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 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 膜炎及脑实质或脑神经 损伤如肢体瘫痪、眼球 运动障碍、耳聋、失明、 面瘫
脑积水 面瘫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 30%-60%患儿并发,以肺炎链球菌和流
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婴儿多见 经2-3天治疗发热不退或复升,病情不
好转或反复,首先考虑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 可能
大脑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特点
脊髓
脊髓发育较早,出生时结 构基本形成、功能基本具备, 2岁时结构接近成人。
腰椎穿刺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特点
脊髓
出生时脊髓的末端位于第 3~4腰椎水平,4岁时上移到 第1~2腰椎间隙,故给婴幼儿 做腰椎穿刺时以第4~5腰椎间 隙为宜;4岁后以第3~4腰椎 间隙为宜,与成人相同。
颈肢反射
踏步反射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的永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各种腱反射等。
4.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征2岁以内可为双侧阳性,若单侧出 现或2岁后仍出现则为病理现象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 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是儿童、尤其 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 疾病
可行颅内透照检查或CT扫描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
脑室管膜炎: 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且治疗延误的
婴儿 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不退、前囟饱满、
惊厥频繁、呼吸衰竭等病情加重症状 可行CT扫描见脑室扩大,脑脊液检查始
终异常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
脑积水: 脑膜炎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 婴儿头围增大、颅骨缝裂开、头皮变薄、
腰椎穿刺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外观 压力 细胞数
糖含量
氯化物
脑脊液
儿童 无色透明
0.69-1.96kPa <20×106/L (婴儿<10×106/L) 2.8~4.5mmol/L (婴儿3.9~5.0mmol/L) 117~127mmo1/L
成人 无色透明 0.78-1.96kPa (0-8)×106/L
最常见途径, 多从呼吸道侵入, 也可经新生儿的 皮肤、胃肠道黏 膜或脐部入侵血 流
感染灶的致病菌→血流→菌血症→脑膜(多见)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脑部邻近组织感染→局部扩散→脑膜(少见)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 婴儿期是患病的高峰期,患儿发病前多有上呼吸 道、消化道感染症状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1.抗生素治疗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 应静脉点滴给药10~14天;脑膜炎球菌 所致脑膜炎静脉用药7天;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脑膜炎疗程应在21 天以上。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给药时 间。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2.糖皮质激素治疗 一般选用地塞米松,连续用药2~3天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本病的病死率为5%~15%,约1/3幸 存儿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肾炎
【病因】 致病菌的侵袭
0~2个月:大肠杆菌感染最多见 3个月~3岁: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 >5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机体免疫状态 机体免疫能力较弱 血脑屏障功能较差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典型表现
感染中毒症状: 发热、烦躁不安、面色灰白
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进行性意识改变、萎靡、嗜睡、昏迷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婴儿前 囟饱满、头围增大。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最常见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
不典型表现 (<3个月)
颅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惊厥可不典型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大脑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
出生后主要是细胞
体积增大和树突增多,
功能逐渐成熟和复杂化。
1岁时完成脑发育的50%,
3岁时完成脑发育的75%,
6岁时完成脑发育的90%,
8岁时与成人无明显区别。
大脑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
在基础代谢状态下, 儿童脑耗氧量占机体总 耗氧量的50%,成人为 20%,所以儿童对缺氧的 耐受性较差。
额大面小、严重者可出现落日眼、颅骨叩诊 可呈破壶音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辅助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 胞为主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外观混浊似米汤样,压力升高;白细胞显 著增多,≥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蛋白质显著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内容
1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化脓性脑膜炎
3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学习目标
• 识记 –描述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护 理诊断/问题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
出生时大脑约重370g, 已有较浅而宽的沟回。 生后3个月时神经纤维髓 鞘逐渐形成,但神经活 动不稳定,对刺激的反 应较慢且易于泛化。
2.8~4.5mmol/L
120~132mmol/L
蛋白
0.2~0.4g/L (新生儿0.2~1.2g/L)
0.15~0.45g/L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反射
1.出生时已存在的永久反射 角膜反射、结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 反射等。
2、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吸吮反射(1岁);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 抱反射(3~4个月);颈肢反射(5~6个月)、 迈步反射(2~7个月)等
增多;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 采用敏感、杀菌、可通过血脑屏障及毒 性低的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静 脉给药。对明确诊断而致病菌尚不详者, 目前主张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病原菌 明确后可按照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 敏感的抗生素。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点
3.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者酌情应用退热药 颅内压增高给予20%甘露醇 惊厥者应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镇静止惊 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4.并发症治疗
(1)硬脑膜下积液:少量积液无需处理。量多且 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时,采取硬膜下穿刺放液 (放液量每次每侧15ml以内) (2)脑室管膜炎:侧脑室穿刺引流 (3)脑积水:可行正中孔粘连松解、导水管扩张 及脑脊液分流手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