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介绍

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

十余年来,中心以沟通中外文化为己任,整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整体学术力量,在继承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世界介绍给中国”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承担起“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的历史使命,旨在探索中国文化在全球发展的战略问题,探究中国文化在世界各民族中间的传播和影响,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中国文化研究给予学术观照,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追踪中国文化典籍外传的历史与轨迹,梳理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的历史、人物和各种译本,研究各国汉学(中国学)发展与变迁的历史,并通过对各国重要的汉学家、汉学名著的翻译和研究,勾勒出世界主要国家汉学(中国学)的发展史,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揭示世界各国的中国形象及其形成的机制,探索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轨迹和路径。

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从创建到发展至今,始终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届校领导的支持,一直是学校大力建设的科研单位和重点学科。

1996年以来,在陈乃芳校长的支持下,汉学中心得以建立。

陈校长主动约谈张西平教授,了解汉学中心的情况,并决定每年向中心拨付定额活动费用,使得中心最初的工作得以展开。

2005年郝平教授调任北外校长,他的到来使汉学中心发生了质的飞跃。

郝平校长第一次到中心调研,看到中心出版的一批高质量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和西方汉学史书籍,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郝平校长的关怀和指导下,汉学中心有了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第一,学校拨付专款支持汉学中心的学术发展和出版事业;第二,中心工作得以一般的学术研究层面提高到学校发展战略的层面。

陈雨露校长、韩震校长先后上任后,均到汉学中心视察,参观中心的办公、科研区域,与中心人员座谈,听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学界所积累的学术影响,两位校长均根据汉学中心的学术特点,对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宏观指导和具体指示。

陈雨露校长指示:“在积极倡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形势下,汉学中心应该抓住机遇,发挥研究专长,积极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切实的贡献,为学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尽力。


韩震校长指示:“在当前的国际学术环境之下,汉学中心在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同时,还应注意帮助中国建立与世界对话的能力,让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现代中国,让世界对中国有同情的理解。

通过与世界的对话,建立起新的话语体系。

中心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成为推动我校科学研究的发动机和牵引者。


2008年汉学中心成为学校的独立研究所以后,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始直接归属负责科研工作的金莉副校长领导,金校长和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教授对中心的成长格外呵护,几乎参与了中心每一个重大计划的筹划,在关键时刻推动学校层面对中心的支持。

回顾汉学中心成立以来的历史,中心得以走到今天,一直得益于校方的支持。

从陈乃芳校长、郝平校长、陈雨露校长,到韩震校长、杨学义书记,北外领导一直对汉学中心特别关照。

汉学中心紧紧抓住北外“外、精、特”这个根本,将北外的外语优势这个根本特点放在国家文化战略层面予以理解和解释,从而将自身学术的发展与大学的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由此获得的学校支持才是长远和根本的。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