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三、主观题(共6道小题)28.单推单溜答:单推单溜:只配备一台驼峰机车且改编工作量不大的编组站上采用的驼峰作业方案。
29.货车集结过程答:货车集结过程: 在技术站上为编组某一到达站(又称去向)的出发列车(或车组),由于在重量或长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因而使陆续进入调车场的货车有先到等待后到凑集满重或满长的过程,称为货车集结过程。
30.铁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哪些特点?答: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小;(2)能担负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3)运输成本较低,投资效果较高;(4)有较高的送达速度;(5)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小,能保证运输的准确性与经常性。
31.简述车站接(发)车工作正常的作业程序答:车站接车时办理的作业有:(1)办理区间闭塞;(2)准备接车进路;(3)开放进站信号;(4)接交行车凭证(不使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时);(5)在指定地点迎接列车。
车站发车时办理的作业有:(1)办理区间闭塞;(2)准备发车进路;(3)开放岀站信号;(4)接交行车凭证(不使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时);(5)迎送列车及指示发车;32.技术站办理的货物列车和货车有哪些种类?并简述有调中转车的技术作业过程答:技术站办理的货物列车有:无改编中转列车、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解体列车和自编出发列车。
技术站办理的货车有:有调中转车、无调中转车和货物作业车。
有调中转车的技术作业过程为:到达作业、解体作业、集结过程、编组作业和出发作业。
33.推送调车法与溜放调车法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答:推送调车法是使用机车将车辆由一股道调移到另一股道,在调动过程中不摘车的调车方法。
其特点:消耗的调车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但比较安全。
溜放调车法是使用机车推送列车到达一定速度后摘钩制动,使摘解得车组借获得动能溜放到指定地方的调车方法。
其特点:与推送调车法比较,其分解行程短,分解一个车组所用的调车程数较少,调车效率高第二次作业:三、主观题(共3道小题)25.会车间隔时间:答:在单线区段,自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时起,至由该站向同一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
26.扣除系数:答:是指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平行运行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
27.通过能力:答:铁路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对数或列数。
第三次作业:三、主观题(共2道小题)19.货车周转时间:答:货车从第一次装车完了时起,至下一次装车完了时止,所平均消耗的时间。
20.机车交路:答:也称机车牵引区段,是指机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即机车从机务段所在站到折返段之间往返运行的线路区段。
第四次作业:三、主观题(共3道小题)18.管内工作车:答:重车运用车按去向又分为到达本局管内卸车的,称为管内工作车。
19.货车周转时间:答:货车从第一次装车完了时起,至下一次装车完了时止,所平均消耗的时间。
20.机车全周转时间:答:是指机车每周转一次所消耗的时间第一次作业:三、主观题(共11道小题)16.名词解释咽喉区长度答:自进站正线上最外方道岔中心至最内方出站信号机(或警冲标)的距离为咽喉区长度。
17.名词解释地方性编组站答:是位于铁路干支线交会点、铁路枢纽地区或大宗车流集散的港口、工业区,承担中转、地方车流改编作业的中小型编组站。
18.名词解释车站通过能力答:是车站现有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车站通过能力包括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
19.名词解释铁路枢纽答:是指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的设施和连接线等所组成的整体。
20.名词解释辅助调车场答:简称辅调场,或称子场。
它是在主调车场外另设的专门用于多组列车编组的小型调车场。
21.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作业上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答:会让站是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车、让车(越行),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
越行站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必要时办理反方向列车的转线,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中间站除了具有会让站和越行站的功能外,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调整反方向运行列车的转线作业,客货运业务,沿零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22.简述区段站的主要任务?答:区段站的主要任务是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并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
此外,还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
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
23.简述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优缺点?答: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优点是作业的交叉干扰较横列式少;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短;如采用循环运转制而需在到发线上设整备设备时,其布置比较集中;与站房同侧的支线或工业企业线接轨比较方便。
这种布置图的缺点是站坪长度长,占地面积大,投资大;设备分散,定员较多,管理不便;一个方向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要横切正线。
因此,只有在采用循环运转制交路或机车无需入段整备时,才能充分发挥纵列图形的优越性。
24.双向编组站布置图的折角车流有哪几种?其处理方法有何不同?答:双向编组站布置图的折角车流可分为折角直通车流和折角改编车流。
折角直通车流的处理:①在进站线路上增设渡线,并把通过车场的部分线路设为双进路;②到达场与出发场之间设置环线。
折角改编车流的处理:①两系统间设置方便的联络线;②两系统调车场中间设置共用的交换车场。
25.客运站旅客列车到发线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①旅客列车采用的车型和机型;②各种旅客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标准;③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到达、出发和到发间隔时间标准;④旅客列车不均衡到发程度及高峰期列车到发密度,这与客运站衔接的方向数、接发旅客列车的性质等因素有关;⑤车站到发线与站台的相互位置以及其他列车占用旅客列车到发线的情况等。
第二次作业:三、主观题(共11道小题)16.名词解释机车车辆限界答: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
无论是新造的机车车辆还是各种部件具有最大限度公差或磨耗的空重车,停在水平直线上,沿车身所有一切突出部分和悬挂部分,除升起的集电弓外,都必须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严禁超出。
17.名词解释咽喉区答:车场或车站两端道岔汇聚的地方,是各种作业(列车到发、机车走行、调车和车辆取送作业等)必经之地,故可称为车场或车站的咽喉区,简称咽喉区。
18.名词解释路网性编组站答:是位于路网、枢纽地区的重要地点,承担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大量技术直达和直通列车的大型编组站。
19.名词解释枢纽区段站答: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铁路会合或交叉的区段站称为枢纽区段站。
20.名词解释到发线通过能力答:是指到达场、出发场、通过场或到发场内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线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21. 简述复式梯线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答:与直线梯线相比,复式梯线的优点是缩短了梯线的长度,可以进入各条线路的车辆经过道岔数目相等或相差不多,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梯线结构,以调整各条线路有效长等。
它的缺点是曲线多且长,道岔布置分散,当道岔非集中操纵时,扳道员扳道要跨越线路,安全性较差。
当调车线数较多时,常用复式梯线连接。
有时,调车线数不多,但用直线连接不能保证各条线路需要的有效长时,也可采用复式梯线。
22. 中间站的主要作业有哪些?答:①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调整反方向运行列车的转线作业;②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与保管;③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④沿零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23. 简述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答: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优点是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省;车站定员少,管理方便;作业灵活性大,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方便;对各种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强,并便于进一步发展。
其缺点是一个方向的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站房同侧的工业企业线接轨不方便。
对于新建单线铁路区段站,宜采用横列式图形。
24.二级四场编组站加强尾部能力的措施有哪些?答案:①部分调车场线路直接发车,即采用编发线布置,减少编成车列向出发场的转线作业;②调车场尾部设置小能力驼峰;③将尾部牵出线与出发场间联络线在出发场前面一段设计成下坡,加速转场作业以节省转线时间;④增加尾部调车机车机台数和牵出线数量;⑤出发场后移;⑥调车场尾部采用“燕尾式”布置;⑦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采用对称道岔、线束布置,可使尾部咽喉长度有较大缩短,从而减少车列转线的调车作业时分。
⑧调车场尾部采用调车集中控制设备。
25.枢纽内有两个以上客运站时其分工方案有那些?答:①按各衔接线路方向分别办理旅客列车分工;②按办理列车作业性质分工;③按办理列车的不同种类分工;④组合分工方案。
26.请对下列进站线路进行疏解。
答:第三次作业:三、主观题(共11道小题)16.名词解释线路平行错移答:车站两平行线路间的某一段需要修建站台或其他建筑物及为某种作业需要而变更线间距离时,其中一条线路需要平行移动,移动后的线路与原线路之间用反向曲线连接,这种连接形式称为线路平行错移。
17.名词解释本站作业车答:又称地方作业车,是指到达本枢纽或本站货场及工业企业线进行货物装卸或倒装的车辆。
18.名词解释折角车流答:即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但运行方向发生变更,需要在站内折返。
19.名词解释单向布置图答:凡上、下行改编车流共用一套调车设备完成解编作业的编组站图形,称为单向布置图。
20.名词解释直接妨碍时间答:某一妨碍进路与咽喉道岔(组)的全部占用进路互相敌对时,受此妨碍进路影响而造成该咽喉道岔(组)不能使用的时间称为直接妨碍时间。
21.影响相邻线路间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机车车辆限界;建筑限界;超限货物装载限界;设置在相邻线路间的有关设备的计算宽度;在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
22.中间站采用横列式布置的优点?答:横列式布置具有站坪长度短,工程投资少;车站值班员对两端咽喉有较好的瞭望条件,便于管理;无中部咽喉,可减少扳道人员;摘挂列车调车时车辆走行距离短,节省运营费;到发线使用灵活,站场布置紧凑等优点。
23.区段站的运转设备有哪些?答: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必要时设客车车底取送线。
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车走行线及机待线等。
24.影响调车线数量和长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调车线数量和长度的主要因素有:衔接线路方向数;有调作业车的数量及其性质;列车编组计划;调车作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