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
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亿)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亿)占总人口比例人口(亿)占总人口比例人口(亿)占总人口比例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以大部分老年人对养老的费用支出不大。
2.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 基本以居家养老为主,在中国这样个讲求孝道的文明古国,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成为社会衡量子女道德尺度的标准,居家养老的方式受到推崇。
但自70 年代中后期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单.位趋于小型化,现在基本属于“4-2-1”的模式,两个年轻人要赡养4 个老人同时还要养育一个孩子,负担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加之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的成本不断上涨,家庭承担养老的弊端日益显现, 这就更需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不长,机制还不健全。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 老年人口的数目也是逐步增加,纳人到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老年人数最不占多数, 所以单纯的依靠子女会保障体系来实现养老的诉求, 目前是不太现实的,从这一方面来说, 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也有助于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
4.社会福利和慈善机构的数量缺失,养老机制还不完善, 提供给各人的养老服务单一,仅能提供饮食,清洁等基础护理,其他方而目前还达不到。
5.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在近年来激增,且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在未来的10年内, 仅北京地区空巢老人的比例就将达到90%,由于空巢给老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养老需要远远大于身体和生活上的需要,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提高老年人养老的质量和服务,也需要一种新型的养老的模式的产生。
综合而言,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存在种种缺失, 巨大的养老产业缺口需要一些新型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以全面丰富和完善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新型养老产业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求和外在基础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有的市场运行体制是否适合新型养老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呢?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来看, 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到2012年将会达到1万亿, 而目前我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 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就意味着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在城市, 老年人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城市中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就业,他们除了自身的退休金以外还有额外的收人。
依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到2012年就将增到8383亿;2020年为28145亿;2030年为73219亿。
所以在城市老年人中,存在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他们的消费潜能和市场巨大,且逐步提升,潜在的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从老年人的需求和老年人的收入两点来看,新型的养老产业在中国市场上还是前景广阔的。
那么国内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条件是否成熟, 是否适应新型老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新型养老产业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社会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社会和家庭的问题。
例如,居家养老或者进入养老院养老都存在一些弊病,主要是保障性不足的问题。
新型的养老模式可以通过政策和经济等多种有效渠道,采取统筹的方式, 规避这些问题。
另外对社会, 新型养老产业的兴起, 必然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优化产业结构都有突出的贡献,同时可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
对于家庭来说,现在居家养老, 家庭负担过重,那么新型的养老模式可以综合多方资源, 降低养老成本, 提升养老质量, 减轻家庭负累, 减少家庭矛盾, 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 进而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06年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 提出养老的基本理念: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党中央、国务院也发出了“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号召”,倡导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模式。
在这种理念和方针的指导之下, 各级政府推出一系列针对老年产业的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来, 共同发展新型养老产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 养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有着成熟完善的政治条件。
我国市场目前存在对发展新型老年产业的客观需求和适宜的政治及市场条件,那么从新型养老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意和战略上来讲, 目前国内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空白, 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有的特性和条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建设并发展出适合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
那么, 让我们再看看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养老产业是如何发展的。
1.英国养老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此前广泛推行的“住院式照顾”基本上都由政府负担,80 年代开始强化市场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英国社区照顾主要特点是依托社区,由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招募人员,监督、检查民间组织和私人机构开展社区照顾的工作情况。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接受政府和各界的资助,组织志愿者无偿、低偿开展社区照顾活动。
此外,英国还有大量以营利为目 的的商业性老年服务机构,以弥补社区照顾的不足。
社区照顾提供的服务体系如下图所示:图 1 英国社区照顾体系英国的养老机构可以分为健康老人居住的老人之家和病残老人居住的护理之家 两类,区别如下表所示表 2:英国养老机构对比2.美国养老模式美国是一个法律化较强的国家,至今己出台一系列关于老年人的法律,如《老 人法》、《老人志愿工作方案》、《老年人营养方案》、《老年人社区服务就业法》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比较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
在美国,政府不是养老机构运营和提供长期照顾的主体,它以间接方式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管理。
政府为老年人准备了一笔医疗保险和补助,这笔钱是由政府发到机构老人之家 护理之家 收住老人自理能力半自理可以自理,没有严重疾病 不能自理或 护理人员要求护工(年满 18 岁,没有刑事犯罪记录) 注册护士 机构性质 公立、政府委托私人兴办,或私人兴办向地方政府备案养老机构的,但是养老机构如果想得到这笔钱,就必须符合政府的各项规定,并通过每年的审查,此外,在美国各地的社区里,都有监察员在为老年人权益工作。
美国养老机构数量多,而且服务内容、形式多样化,基本体系见下图图2美国养老体系美国老年人独立性很强,一般退休后不依靠儿女,所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技术护理照顾型,提供24 小时的医疗照顾;第二类为中级护理型,主要收养没有严重疾病,但需要24 小时护理的老年人;第三类为一般型养老机构,主要提供膳食和个人帮助,基本不提供医疗服务和24 小时护理。
每类养老机构都有自身的特点,政府对部分达到规范要求的养老机构提供资助。
3.日本的养老模式主要集中为, 居家养老和老年公寓。
日本的老年公寓和我们国内的养老院、福利院有着大区别的。
日本的老年公寓为业经营, 大部分以营利为主, 是提供的服务和各种服务设施相对完备。
面对老人,他们不仅局限在老人特定的生理需求还很注重老人的精神文化及心价值需求。
很商但都仅上,理、日本老年公寓主要采取商业化经营模式, 收入由三大方面构成:收取租金是维持日常的收支, 基本护理费(膳食和看护, 有政府监管,无很大利润空间), 个人特殊服务(范围较为广泛, 帮助残障老人定制洗澡设备等, 利润空间较大)。
日本老年公寓一般情况下规模和面积都不大,以连锁的方式经营,多集中在市区交通便利的地方,采用和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使老人享有配套医疗服务。
4.中国港台地区养老产业(1)香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香港政府长期着力从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的角度来保证老年人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对老年人提供了多一重的服务保障。
香港的养老服务模式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一般情况下养老服务机构为非营利组织兴办,按照是否接受政府资助,分为政府资助养老院和自负盈亏养老院,后者的数量多,但规模大小不一,收费通常较高。
图3:香港养老模式(2)台湾的养老服务体系台湾的养老体系分为两大系统:非正式照顾体系和正式照顾体系。
非正式照顾体系是由亲属、朋友或邻居所组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主要包括:个人生活照顾、协助家务、情感支持和财务支持。
正式照顾体系包括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福利机构等部分,目前主要包括:健康照顾、经济安全、教育与休闲、居住安养照顾、心理及社会适应与其他福利措施等六类。
按照服务的场所来区分,可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
此外,台湾还设置紧急通报点,并建立完整通报制度强化紧急医疗救护系统,并提供紧急支持服务,以及成立“失踪老人协寻中心”等。
我国目前为什么不能照搬以上养老模式呢?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像以上这些发达国家一样健全。
以美国为例, 美国学者常将美国人养老保障体系形象地称为“三条腿的板凳”(three legged stool)。
所谓“三条腿”,首先“社会养老保险”是第一条腿(第一支柱),它是美国人养老的“精神支柱”或“最后防线”;“企业年金”是第二条腿(第二支柱), 它是美国人养老的“物质基础”或“载重主体”;传统的以家庭为责任主体的“个人退休储蓄与保险投资”则是第三条腿(第三支柱),它是美国人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健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