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值税:新节税技巧及经典案例分析(老会计人的经验)

增值税:新节税技巧及经典案例分析(老会计人的经验)

增值税:新节税技巧及经典案例分析(老会计人的经验)一、购入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一)税法依据从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有的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所有行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都可以抵扣其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部分可以结转到下一期继续抵扣。

但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包括在可以抵扣的范围之内。

(二)筹划思路由于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因此企业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购进机器设备的时间,以尽量晚缴增值税。

【案例】甲企业增值税的纳税期限为1个月。

2010年4月,其销项税额为100万元,购买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进项税额为83万元。

2010年5月,其销项税额为100万元,购买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进项税额为100万元。

甲企业欲在2010年4月或5月购买一台价值为1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设备来扩大生产,购买当月即可投入使用,预计生产出的产品自购进设备当月起3个月后即可对外销售并实现效益。

请问应如何进行纳税筹划?方案一:2010年5月购进设备2010年4月应纳增值税=100-83=17(万元)2010年5月应纳增值税=100-100-100×17%=-17(万元)。

本月不缴增值税,17万元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留待以后月份抵扣。

方案二:2010年4月购进设备2010年4月应纳增值税=100-83-100×17%=0(万元)2010年5月应纳增值税=100-100=0(万元)由此可见,2009年4月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纳增值税17万元(17-0),虽然方案二在2010年4月就支出了117万元(100+10017%)购进设备,比方案一早支出了1个月,但是同样也会提前1个月获取收益。

因此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二、纳税人身份确定的纳税筹划(一)税法依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一般为17%;销售或者进口部分优惠税率货物,税率为13%。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二)筹划思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优势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时可以向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可以(虽可申请税务机关代开,但抵扣率很低)。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优势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将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最终可以起到抵减企业所得税的作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因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即不必由对方负担销售价格17%或13%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销售价格相对较低。

我们可通过比较两种纳税人的现金净流量来做出纳税人身份的选择。

【案例】甲饲料销售企业现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为100万元(不含增值税),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符合转化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条件,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

该企业从生产饲料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处购人饲料70万元(不含增值税)。

其纳税筹划方案如下:方案一:仍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100×3%=3(万元)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7%+3%)=0.3(万元)现金净流量=含税销售额-含税购进金额-应纳增值税-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应纳企业所得税=100×(1+3%)-70×(1+13%)-3-0.3-[100-70(1+13%)-0.3]25%=15.45(万元)。

方案二:申请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100×13%-70×13%=3.9(万元)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9×(7%+3%)=0.39(万元)现金净流量=含税销售额-含税购进金额-应纳增值税-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应纳企业所得税=1OO×(113%)-70×(113%)-3.9-0.39-(100-70-0.39)×25%=22.2075(万元)。

由此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多获现金净流量6.7575万元(22.2075-15.45)。

因此,企业应当选择方案二。

三、是否分别核算的纳税筹划(一)税法依据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①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既然上述两种行为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那么,企业在分别核算导致成本过高的情况下,通过综合权衡,可以选择不分别核算,以降低总支出。

(二)【案例】甲超市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0年6月共销售商品10万元(含增值税),同时甲超市对外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取得收入5万元。

甲超市因人员有限,未对两项业务分别核算。

税务机关在核定时,将商品销售额核定为9万元,将职业介绍服务收入核定为6万元。

若甲超市增加人员分别核算,则需要多支出人员工资等2000元。

其纳税筹划方案如下:方案一:分别核算应纳税额=10÷(1+3%)×3%+5×5%=0.541(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541×(7%+3%)=0.0541(万元)。

工资等多支出额=0.2(万元)税费支出额合计=0.541+0.0541+0.2=0.7951(万元)方案二:不分别核算应纳税额=9÷(1+3%)×3%+6×5%=0.562(万元)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562×(7%+3%)=0.0562(万元)。

税费支出额合计=0.562+0.0562=0.6182(万元)。

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少支出0.1769万元(0.7951-0.6182),因此,与其分别核算,不如不分别核算。

四、选择合适的代销方式进行筹划[筹划思路]代销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收取手续费,即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这对受托方来说是一种劳务收入,应交纳营业税。

二是视同买断,即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收取所代销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双方在协议中明确规定,也可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委托方不再支付代销手续费。

两种代销方式对双方的税务处理及总体税负水平是不相同的,合理选择代销方式可达到节税的目的【案例】A公司和B公司签订了一项代销协议,由B公司代销A公司的产品,不论采取何种代销方式,A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以1000元/件的价格销售。

下面有两种代销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收取手续费方式,即B公司以1000元/件的价格对外销售A公司的产品,根据代销数量,向A公司收取20%的代销手续费;二是视同买断方式,B公司每售出一件产品,A公司按800元的协议价收取货款,B公司在市场上仍要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A公司的产品,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差200元/件归B公司所有。

假定到年末,B公司共售出该产品1万件,假设对应这1万件产品A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为70万元。

请进行纳税筹划(其中,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

方案一:采取收取手续费方式A公司:应交增值税=1000×17%-70=100(万元),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0×(7%+3%)=10(万元),A公司应交流转税合计=100+10=110(万元)。

案例分析36[分析]B公司: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等,相抵后,该项业务的应交增值税为零,但B公司采取收取手续费代销方式,属于营业税范围的代理业务,应交纳营业税=200×5%=10(万元),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7%+3%)=1(万元),B公司应交流转税合计=10+1=11(万元)。

A公司与B公司应交流转税合计=100+10+10+1=121(万元)。

方案二:采取视同买断方式A公司:应交增值税=800×17%-70=66(万元),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6×(7%+3%)=6.6(万元),A公司应交流转税合计=66+6.6=72.6(万元)B公司:应交增值税=1000×17%-800×17%=34(万元),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4×(7%+3%)=3.4(万元),B公司应交流转税合计=34+3.4=37.4(万元)。

A公司与B公司应交流转税合计=66+6.6+34+3.4=110(万元)。

可见,A公司与B公司合计应交税金减少11万元(121-110)。

因此,从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应选择第二种合作方式,即视同买断的代销方式。

但在实际运用时,第二种代销方式会受到限制: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双方虽然共节约税款11万元,但A公司节约37.4万元(110-72.6),B公司要多交26.4万元(37.4-11)。

A公司可以考虑首先要全额弥补B公司多交的26.4万元,剩余的11万元也要让利给B公司一部分,这样才可以鼓励受托方接受视同买断的代销方式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五、企业运输方式涉及运输费用的纳税筹划[筹划技巧](一)购货方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和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准予按运费结算单据所列运费7%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运输公司从事运输业需缴纳营业税。

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运输部门,可按车辆可抵扣物耗金额(汽油、维修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等)的17%作为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若车辆可抵扣物耗金额比较小的话,其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就更小了。

此时我们可以考虑把运输部门分立出来设立运输子公司,这样虽然需按运费的3%缴纳营业税,但也可按运费的7%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两者一抵即相当于可按运费的4%来抵税。

若运费×4%>可抵扣物耗金额×17%,则把运输部门分立出来设立运输子公司可节税。

具体测算如下:假定自备车队运输中的可抵扣物耗金额占运费的比重为r,运费总额为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