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8-2019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本试题共×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B. 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3.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干冰易升华B.水通电能分解C. 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D. 食盐易溶于水4.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5.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6....A.Na+表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B.CO32-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C.表示氧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D.H2O2表示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若电脑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C.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D.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电灯检查A.取用食盐B.检验氧气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6. 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B.活性炭作防毒面具C.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D.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17. 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粉末:加适量水B.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C.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18. 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 B.固体加热 C.制取氧气 D. 干燥氧气19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20. 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21. (6分)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为;(2)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 C.二氧化碳 D. 碳酸(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4)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5)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5分)请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生产硅的化学反应为SiO2 + 2C高温Si+2X↑。
则X 的化学式为。
(2)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鱼池供氧剂,它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①X的数值为。
②W中含有的元素是。
(4)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23.(5分)下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 +H+Cl-Na+OH-A B C D(1)在上图C 、D 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C 中 、 ,D 中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 。
(3)以上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
24. (6分) “五一”、“十一”小长假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1)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 (写物质名称).(2)有时遇到蚊虫叮咬,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 来涂抹止痒.(填序号)A .食醋(含醋酸)B .氢氧化钠C .食盐水D .牙膏或肥皂水(3)户外取泉水,往往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入储水罐备用.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 (填操作名称).(4)旅途中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下列垃圾应放入金属类垃圾箱的是 ;应放入塑料类垃圾箱的是 (填序号).A .矿泉水瓶B .铝制易拉罐C .瓜果皮D .纸质参观券(5)景区常见“珍珠粉”(主要成分是CaCO 3)作为名贵中药材和保健品出售.请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 (6分)A 为黑色色固体,B 为无色液体,A 与B 混合生成C 与气体D ,C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得到气体D 与气体E ;气体E 具有可燃性,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无色液滴C 出现;银白色固体F 在气体D 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G ;一种黑色固体H 在气体D 中燃烧,生成的气体I,I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1)写化学式:B ,C ,D ,I 。
(2)写出银白色固体F 在气体 D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黑色固体H 在气体D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26. (10分) 以下是一些制取气体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Ⅰ.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Ⅱ.实验室如果用KMnO 4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实验室还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以从E ~G 中选取 (选填序号)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 若用D 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 ”或“b ”)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
A B C D E F Ga b②(2)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Ⅰ.表中X的数值应是。
Ⅱ.表中的待测数据指(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质量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27.(10分)某同学在电视寻宝节目中,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并对绿色锈迹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新|课|标| 第|一| 网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依次连接装置A→B→→(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 2和H 2O ,写出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Cu 2(OH)2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上述装置中A 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8. (5分)右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
请回答:(1)富马酸亚铁中含有 种元素, C 、H 、Fe 、O 原子个数比为 。
(填最简整数比)(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mg(计算结果取整数)29. (7分) 向100g 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加入NaOH 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 点所对应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所含溶质为 ;(2)图中A 点所对应的溶液总质量为 g ;(3)求(1)中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 小 题,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
每小题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B2. A 3. B 4. D 5. C 6. C 7.C 8. B 9. B 10. D 11. A 12. . D 13. C 14. A 15. C 16. B17. A 18. D19. D 20. 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21.(6分)(1)12.01 (1分)(2)C (1分)(3)石油(1分) CH 4 (1分)(4)+2 (1分)(5)4Na+3CO 2 = C+2Na 2CO 3 (1分)22.(5分)(1)CO (1分) (2)2CaO 2 +2H 2O ==== 2Ca(OH)2+ O 2↑(1分)(3)①0 (1分) ②C 、H 和O (1分)(4)A 和C (1分)高压 440℃23.(5分)(1)Na+、(1分)Cl-(1分),H2O(1分);(2)HCl+NaOH=NaCl+H2O;(1分)(3)复分解反应(1分)24. (6分)(1)酒精(1分)(2)D(1分)(3)过滤(1分)(4)B (1分);A(1分)(5)CaCO3+2HCl═CaCl2+H2O+CO2↑(1分)25. (6分)(1)H2O2(1分) H2O(1分) O2(1分) CO2(1分)(2)3Fe+2O2 ===点燃==Fe3O4(1分)C+O2=====CO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