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篇一: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在此背景下,现在“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
其中,“低碳交通”又是热点中的热点。
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中,交通运输排放的占到34%左右。
交通运输以其巨大的能源消耗,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过去1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
因此,发展低碳交通是降低碳排放的必然要求。
我们这次进行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就是为了解低碳交通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相关解决措施。
二、调查对象由于调查的总体数目过大,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偏向某一个群体,我们选取了三个不同区位的居民小区进行调查,分别是城市中心的天荣小区,城市边缘的骏景花园小区,还有城市外围的星晖园小区。
三、调查分析数据与分析:你住在: [单选题]第 1 页1、您的性别: [单选题]2、您的年龄: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18岁以下B、18—22岁C、23—30岁D、31—40岁E、41—50岁F、51—60岁G、61—70岁H、70岁以上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 41 47 27 36 14 10 3 188%% 25% % % % % %分析: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访者大部分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幼儿和老人只占少数,这个年龄结构是合理的,因为对于我们的研究课题来说,我们是对居民日常出行方式进行研究,老人与幼儿平时是比较少出门的,若每个年龄段的人数都平均的话数据反而不具代表性了。
3、您所从事的职业: [单选题]第 2 页B、政府公务员C、企事业单位职员D、自由职业者E、无固定职业及离退休人员F、其他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6 55 35 20 19 188% %%%%分析:从不同的职业来区分人群,不同的职业所对应的收入、出行的目的还有出行的方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4、您的受教育程度: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小学及以下 B、初中C、高中或中专或技校D、大专E、大学本科F、研究生及以上本题有效填写人次9 33 42 444812188%% % % % %分析:在我们的猜想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低碳意识会相应提高,但结合下面调查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中的相关性并不大。
由此可见,我们校园对于低碳方面的宣传教育还是不足的,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普遍不高。
5、您一般出行的距离为: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1公里以内B、2到4公里C、5到10公里D、10到20公里E、20到40公里15 39 65 35 15% % % % %第 3 页6、您出行的主要目的是(多选): [多选题]7、根据上述出行目的,请您为您平时主要采用的出行方式排序(由主要——到最不主要):您平时不采用的出行方式不需排序 [排序题]选项平均综合得分③公交车②地铁⑦步行①私家车④出租车⑥自行车⑤电动车14、您出行最主要考虑以下哪些方面: [多选题]第 4 页B、速度C、舒适度D、安全性E、交通工具的占道面积F、交通工具的污染程度G、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4 76 71 7 16 10 188% % % % % %5、6、7、14综合分析:由5、6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平常出行主要集中在20公里以内,这时他们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公交车和地铁作为交通工具。
但是从图表14可以看出,他们选择交通工具,主要是考虑花费、速度、舒适性、安全性等与居民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因素,而对于交通工具是否环保是否低碳是否节能这些只有极少部分的居民会考虑其中,这个再次说明了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待加强的。
现阶段若单纯想通过居民的自发行为自觉选择低碳交通工具从而达到减少碳排量的目的似乎有点难度。
因此,政府的相关调控行为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15、您认为影响你步行上街的最大因素是(多选):[多选题]16、您愿意步行的最远距离: [单选题]第 5 页篇二: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第一章概况出行调查的目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常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化,城市道路交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常州市迈入特大型城市步伐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反映在居民日常出行方式与习惯上,越来越多的摩托车、私人小汽车等机动化交通工具进入普通家庭,居民日常娱乐消费出行次数不断增加,造成城市交通面临着迅速增长和愈发复杂化的交通需求,道路交通矛盾仍显紧张。
俗话说,“治病要治根”。
要想摸透城市交通所存在的“病根”,就要深究城市交通发生的“源”,而通过开展居民出行调查就可以获取城市交通的本和源。
所谓居民出行调查,指对规定地区的居民所进行的一昼夜出行情况(包括出行时间、目的、采用的交通方式、出行起终点)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本次居民出行调查服务于新一轮的常州城市交通规划,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力求从宏观上掌握城市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特征和流动规律,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城市道路交通需求和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概况本次调查由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和日本CFK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由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进行方案设计。
常州市规划局进行组织协调,常州市城调队实施调查,常州市测绘院、常州工学院也参与了这次调查。
调查范围覆盖常州市区1864平方公里,调查对象为调查范围内具有城市户口的常住人口。
调查时间为XX年6月1日至XX年6月15日间十个正常工作日。
采用调查员上门家访式填表调查方式,采用等距抽样的抽样方法(抽样率为主要建成区3%和外围城镇1%)。
实际有效抽样数为10614户,29444人(不含6岁以下儿童1600人),其中有出行人数为24008人,无出行人数为5436人,总出行次数为60948次/日,有出行人的平均出行次数为次/日?人。
第二章居民出行调查简介工作步骤本次调查根据调查规模的大小、内容的繁简、数据处理手段及调查队伍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
全部工作分为前期准备、调查阶段、数据录入、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五个阶段进行,调查工作程序框图如图2-1-1所示。
图2-1-1 居民出行调查工作程序框图工作计划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对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在工作计划内,对调查的范围和规模、内容和深度、方法和步骤、人员组织、时间进度、费用开支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组织分工为做好常州市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常州市规划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委托常州市城调队和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成立相应的调查组织体系。
由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负责调查的总体设计、技术培训以及后期数据处理分析,包括划分交通小区、确定抽样率、抽样方法,设计调查表格、编制数据录入程序以及调查员培训等;常州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负责调查、组织、安排协调,常州工学院共同参与,包括调查员组织、培训,相关单位宣传协调,礼品发放及数据录入工作。
另外,日本CFK公司全程参与技术指导与调查质量监督。
交通小区划分根据常州城市规划区域的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性质和规划布局特点,并结合河流、山川、铁路等屏障以及将来车流在交通网上的大致分布情况,同时考虑与人口统计区域一致,方便调查抽样与数据统计等原则确定交通小区边界。
共划分交通小区268个,覆盖常州市区1864平方公里。
调查抽样采用各抽样小区等距抽样方法,抽取居民家庭10614户,29444人。
其中选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建成区以及高新开发区、戚墅堰区中心城镇等作为调查的重点区域,平均抽样率为3%;其它外围城镇根据现状以及规划组团发展方向,在城镇地区抽取城市户口居民家庭,平均抽样率1%。
调查内容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一般包括个人特性、家庭特征、职业特征、出行次数、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出发地点、到达地点、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情况。
本次居民出行调查内容分家庭基本特征、居民个人特征、居民一日出行特征三个部分。
调查实施XX年5月10日-5月25日,常州市规划局收集调查准备资料,包括调查范围内街道居委会情况(所在行政区、地理边界等)、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数量。
日本CFK 公司和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确定调查方法、调查范围、抽样率,划分交通小区,制定并印制调查表格、调查员手册、地图等调查时所需的相关资料,并编制调查数据录入程序。
常州市城调队和常州市规划局组织并确定调查人员规模,落实具体调查人员、调查检核人员、调查数据录入人员,并准备调查时发放的纪念品等。
XX年5月26日-5月31日,常州市规划局进行调查前期的社会宣传工作,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的广告宣传,街头巷尾宣传标语横幅等。
日本CFK公司和南京交通所制定具体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日程。
常州市城调队和南京交通所组织调查员培训。
XX年6月1日-6月16日,常州市城调队、南京交通所和日本CFK公司正式开展调查,同期进行调查数据初检、抽样复检等检核工作。
常州市城调队和南京交通所培训调查数据录入人员。
XX年6月15日-6月24日,常州市城调队组织专门录入人员录入调查数据。
XX年6月25日以后,南京交通所和日本CFK公司检查调查数据库,排除异常数据,统计分析调查数据,调查OD 扩样。
调查方法简介:采取调查员上门填写表格的方法。
第一天调查员上门发放表格,向居民解释调查内容,请居民留意第二天的出行情况,第三天调查员再次上门在居民的配合下填写调查表格并发放礼品。
数据输入、汇总调查结束后,由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用Access编制了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录入软件,并由常州市城调队组织专人进行数据录入工作,最后交由南京交通所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居民出行特征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10614户,31044人(其中6岁以下儿童1600人)。
这部分样本代表了现状常州市普通居民家庭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依据。
居民家庭属性分析中主要通过对其人口、交通工具拥有情况以及交通工具购买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如下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