力升高;白细胞显 著增多,≥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蛋白质显著 增多;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 患病前多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继而发热、 恶心、呕吐,婴儿常有烦躁不安,易激惹,较少发生 严重意识障碍、惊厥等。年长儿诉头痛,可有脑膜刺 激征阳性。病程多在1~2周内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临床表现 2.病毒性脑炎 (1)弥漫性大脑病变:发热、惊厥、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等 (2)累及额叶皮质运动区: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 伴或不伴发热 (3)累及额叶底部和颞叶边缘系统:患儿表现为 精神情绪异常 (4)病程一般2~3周,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留 有后遗症
典型表现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 颅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不典型表现 (<3个月) 惊厥可不典型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 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 膜炎及脑实质或脑神经 损伤如肢体瘫痪、眼球 运动障碍、耳聋、失明、 面瘫
脑积水
面瘫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内容
1 2 3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学习目标
• 识记
–描述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护
理诊断/问题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
出生时大脑约重370g, 已有较浅而宽的沟回。 生后3个月时神经纤维髓 鞘逐渐形成,但神经活 动不稳定,对刺激的反 应较慢且易于泛化。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3.防止外伤、意外
呕吐频繁者应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
惊厥发作者防止发生舌咬伤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价
1.患儿颅内压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
2.患儿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3.患儿惊厥发作时有无受伤、误吸等情况发生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 症。若病变主要累及脑实质则称为病毒 性脑炎,若病变主要累及脑膜则称为病 毒性脑膜炎 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1)细心的生活护理 (2)恢复肢体功能 (3)按医嘱给予促进脑代谢的药物
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 惊厥
第三节 急性颅内压增高
第一节 惊厥
惊厥是神经元功能紊乱引起脑细胞 突然异常放电所致的全身或局部肌肉不 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 发病年龄高峰为18个月,发病多短暂且 为自限性。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肾炎
【病因】 致病菌的侵袭 0~2个月:大肠杆菌感染最多见 3个月~3岁: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 >5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机体免疫状态
机体免疫能力较弱
血脑屏障功能较差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