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



遭遇放弃煤炭抉择 山西省政府转型出发点得到了外界认可。“民生为 本是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西省 委书记袁纯清如是说。 “山西转型更重要的不是‘喊口号’,而要有实实 在在的行动。”林伯强说,“有关部门应该出台配套细 则,辅助试验区的运行。同时趁目前煤价高企时,将资 金转移到除煤炭以外的其他产业中去。” “长痛不如短痛,现在还有机会二选一――继续选 择发展煤炭,将转型重点转向全煤炭产业链;或者利用 现有资金彻底放弃煤炭,转而发展服务业、现代物流业、 先进制造业。”林伯强说,当未来没有煤炭资源了,转 型就只能成为“空谈”。

彭森介绍说,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是我们国家已经批准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在已经批准的这九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主 题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山西 省具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特色,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 在全省这么大的范围中开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域、 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其他一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上海的浦东新 区、天津的滨海新区、深圳市、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 潭城市群、重庆市和成都市以及沈阳经济区,这都是在 一个区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改革试验。而山西省的试 点是在全省这个省域里,紧紧围绕着产业的优化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型 经济转型,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个全面的重大探索。
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则认为,“通过试 验区先行先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 环境保护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山西能 源基地战略地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并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实现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典型示范 作用,促进全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 型。”
关志道给与会的代表委员算了一笔账,用1200克 煤可以发4度电,上网电价1元,同时用煤发电还 可能排出4公斤二氧化碳。而同样数量的煤通过 现代煤化工工艺可以生产340克油,价值超过2.4 元,同时减少4倍的碳排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都有明显提升。 他建议,以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为契机,重点发展以清洁煤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煤 化工产业,加强省部合作、省院合作、省局合作, 尽快为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 创新之路。

已到改革关键时刻 近年来,山西省一直受到煤炭的困扰。 一方面,煤炭开采使得环境污染和矿难成 为山西“代名词”;一方面,靠煤炭“存 活”的山西也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的隐忧。 有测算称,“预计2007年到2020年,山西 省5个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将有32处矿井面临 资源枯竭,衰减生产能力约5400万吨。”
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高度重视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特别是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 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实施煤炭工业可持 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 设试点,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 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民 生社会事业建设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央对 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9年以来,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山西省 委、省政府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向中央提出了 “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 区”的建议和相关方案。2010年12月1日,经国 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经体[2010]2836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 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复》,正式批复 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成为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 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 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 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区”。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 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 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 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 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 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正确领导下,中央各部委将与山西省加快构建更 加紧密的省部合作机制,强化对试验区工作的政 策支撑。我省将抓紧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 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加快构建协调有力、充满活力、运行顺畅的工作 机制。通过全省上下大胆探索,积极进取,把 “综改区”工作全面推向深入,为我国资源型地 区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当好排头兵。
山西成为全国最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12月13日11: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3日电 国务院近日批准设 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国 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山西省是 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在全省域、全方位、 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的区域。
“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都是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而我 们的实情是‘一产弱,二产强,三产薄’。”20日上午, 临汾市市委书记谢海在分组讨论会上表示,转型跨越的核 心在“转型”上,“挖煤、冶炼都能让经济翻番,但关键 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他提出,在现有的水平上,应该出台细化的评价体系,让 第二产业的结构也更趋于合理。他以运输结构的问题为例, “我昨天调了一下太原的数字,太原的运输总量黑白比为 77:23,这就意味着,每运出100吨物资,就有77吨是煤 炭,23吨是白货,白货包括水泥、机械等。去年,太原 市的运输总量是5亿多吨,煤炭就占了4亿多吨。”
多少年来,拖着煤炭这辆全国能源供应列 车,山西经济“前行易转向难”。喊了多 年,提了多年,山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而当金融危机 袭来,着实给山西来了一记棍:2009年, 山西GDP负增长,在全国排倒数第一。对 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山西,转型已成为事 关山西未来,事关人民福祉的不二选择。 正如袁纯清书记在两会上所说,转型发展 是山西的命运、前途之所在。
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挖完了,我们的生活会怎 样?“有些人认为煤炭挖了就能卖钱就有收入, 山西人靠着煤矿自然靠山吃山。”关志道介绍, 现代社会煤炭等能源粗犷式开发已经出现很多的 弊端,曾经因油田而崛起的玉门市,在榨干最后 一滴油后已经成为孤城,先后有30万人迁移,留 下的居民只能依靠拆除旧房出卖废旧钢铁生活。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是弃煤不用而是应该首先考 虑煤炭生产方式的转变,让一吨煤消耗最少的资 源,产生最大的价值。
其次是旅游文化的开发,“煤和石油越挖越少, 旅游文化越挖越多。”关公故里、尧陵尧庙、北 面的五台山……旅游观光方面,山西有优质的条 件。此外要对林业进行绿色生态经济转型,“山 西的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尤其是吕梁山的北部, 有的地方草都长不成样子。我建议从现在开始注 重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并重发展,当然这其中需要 合理的规划和设置。”张连水说,如果太行山、 吕梁山真的绿起来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无论引资 还是发展,都是有出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