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心理学作为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取向上作为既注重实证主义也不抛弃人文主义的学科以及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注定了它要想发展,必须为人类自身发展服务,而对人类了解自身以及个体发展关键的儿童期因其研究的难度和手段上的不足,目前仍有许多难解的谜,而维果斯基所做的开创性的研究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第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工具的使用,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这里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生产工具,另一种是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得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生产工作和语言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

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的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

第二,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心理的发展,提出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

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低级的心理机能是最古老的,是动物和人的共有的。

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每一种新的较高的心理机能的产生都必须伴随着有机体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复杂化。

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

人类个体只有在掌握了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

在机械记忆上增添了逻辑记忆,在不随意注意上增添了随意注意,在形象思维上增添了概念思维,在再现想象的基础上增添了理论性想象。

在低级情绪的基础上增添了各种如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的情感,在冲动性意志的基础上增添了预见性意志。

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

心理技能由低到高的的原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技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特质的心理机能。

他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三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儿童发展的内容和儿童期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社会发展的水平。

教学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这里我们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语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语言是我们最原始的沟通及与别人心智互动的途径,语言是机遇社会文化世界与个人心智功能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他把语言获得看成是孩子心智发展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第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及涵义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出教学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维果斯基是这样论述的:童年早期儿童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

而学前儿童的学习则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而定的。

这是根本的,也是众所周知的困难。

由此他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教学早于或者迟于这一时刻,都将是盲目和徒劳的,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扩展: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有关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后期有人提出了关于教师的发展区。

所谓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必须在了解每位教师的现状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和“生长点”,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教师,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始终把管理理念定位在尽可能多地关注教师、要求教师、尊重教师、帮助教师和发展教师上,实现教师队伍和谐发展。

首先,关注和尊重教师。

在关注教师的基础上,找准教师成长的切入点。

创设和提供教师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创造性工作空间,让教师“跳一跳,够得着”,勇敢而自信地迎接挑战,不断感受创造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

其次,要求和发展教师。

在日常管理中,要遵循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尽量避免过多的横向比较,重视教师自身的纵向发展提高。

“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只有要求适当,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

(二)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

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维果斯基提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

他们在某些方面有弱点,但在其他方面也有补偿的优点。

我们的眼光应该放在儿童的优点上。

比如,有些缺陷儿童虽然不能运用口语来和他人交流,但是他们能用手语来表达、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手语可以刺激其语言与认知双方面的发展。

因而,我们了解到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

今天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承认并开发各种各样的智能组合。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较好地处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如果能调动起人类儿童的所有能力,人类就不仅仅是更有能力或对自己更有信心,而会更积极,更投入地为整个团体甚至社会的利益工作。

如果我们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类的全部只能并使之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就能增加我们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机会,进而为世界的繁荣作出贡献。

(三)学习的最佳期限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

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解释了教学的本职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

这一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作为儿童发展的指导,它试图让教师知道运用一些中介的帮助便能使学生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使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高的发展。

第四,“内化”学说所谓内化,及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地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

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或“心理工具”,就是各种符号。

运用符号就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这种改造转化不仅在人类发展中,而且也在个体的发展中进行着。

学生早年还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形式是“直接的和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

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才能转化为“间接的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内部技能。

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

维果斯基分析了在内化过程中的两种知识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学习者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可以叫做自下而上的知识,它从具体水平向知识的高级水平发展,走向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概括,从而形成更明确的意义理解,更有意识的加以应用。

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了丰富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势出现,由概括向具体领域发展,所以可以成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比如,在物理教学中,中学生接触到教材中描述的“电流”,“电压”等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他们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关于电现象的直接经验。

维果斯基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一)对维果斯基理论的评价维果斯基的理论重视个体本身的积极作用,强调文化情境的作用。

将儿童的发展与环境协调作用。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儿童的心理发展,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在心理学界独树一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维果斯基对社会历史背景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的重视,对高级思维发展的论述,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与阐述,对当下的儿童教育有深远的影响。

提出了社会情境和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和思想。

这些概念对正常儿童、异常儿童智力及人格发展的状况、速度和前景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人们对儿童专门的、有区别的以及及时开展的教学和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有可能按照新的方式理解各种缺陷学的诊断、补偿和矫正的问题。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对儿童施加合理的教育和教学影响提供了科学的心理依据,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成为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二)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评价方式来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来查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状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