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毒理学

中药毒理学


神经系统:唇舌和肢体发麻、眩晕、头痛、烦躁不 安、牙关紧闭、抽搐、惊厥、意识模糊、昏迷、瞳孔缩 小或散大,甚至死亡等。
马钱子、乌头、川乌、草乌、附子、丹参、天仙子、厚朴、 天南星、火麻仁等,常见中成药有龙虎丹、强力补。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饮不振、腹胀、腹痛、腹泻、 便秘、消化道出血、黄疸、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中毒 性肝炎,甚至死亡。
由于机体受到某些中药或中成药成分刺激后,体内产 生了抗体,当该药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抗原抗体的结 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机理:变态反应:全抗原、半抗原。
4. 后遗效应(或称后作用)
定义: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物效应。如服用洋金花、天仙子等可致次日 口干、视物模糊。
《名医别录》记载:葶苈、射干、芫花“久服令人虚”、淫 羊藿“久服令人无子”。
如黄花夹竹桃--强心甙类---洋地黄毒样心脏中毒;云南白 药--血小板减少,皮肤斑瘀点、牙龈出血;一新生儿因患“鹅 口疮”涂敷冰硼散,每日2次,7天后消化道和皮肤出血,最 终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药的特殊毒性反应
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长期用药,患者产生心理或生理 依赖性,一旦停药出现戒断症状(兴奋、失眠、出汗、呕 吐、震颤,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若给予适量药物, 症状立即消失,称为依赖性。
2、有毒中药开发的方向
(1)针对有毒中药中毒机制的开发研究 (2)有毒中药炮制品的开发研究 (3)有毒中药配伍的开发研究
第二节 中药毒理学与中药配伍禁忌
1、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2、妊娠禁忌 3、服药禁忌
瓜蒂、苦杏仁、川乌、草乌、附子、蜈蚣粉、雷公藤、广豆 根、北豆根、艾叶、斑蝥、木通、益母草、沉香粉、山慈姑;中 成药有复方宣乌片、安络丸、签正散等。
泌尿系统:腰痛、浮肿、尿频、尿少甚至尿闭,尿 毒症、急性肾功衰竭甚至死亡。
斑蝥、木通、雷公藤、蜈蚣粉、甘草、千年健、鱼胆、 苦楝皮等;中成药有速效伤风胶囊、复方斑蝥散、中华跌打 丸、云南白药等。
5. 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人应用某药后,产生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 损害性反应。大多数是由于个体缺陷所致,且多与遗 传有关。蚕豆---溶血(红细胞膜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不足)
中药常见的各系统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 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发绀,心动过速或过缓,心
B型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与药物的固有作 用、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无关,是药物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 占20%-30%。由于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因此发生率 低而死亡率高。
四、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或相当,安全系数小,毒 性药品管理品种范围28种,药典记载有毒性70余种。 1、有毒中药的开发 (1)有毒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2)有毒中药的药理与临床研究
造血系统: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 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甚至死亡。
洋金花、芫花、斑蝥、不良反应的分类
A型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知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已知 药理、毒理导致的临床反应和表现,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固有 成分或代谢产物所致,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80%,常是药 物固有作用增强或持续发展的结果。不良反应的程度呈剂量 依赖性,多能预知,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
祖 国 医 学 对 中 药 毒 性 的 认 识
二、中药不良反应类型***
类型: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 (后作用),特异质反应,特殊毒性反应(依赖性, 致癌、致畸、致突变)。
1. 副作用(Side reaction)
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对 机体危害性不大的不良反应。
定义: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机体生理生化机能和结构的病理变化。
(1)急性毒性反应
中药的急性毒性,古人已有所认识,《本草经》记载有 些中药多服伤人,即认识到用药剂量过大或误用等均可引 起中毒,如“莨菪多服令人狂走”,现代临床观察,因各 种原因引起中药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日益增多,致死病例也 不鲜见。
番泻叶--开水泡服达11年之久,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瞳孔散大、厌食、体温升高、呼 吸加快、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症状类似吗啡依赖性的 前驱症状,但程度较轻。
致癌、致畸、致突变
百合、防己、苦参、杏仁、雷公藤、细辛、半夏、板 蓝根、槟榔、款冬花、紫草、黄芩、大黄。
3. 中药的过敏反应
中药毒理学
“凡药皆有毒”?
导言
导言
可以看出:中药用之不当即可发生不 良反应,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必须加 强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工作,研究中药 产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中毒机理 以及防治措施等。
第一节 主要内容
一、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与类型 三、常见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四、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
律失常,传导阻滞,血压升高或下降,循环衰竭、死亡等。
川乌、草乌、附子、乌头、雪上一枝蒿、万年青、夹竹桃、北 五加皮、罗布麻叶、洋金花、莨菪、华山参、垂盆草、黄丹、铝 粉、山豆根、蟾酥、麻黄等
呼吸系统:气紧、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急性 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苦杏仁、桃仁、白果、川芎、草乌、肉桂、商陆、雄黄、 全蝎等,中成药有柴胡汤、复方甘草片、消咳喘。
急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出现中毒症 状甚至死亡。1次或1个工作日内接触大量毒物而发病。 砒石、士的宁(5-10,30mg)
斑蝥、藜芦、常山、瓜蒂、全蝎、蜈蚣、洋金花、 白果、苦杏仁、附子、半夏。
(2)慢性毒性反应
中药或中成药经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用药所出现的不良反 应,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毒性。
当归--活血养血(润肠)---轻泻或使慢性腹泻者症 状加重。
常山--截疟(涌吐痰饮)---疟疾时,涌吐
中药的副作用可表现在多个方面,这是由于其成 分复杂,药理作用多样,因此其副作用是存在的,尤 其是单味药的应用更为突出,而中药通过组方后,副 作用可明显减轻。
2. 中药的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