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 +,错的填 -)(1) 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UF 6 (l) → UF 6 (g) θ1r m 30.1kJ mol H -∆=⋅则此温度时蒸发 1mol UF 6 (l),会放出热 30.1 kJ. ( )(2)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 ) 2221H (g)O (g)H O (l)2+→ 2222H (g)O (g)2H O (l)+→(3) ∆r S 为正值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 )(4)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和O 2长期存在而不会生成NO ,这表明此时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负值。
( )(5) 反应 C(s) + H 2O (g) = CO (g) + H 2 (g),θ1r m (298.15K)131.3kJ mol H -∆=⋅,由于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6) 上述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即平衡向右移动。
( )(7) 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 )2.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下列反应中,反应 ______ 放出的热量最多。
(A) 4222CH (l)2O (g)CO (g) + 2H O (g)+=(B) 4222CH (g)2O (g)CO (g) + 2H O (g)+=(C) 4222CH (g)2O (g)CO (g) + 2H O (l)+= (D) 4223CH (g)O (g)CO(g) + 2H O (l)2+= (2) 定温定压下,某反应的θ1r m ()10kJ mol G T -∆=⋅,这表明该反应 _______。
(A) 能自发进行。
(B) 不能自发进行。
(C) 能否自发进行,还需要具体分析。
(3) 某温度时,反应 H 2 (g) + Br 2 (g) = 2H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 K θ = 4⨯10-2,则反应 HBr (g) = 2211H (g)+Br (g)22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 = _______。
(A)21410-⨯ (B) (C) 4⨯10-2(4)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 ______。
(A) 增加了分子总数(B) 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比(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D) 促使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5) 已知反应 221NO(g)+CO(g)=N (g)+CO (g)2,θr m (298.15K)H ∆ 1373.2kJ mol -=-⋅,要得到N 2和CO 2的最大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A) 低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低压第二章 定量分析基础一、判断题1.( )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2.( )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3.(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0.1%,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mL 。
4.( )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5.( )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20~30mL 水加入。
6.( )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
7.( )1L 溶液中含有98.08gH2SO4,则c( 2H2SO4)= 2 mol/L 。
8.(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计算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二、选择题1.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A )反应必须定量完成(B )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C )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2.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3.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A)基准试剂(B)化学纯试剂(C)分析纯试剂(D)优级纯试剂4.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5.硼砂(Na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影响是(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不能确定6.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耗用体积()mL(A) 10 (B) 20 (C) 30 (D) 40(A) 0.00049 (B) 0.0049 (C) 0.00098 (D)0.00988.欲配制1000mL 0.1mol/L HCl溶液,应取浓盐酸(12mol/L HCl) ()mL。
(A) 0.84mL (B)8.4mL (C)1.2mL;(D)12mL9.既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也可用作标定KMnO4的物质为( )(A)H2C2O4•2H2O(B) Na2C2O4 (C)HCl (D)H2SO410.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含有Na2CO3 的NaOH标准溶液,用该标准溶液滴定某酸以酚酞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A)偏高(B)偏低(C)不变(D)无法确定第三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两种酸HX和HY的溶液具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单位:mol/dm3)相同。
()2、0.01 mol/dm3NaCN溶液的pH值比相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值要大,这表明CN-的K b值比F-的K b值要大。
()3、由HAc–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HAc)>c(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往1dm3、浓度为0.10 mol/dm3的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A)HAc的K a值增大(B)HAc的K a值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D)溶液的pH值减小2、设氨水的浓度为c,若将其稀释1倍,则溶液中c(OH-)为:()c(B)(C)(D)2c(A)12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与重量分析法一、是非题1、两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溶度积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 )2、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加入的沉淀剂应该是越多越好。
( )3、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除净。
( )6、沉淀的转化方向是由KΘsp大的转化为KΘsp小的。
()7、在Ag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体系中存在着同离子效应,同时也存在着盐效应。
( )8、在有PbI2固体共存的饱和水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PbI2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叫配合效应。
()10、在分步沉淀中,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
()二、选择题1. 使CaCO3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溶液是()(A)H2O (B)Na2CO3(固)(C)KNO3 (D)C2H5OH2. 难溶电解质AB2的平衡反应式为AB2(S)→A2+(aq)+2B-(aq),当达到平衡时,难溶物AB2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K sp0的关系为()(A)S= (2 KΘsp) 2(B)S= (KΘsp /4) 1/3(C)S= (KΘsp /2) 1/2(D)S= (KΘsp /27) 1/43. 在Ag2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HNO3溶液,则()(A)沉淀增加(B)沉淀溶解(C)无现象发生(D)无法判断6. CaF2的饱和溶液浓度为2.0×l0-4,溶度积常数为( )(A) 2.6×10—9(B) 8×10-l0(C) 3.2×10-11(D) 8×10-127. Mg(OH)2沉淀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其溶解度最大()(A)在纯水中(B)在0.1 mol·L—1HCl中(C)在0.1 mol·L—1NH3H2O中(D) 在0.1 mol·L—1MgCl2中8. 在一混合离子的溶液中,cCl-)=c(Br-)=c(I-)=0.0001 mol·L—1,若滴加1.0×10-5 mol·L -1AgNO3溶液,则出现沉淀的顺序为()(A) AgBr>AgCl>AgI (B) AgI>AgCl>AgBr(C) AgI>AgBr>AgCl (D) AgBr>AgCl>AgI9. 已知KΘsp(AgCl)=1.8×10-10,则AgCl在0.01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mol/L)为()(A)1.8×10-10 (B) 1.34×10-10(C)0.001 (D) 1.8×10-810. 某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时,发现有沉淀生成,其原因是()(A)离子积>溶度积常数(B)离子积<溶度积常数(C)离子积=溶度积常数(D)无法判断第五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 mol/dm3 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 mol/dm3 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 )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0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改变。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5)有下列原电池:(–)Cd|CdSO4(1.0 mol/dm3)||CuSO4(1.0 mol/dm3)|Cu(+)若往CdSO4 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数和化合价是一致的(B)氧化数表示化合物里原子的带电状态(C)H2O2分子中氧原子的化合价是-1 (D)氧化数只能是整数,不能是分数(2)下列物质中每个氧原子的氧化数与化合价不一致的是()。
(A)H2O2(B)H2SO4(C)Na2O (D)H2O(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是()。
①质量守恒定律②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数值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数值相等③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数值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数值相等(A)①和②(B)①和③(C)①(D)②(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