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性研究方法 ppt课件 (2)

质性研究方法 ppt课件 (2)


2.从认识论 3.从方法论 4从研究者角度
主观体验,非由外人来了解。追求 分析「客观」的因果关系,强调
整体意义。
「客观解释」
追求特殊关系(ideographic)的整 追求普遍性关系或定律
体了解。
(nomothetic)。
研究者需身历其中,才能感同身受 视研究者为局外人
5.研究者与对 象之间的关系 6.方法技术 7.研究目的 8.研究内容 9.研究方法
自然性:注重自然情景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开放性 思维。与定量方法的变量简化和控制形成鲜明对照。
理解性:从主观的角度理解当事人的生活世界。 反省性: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
的互动交流是研究的构成部分,它们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者对它们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资料,成为研究的 一部分。 归纳法:通过对定性资料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新现象或 提出新的理论。 互动性:强调研究是嵌入在真实世界的社会互动,研 究者是一种社会角色,因而要遵循社会互动的逻辑与 规范。做人与做学问的统一。
七、常被介绍的质性研究方法
访谈法、观察法、焦点团体讨论(focus group discussion)、文献法、民族志 (ethnography)、历史研究、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方法、叙事分析 (narrative analysis)、行动研究、多元方法 (multi-method)…
研究者必须亲身参与
两者是分离的
常用描述性
利用统计方法
确定某一事物是否存在
确定某一事物存在的数量
较不结构化、较大弹性
较结构化、较确定
个案研究法、深度晤谈、团体晤谈、 调查法、实验法、汇总(meta)法…
参与观察、投射技术…等
等.
► 小结:质性研究强调的是「理论应自数据产生而非预设理论」。
六、质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
做质性研究需要哪些秉赋与才能?
包括:
研究者要能自所研究的情境里抽离出来,并且要能批判 性地分析情境,能注意到并且避免个人的偏见,能搜集 到真实(valid)并且可靠的资料,以及能抽象地思考。
因此,一位质性研究者需要具备对理论以及对社会人际 关系的触觉(sensitivity),能一方面汲取过去经验以及 理论上的指示来解释所见所闻,而在另一方面又能对所 致的保持一种分析上的距离,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 优秀的人际关系技巧。
。 课题实习考核:占全部成绩的80%。 学生将随着教学的进程同步进行一项课题的研究,包括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
分析和论文写作。 课题实习将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左右。到期末,实习小组交一份研究报告,
该报告的成绩为小组内每位同学的课题实习成绩。 每个小组必须通过访谈收集资料,访谈样本以平均每人访问一个受访对象计算。访
这几章就是我们提供给研究者用来看的那副“望远镜”。在这四章里,为了使
读者了解所做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我们陈述了研究法背后的基本运作逻辑。
第一篇 理解质性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导论 理论基础 方法主张 生活世界与默会知识
第一章 导论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指的是,任何不是经由统计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续而产 生研究结果的方法。它可以是对人的生活、人们的故事、行为 ,以及组织运作、社会运动或人际关系的研究。 这里也是有争议的: 例如,有些学者使用质性方法常用的一些技术,例如访问、观 察来搜集资料,但是随后他们却把这些资料译码再用统计技术 加以分析。所以,事实上他们实在以量化方式处理质化资料。 请注意,当我们指称一个质性研究时,我们并不是指上述这种 用量化方式分析质性资料的过程;我们所指的乃是利用非数学 的分析程序,凭借各种方式,包括观察、访问来搜集资料,并 且利用例如文件、文书、书籍、录音带,甚至人口普查这种为 其他用途而搜集到的量化资料加以分析的程序。
最后,质性研究的第三个主要部分是口头所作的报告或写成的文 章。这些文章会在学术期刊或在研讨会上按不同的阅听人,或因 要拟发展某一部分的发现或理论,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 ,某位学者可以用一种鸟瞰方式披露全部的研究发现,或针对一 部分的研究成果予以深入讨论。
研究的强调
质性研究所强调的重 点乃在于探寻事实的 本质与探索现象的各 种面向,并以个人与 自身以外的种种所产 生之互动来进行符号 诠释,所以基本上质 性研究是凭借人、情 境与时空三个坐标轴 架构所得的三次元角 度来检视各个存在的 现象。
关于人类社会现象的研究,不能忽视行动者的主体性 (subjectivity),这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最不同于社会科学的地 方。从而行动者会对于自身的行动与其它事物进行诠释,并赋予「 主观意义」(subjective meaning)。这种主观意义并非真相 (reality)之外的添加物,而是真相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它
符号互动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现象学的社会学 (phenomenological sociology)、诠 释学(hermeneutics)、俗民方法学 (ethnomethodology)、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第二章 质性研究方法的理论立场
演练 熟悉各类质性研究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型态并进行实地技巧演练 介绍质性研究结果的诠释与呈现以研究报告之撰写 Nvivo8.0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运用
课程内容
1质性研究导论,(含 量化与质性研究之比较) 2理论立场:建构、诠释与批判 3方法取向:女性主义、文化与族群观点 4生活世界与默会知识:诠释学观点的质性研究 5资料搜集(一)深入访谈(Interview)、观察 6资料搜集(二)焦点团体(Focus Group)、文本分析 7研究设计(四)民族志(Ethnography) 8研究设计(六)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9研究设计(三)扎根理论(Ground Theory) 10数据分析(一)田野笔记应用、编码与译码之技巧 11资料分析(二)信效度之考虑与检测(三角交叉检测) 12Nvivo8.0软件操作 期末报告
开头的话:
科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但如何发现,会因所研究材料的性质以及所处时
代的不同而有异。在下述引文里,伽利略描写了他是用什么方法有所发现:
这个方法是这样的:就好像你要观察某一物品,把望远镜对准太阳。对准
焦距而且加以固定之后,在凹镜前约一英尺摊开一张白纸;这时,在这张白纸
上就会映出日轮,连同太阳上的一些黑点,都会呈对称位置排列有序的映在纸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that we see with different eyes at different times. We see things one way in the morning and another in the evening, and the way we view things also depends on the mood we are in. That is why one subject can be seen in so many ways and that is what makes art so interesting (Munch, 1981)
符号互动论 常人方法论 结构主义
这两条线?
二、质性研究由哪些部分所组成?
基本上,质性研究是由三个主要部分所组成。
首先是资料。资料,可通过各种来源取得;其中最常见的是经由 访问与观察。
其次是各种不同的分析或解释程序,研究者才得以发展理论或整 理出发现来;译码是其中之一,它是将资料转化成概念的一种技 术及过程,虽然在做法上会因研究者不同的训练、经验,以及研 究目的而有异,但大体上总得有这么一个步骤。此外还包括进行 非统计性抽样、写备忘录,以及图示概念间的关系等程序。
► (3).强调”异中求同”之事物一般性,是要 能放诸四海皆准
3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
► (1) .我们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其意义是经由研究者 所赋予的,非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不是可以用语言 文字表达的,它是一种「感觉」。
► (2) .不同时空的感觉可能不同,自己才能感受。 ► (3) .其”意义”不限于语言所可以表达,此种意义植
质性研究方法
郭玉锦 讲授对象:研究生
主要参考书:
1 strauss and Corbin 《质性研究概论》
巨流图书公司,(台北)1997
2陈向明 (著)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考核方法
出勤考核:占全部成绩的10%。 如果全勤将无条件得到10分,可允许2次因故缺课(如因病事先或委托请假); 无故缺课将影响成绩,超过3次将视为自动放弃选修,取消全部成绩。 平时表现考核:占全部成绩的10%。主要包括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后的提问和发言
研究的想法
研究的本质乃在探讨一事件或一现象之「真实 」情况为何?或「事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Munch(1981)的阐述:「事实」乃不 同个人于不同时空背景下所见之汇集。我们无 时无刻凭借感官接触与接收到存在于个体以外 的种种讯息,而我们对许多所见所闻往往也因 为心境的转变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与感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事件或对象的全貌可以用各 式各样的方式呈现之,而这亦是艺术之所以好 玩、有趣之处。
基于研究的目的、研究者的背景、历史、风俗和与语 言、社会阶层等。 ► (4) .目的不在解释(explanation) ,而在诠释 (interpretation),其结果是特殊的。 ► (5) .重质不重量。
4 定性与定量研究综合比较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1.从本体论
假设世界上事物现象是「主观诠释」 假设事物现象是「客观存在」
1 定量研究典范
一定 定量 的研 步究 骤典 阶范 梯:
定义研究问题 文献探讨 形成假设 研究设计 抽样与测量 资料搜集 资料分析 提出结论
修正假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