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常见的侵入途径是什么?
4.患儿,8个月,因化脓性脑膜炎入院,现患儿烦 燥不安,严重喷射性呕吐,前囟隆起,高热持续 不降。
问题: (1)该患儿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哪些? (2)该患儿首优的护理诊断是什么?应采取哪些
护理措施? (3)对该患儿家长应进行哪些健康指导?
5.患儿,1岁,因发热、喷射状呕吐、昏迷及 抽搐入院,初步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体检: R35次/分,P120次/分,T39℃,意识模糊,医 生欲取脑脊液进行检查。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有无上呼吸道、皮肤或胃肠道感染, 出生史。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全身中毒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 脑膜刺激征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3月以下患儿起病隐匿; 体温升高或降低,面色青灰,吸吮力差、拒
乳、呕吐,哭声高尖,两眼凝视,前囟饱满、 肌张力增高或颅骨缝裂开等; 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及脑实质或颅神经 损伤如肢体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耳聋、失明。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脑积水
面瘫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家长及患儿对本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焦 虑或恐惧的程度,应对方式。 评估社区、家庭卫生情况,了解可能引发疾 病的社会及环境因素.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昏迷患儿的家长 病情观察 生活护理 防压疮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 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 观察有无智能障碍、肢体瘫痪 指导肢体运动、功能锻炼的方法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价】
没有颅高压等并发症或发生时得到及时救治 体温恢复正常 惊厥发作时无外伤、误吸情况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反射
病理反射 小于2岁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 不成熟,巴宾斯基(Babinski)征阳性可 为生理现象。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概念】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 起的脑膜炎症,可以出现在任何季节,特别是 冬季。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
1. 新生儿及2月以下的小婴儿,致病菌最常见的是 大肠埃希菌;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措施】
(二)积极促进功能恢复
细心的生活护理 按医瞩给予促进脑功能药物 恢复肢体功能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措施】
(三)协助降低颅内压 (四)健康指导
介绍预后 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蚊子叮咬
思考题
1.婴幼儿腰穿的位置与成人有何不同? 为什么?
2.小儿有哪些先天性反射?何时消失? 3.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病原体有哪些?最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 脊髓 脑脊液 神经反射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胎儿期神经系统最先开始发育。 出生时大脑重量约370g,发育不完善。 3个月时神经活动不稳定,肌肉张力较高。 1岁时完成脑发育的50%;3岁时完成脑发育的75%。 6岁时完成脑发育的90%。 在基础代谢状态下,脑耗氧量占机体总耗氧量50%。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脊髓
腰椎穿刺位置
婴幼儿以第4~5腰椎间隙为宜。 4岁后以第3~4腰椎间隙为宜。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脊液
量和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室的发育逐渐增加。 新生儿脑积液的量少、压力低,故抽取脑脊液较困难。
正常脑脊液外观透明,细胞数不超过l0×106/L 新生儿可达20×106/L; 糖含量2.8~4.4mmol/L; 氯化物118~128mmo1/L;蛋白不超过400mg/L
问题:
(1)做为一名当班护士你应做哪些准备? (2)腰椎穿刺后怎样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二)防止发生惊厥
1. 协助其将患儿头偏向向一侧 2. 口腔保护以免舌咬伤 3. 拉好床挡,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 4.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5. 必要时应给予镇静剂
物理降温
按医嘱给退热剂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1. 协助其将患儿头偏向向一侧 2. 口腔保护以免舌咬伤 3. 拉好床挡,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 4.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5. 必要时应给予镇静剂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评估】
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
(三)辅白细助胞检总查数轻度增多,<300×106/L
脑脊液检特早蛋查病异期白毒性以质分抗中大离体性多及滴粒数特度细正异高胞常性于为或抗急主轻体性,度阳期后升性4期高倍,以具恢淋有复巴诊期细断时胞意血为义清主。 病毒学检糖查和氯化物正常范围
2. 3个月~3岁小儿多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3. 年长儿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
脑膜炎最为常见.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入侵途径】
上呼吸道 皮肤 胃肠道黏膜 脐部 颅骨骨折 皮肤窦道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发病机制】
机体免疫状态 机体免疫能力较弱 血脑屏障功能较差
感染灶致病菌→血流→菌血症→脑膜(多见) 脑的邻近组织感染→局部扩散→脑膜(少见)
目录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概念】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为中枢神经系统的 急性炎症,可由多种病毒引起。若病变主要 累及脑实质则称为病毒性脑炎,若病变主要 累及脑膜则称为病毒性脑膜炎。大多数患儿 病程呈自限性。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病因】
80%为肠道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虫媒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发病机制】
病毒→呼吸道、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脑 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 免疫反应→神经脱髓鞘病变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治疗要点】
支持、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足的营养 配合抗病毒治疗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膜炎 微混
正常 或轻度
正常
正常
抗酸染 色涂片 或培养 找致病
菌 病毒抗 体阳性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1.抗生素用药原则为联合、早期、足 量、 足疗程、静脉给药;
2.对明确诊断而致病菌尚不详者,目前多主 张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婴儿
0~20
0.2‾0.4 2.8‾4.4 118‾128
新生儿 婴儿 婴儿
0.2~1.2 3.9~5.0 110~122
化脓 性脑 膜炎
混浊 脓性
数百‾数千 以中性 为主
培养 可见 致病菌
结核 微混 性脑 毛玻 膜炎 璃样
数十‾数百 淋巴为主 早期可以中
性为主
病毒 清亮 性脑 个别
正常或
正常‾数百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反射
出生时已存在的永久反射 角膜反射 瞳孔反射 结膜反射 吞咽发射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反射
出生时存在以后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 拥抱发射 握持反射 吸吮反射 颈肢反射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反射
出生时已存在的永久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近1~3周有无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有无接触动物或被昆虫叮咬史 流行病史 预防接种史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评估】
(一)身体状况
多呈急性起病,病情的轻重与病变部位有 关 1.病毒性脑膜炎
常有烦躁不安,易激惹 较少发生严重意识障碍、惊厥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病毒性脑炎 (1)前驱症状:急性全身感染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惊厥、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运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 (3)病程:一般2~3周
脑电病毒血症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惊厥有关。 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躯体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措施】
(一)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 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降温处理 保持病室的安静,避免光线过强的刺激 采取舒适的体位。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估】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脑脊液检查
外观混浊 白细胞↑ 蛋白质↑
压力↑ 糖↓ 涂片或细菌培养找致病菌
几种脑膜炎脑脊液改

类型 外观 压力 白细胞 蛋白

氯化物 其他
(kPa) (106/L) (g/L) (mmol/L) (mmol/L)
正常
清亮 透明
正常
0‾10
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有受伤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焦虑(家长) 与预后不良有关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目标】
1.患儿颅高压等并发症得到及时救治 2.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3.患儿没有受伤的情况发生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一)协助降低颅内压 1.防止颅内压增高 2. 按医嘱用药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