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最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BM 二~三系髓系细胞各有≥10%细胞 发育异常,原始细胞<5%
无Auer体 染色体异常和预后较RA/RARS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5q- 综 合 征
临床 老年女性, 病情平稳, 脾大较多见, 存活期 长, 转白率低
PB 大细胞性贫血, 白细胞中度减少,血小板正常 或偏高
BM 常见低分叶巨核细胞, 微巨核明显增多 染色体 单纯5q-(5q31-33)
RAEB 5~20
RAEBT 20~30
CMML 5~20
PB原始 细胞(%)
<1 <1 1-5 >5 1-5
BM环状铁 PB单核 Auer
粒幼细胞(%) 细胞(109/L) 体
<15
不定
-
>15
不定
-
不定
<1
-
不定
<1
+
不定
>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376例MDS FAB分型
分型
例数
%
RA
丹麦Odense 中国天津
2617048 1447158
年龄(岁) 发病率(/105)
>55
80.0
50~59
5.3
60~69
15.0
70~79
49.0
>80
89.0
<15
0.27
0.2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研究简史
1941年Bomford and Rhoads提出难治性贫血(RA) 1953年Block等提出白血病前期(PL) 1956年Björkman等报告难治性铁粒幼细胞贫血(RARS) 1970年Dreyfus提出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1974年Miescher等报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1976年FAB协作组提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MDS诊断标准及分型 1987年Benner等提出MDS MIC分类 2000年WHO将MDS归属髓系肿瘤
溶血试验 Coombs、Ham、COF、mCLST、CD55、CD59 血清FA、B12
祖细胞培养 BFU-E、CFU-E、cFU-GM/CFU-GM、CFU-Meg 髓系相关抗原 CD13、CD33、CD34、CD15 染色体 核型、SCD 基因表达 ras、fms、p53、WTI、bcl-2、c-myc、fas、axl 表
11.7±2.1 16.8±3.3 7.09 45.5±5.6
RA RARS 12 18.6±2.1 18.2±3. 3 2.81 36.4±4.1
RAEB 12 24.5±2.9 21.3±2.6 8.52 30.3±3.7
RAEBT 8 25.5±2.7 23.6±4.7 11.13 30.9±3.2
粒 系 原始细胞增多,可见原始细胞簇 核浆发育不平衡、幼核老浆、巨幼样变、双核、分 叶少,胞浆染色不匀,颗粒少,可见Auer体
巨核系 淋巴样微巨核、单园核、多园核、大单园核、多 分叶核、少颗粒巨核、巨大血小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FAB(1982)分型
分型
BM原始
细胞(%)
RA
<5
RARS <5
RAEBT
3
3.5
RAEB 未转化
7
8.1
52
60.5
转化34例(39.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IC协作组(1988)
MDS亚型与转白率
分型
1年转白率(%)
RA RARS
11
RAEB RAEBT 27~46
总转白率(%) 8~12 44~60
约21%的MDS最终转化为A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病种
例数
淋巴样微巨核
例数
%
NS
7
0
0
HA
5
0
0
ITP 24
4
16.6
MDS 60
56
93.3
个/片
0 0 0.46 34.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医科院血研所( 2000 )
MDS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异常
分组
NS MDS
例数
CFU-GM(/2×105)
BFU-E(/2×105)
IL-3+EPO SCF+IL-3+EPO IL-3+EPO SCF+IL-3+EPO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概念
MDS是一组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骨髓病态造血,血细胞质和量异常 高风险进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sAM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发病率
地区
调查人数
英国Boumemouth 1388 欧美国家
上<20% N-ALP 阳性率<60%,积分<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MPS综合征
俄罗斯报道MDS 616例,其中MDS/MPS 29例(4%) 贫血伴WBC增多,有幼稚粒或/和PT增多,常有脾大 可伴有铁粒幼细胞增多及MP 染色体、造血祖细胞培养类似MDS 除外CML及CMML
167
44.4
RARS
17
4.5
RAEB
149
39.6
RAEBT
43
11.5
合计
376
不包括CMML
10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IC分类(1987)
肯定了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的FAB分型 增加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以鉴别原始粒、红、 巨核及淋巴细胞 提出pMDS的骨髓组织学特征 重点阐述MDS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强调在临床转归、 形态学和核型异常方面tMDS比pMDS更为严重
分组
NS MDS
RA RAEB RAEBT sAML AML
Evil 基 因 表 达
例数
Evil ( + )
例数
%
8
0
0
30
15
50.0
8
1
12.5
13
8
61.5
9
6
66.7
11
6
54.5
34
5
14.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 Evil 基 因 表 达
RA 例数
例数 %
RAEB/RAEBT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tMDS
病因 接受放疗、化疗、IST, 接触致癌物质, 如 放射线、烷化剂、苯制剂等
临床 形态学异常累及多系, 程度严重, 临床进展 快, 存活时间短
染色体 核型异常发生率高, 且多为复杂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实验室检查
形态学 PB: 三系减少数、原始细胞、发育异常、Auer体 BM:同上,N-ALP、有核红PAS、环状铁粒幼细胞、 微巨核酶标 BM活检:三系发育异常、AL1P、纤维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WHO(2000)分类
难治性贫血 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 不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 5q-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能分类(MDS-U)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WHO分类与FAB分型的差异
98±17
CAA
14
5.2±3.1
38±14
AML
10
34.5±6.7
468±46
MDS
36
22.6±2.7
254±38
RA 21
16.5±1.3
176±15
RAEB 9
21.5±3.2
278±18
RAEBT 6
27.5±3.9
364±3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医科院血研所(2000)
BMMNC C-kit受体(CD117)表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原发性MDS诊断标准
1.血象 大细胞性贫血, 大/卵园形红细胞增多, 白细胞 或/和血小板减少, 可有原始细胞,二 ~三系 细胞发育异常
2.骨髓象 增生多活跃, 原始细胞增高, 至少二系细胞 发育异常
3.骨髓活检 原始细胞增高, 网硬蛋白增多, 可见ALIP 4.无放化疗和毒物接触史, 无能引起造血细胞发育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常见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 异常频率(%)
5
20.8
7
19.2
8
16.9
20
6.4
分型与染色体异常
分型
异常频率(%) 畸变数(个)
RA RARS <30
1.7
RAEB RAEBT >60
3.2
tMDS
98
5.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WT1 基 因 表 达
分型
Ⅰ组 例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Sole(2000)
骨髓原始细胞与转白率
原始细胞(%)
1年转白率(%)
<5
11
5~10
25
10~20
31
>20
35
P<0.000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Anderson癌症中心
分析1973~1992年间632例MDS中
AML
40
137.20±33.74 92.61±32.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