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讲义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讲义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知识点讲解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外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理解:(1)当给出的条件上角为主时,应考虑“两角对应相等”;当给出的条件有边有角时,应考虑“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当给出的条件全是边时应考虑“三边对应成比例”。

(2)在利用判定定理2时,一是两边的夹角相等,如果不是夹角则不成立。

二、典例分析(一)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相似例1 在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DF ⊥AE 于点F 。

(1)求证:△ABE ∽△DFA ;(2)若AB=6,AD=12,AE=10,求DF 的长。

变式练习:1、如图,DE ∥BC ,EF ∥AB ,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一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2、具备下列各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中,不一定相似的是( )A 、有一个角是40°两个等腰三角形B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 、有一个角为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 、两个等边三角形例2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

变式练习:1、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AED 的是( )A 、∠AED=∠B B 、∠ADE=∠C C 、AB AC AE AD = D 、ACAE AB AD = 2、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的点,且BP=3PC ,M 是CD 的中点,求证:△ADM ∽△MCP 。

例3 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下列选项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变式练习:1、在△ABC 和△A 'B 'C '中,AB=3cm ,BC=6cm ,CA=5cm ,A 'B '=3cm ,B 'C '=2.5cm ,A 'C '=1.5cm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BC 与△A 'B 'C '相似 B 、AB 与A 'B '是对应边 C 、相似比为2:1D 、AB 与A 'C '是对应边2、网格图中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若A 、B 、C 、D 、E 、F 都是格点,试证明:△ABC ∽△DEF 。

(二)判定定理的运用例4 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的中点,连接EC ,过点E 作直线EF 交AB 于点F 。

当EF 与CE 满足什么条件时,△AEF 与△DCE 相似?并说明理由。

变式练习:1、如图,在△ABC 中,∠ADE=∠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C AB AB AD = B 、BD AD BC AE = C 、AB AE BC DE =D 、ABAD BC DE =第1题 第2题 第3题2、如图,∠ABD=∠C ,AB=5,AD=3.5,则AC= 。

3、如图,D 是AC 上一点,BE ∥AC ,BE=AD ,AE 分别交BD 、BC 于点F 、G ,∠1=∠2。

求证:FD ²=FG ·FE.反馈练习 基础夯实1、如图,AD ⊥BC 于点D ,CE ⊥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则图中与△AEF 相似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图,在R t △ABC 中,∠ACB=90°,BC=3,AC=4,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 ) A 、23 B 、67 C 、625 D 、2 3、如图,△ABC 中,AB=AC ,∠A=36°,BD 平分∠ABC ,则下列结论:①△ABC ∽△BCD ;②AB :BC=BC :CD ;③BC ²=AC ·CD ;④AD :DC=AB :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下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 ∽△ABC 的是( )A 、∠ABD=∠ACB B 、∠ADB=∠ABC C 、AB ²=AD ·AC D 、BCAB AB AD 5、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且AC ²=AD ·AB ,则( )A 、△ADC ∽△ACB B 、△BDC ∽△BCA C 、△ADC ∽△CDBD 、无相似三角形6、满足下列条件的各对三角形中是相似三角形的是( )A 、∠A=60°,AB=5cm ,AC=10cm ;∠A '=60°,A 'B '=3cm ,A 'C '=10cmB 、∠A=45°,AB=4cm ,BC=6cm ;∠D=45°,DE=2cm ,DF=3cmC 、∠C=∠E=30°,AB=8cm ,BC=4cm ;DF=6cm ,FE=3cmD 、∠A=∠A ',且AB ·A 'C '=AC ·A 'B '7、如图,已知AB ⊥BD ,ED ⊥BD ,C 是线段BD 的中点,且AC ⊥CE ,ED=1,BD=4,那么AB= 。

8、如图,在□ABCD 中,F 是BC 上的一点,直线DF 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BP ∥DF ,且与AD 相交于点P ,请从图中找出一组相似的三角形 。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9、如图,在边长为9的正三角形ABC 中,BD=3,∠ADE=60°,则AE 的长为 。

10、如图,在△ABC 中,D 是ABA 边上一点,连接CD ,要使△ADC 与△ACB 相似,应添加的条件是 。

(写出一个即可)11、如图,在△ABC 中,CD ⊥AB ,垂足为D ,下列条件中,能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A+∠B=90°;②AB ²=AC ²+BC ²;③BDCD AB AC =;④CD ²=AD ·BD 。

12、如图,已知,∠ACB=∠ABD=90°,BC=6,AC=8,当BD= 时,图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13、如图,∠1=∠2,∠B=∠D ,AB=DE=5,BC=4。

(1)求证:△ABC ∽△ADE ;(2)求AD 的长。

14、如图,△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且BDCD CD AD =。

(1)求证:△ACD ∽△CBD ;(2)求∠ACB 的大小。

15、如图,矩形ABCD 为台球桌面,AD=260cm ,AB=130cm 。

球目前在点E 的位置,AE=60cm ,如果小丁瞄准BC 边上的点F 将球打过去,经过反弹后,球刚好弹到点D 的位置。

(1)求证:△BEF ∽△CDF ; (2)求CF 的长。

16、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E=EB,MN=1,线段MN的两端在BC、CD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以M、N、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D可能相似吗?若能,求出相似时CM的长。

能力提升17、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C=90°,∠BDA=90°,AB=a,BD=b,CD=c,BC=d,AD=c,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²=acB、b²=ceC、be=acD、bd=ae第17题第18题第19题18、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6cm,AC=12cm,动点D从点A 出发到点B为止,动点E从点C 出发到点A止,点D运动的速度为1cm/s,点E运动的速度为2cm/s。

如果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A、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 )A 、3秒或4.8秒B 、3秒C 、4.5秒D 、4.5秒或4.8秒19、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 :DB=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与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 :CF=( )A 、43B 、54C 、65D 、76 20、如图,△AOB 是直角三角形,∠AOB=90°,OB=2OA ,点A 在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像上,若点B 在反比例函数xk y =的图像上,则k 的值为( ) A 、-4 B 、4 C 、-2 D 、2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 (0,2),如果点C 在x 轴上(点C 与点A 不重合),当点C 的坐标为 时,使得以点B 、O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

22、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E 在边BC 上延长线上,且OE=OB ,连接DE 。

求证:(1)DE ⊥BE ;(2)如果OE ⊥CD ,求证:△CED ∽△DEB 。

23、如图,在□ABCD 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连接DE ,F 为线段DE 上一点,且∠AFE=∠B 。

(1)求证:△ADF ∽△DEC ;(2)若AB=8,AD=36,AF=34,求AE 的长。

24、学习《图形的相似》后,我们可以根据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获得的经验,继续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充分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类似在,你可以得到“满足 ,或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类似地,你可以得到“满足 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请结合下列所给图形,写出已知,并完成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 。

求证:R t △ABC ∽R t △A 'B 'C '。

25、如图,E 是矩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EF ⊥AE ,EF 分别交AC 、CD 于点M 、F ,BG ⊥AC ,垂足为G ,BG 交AE 于点H 。

(1)求证:△ABE ∽△ECF ;(2)找出与△ABH 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3)若E 是BC 中点,BC=2AB ,AB=2,求EM 的长。

思维拓展26、如图1,直线AB分别与两坐标轴将于点A(4,0),B(0,8),点C的坐标为(2,0)。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在线段AB上有一动点P。

①如图2,过点P分别作x、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若矩形OEPF的面积为6,求点P的坐标;②连接CP,是否存在点P,使△ACP与△AOB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7、如图,矩形ABCD中,AD=3cm,AB=a cm(a>3)。

动点M、N同时从点B出发,分别沿运动,速度是1c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