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Ⅱ型:较大骨碎片,但骨折的近、远端仍保持50%以上皮质接 触。
Ⅲ型:较大骨碎片,但骨折的近、远端少于50%接触。
Ⅳ型:节段性粉碎骨折,骨折的近、远端无接触。
疾病特点:
1、 成人股骨干常见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后, 内出血可达500-1000ml,下段骨折易损伤动、静脉和 神经。 骨折发生的部位以股骨干中下1/3交界处为最多,上 1/3或下1/3次之。
科室常用骨牵引
手术治疗
方法:1.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
2.带锁髓内钉固定;
3.外固定支架。
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固定
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
手术治疗
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
股骨干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感染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4、重要血管损伤 5、脂肪栓塞综合征 7、骨筋膜室综合征
股骨干骨折的中晚期并发症
2、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大多为不全骨折或青枝骨折。
临床表现
▼ ▼ ▼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髋膝活动受限
下肢外旋、短缩、成角畸形
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挤压综合症
治疗
原则:目的恢复肢体的力线和长度,尽量微创处理, 保护骨膜,采取生物学固定和早期进行康复。
非手术治疗
儿童和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有所不同 一、儿童股骨干骨折的 治疗:悬吊皮牵引法 1.适用于3 岁以下患儿。 2.一般牵引3—4周。 3.儿童愈合及塑形能力强,骨折 断端重叠1—2cm,轻度向前外成 角是可以接受的。 4.不能有旋转畸形
1、坠积性肺炎 2、褥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骨化性肌炎 5、创伤性关节炎 6、关节僵硬 7、急性骨萎缩 8、缺血性骨坏死 9骨折
骨二科
股骨干骨折的定义
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 而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 如果治 疗不当, 将引起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其髓腔呈圆形,上、中 1/3的内径大体一致,下1/3的内径较膨大。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下 2~5 cm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 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男多于女,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
3—12岁儿童可采用Russel牵引治 疗,直至骨折愈合,同样强调维 持对线容许1—2cm短缩。一般牵 引4—6周。
非手术治疗
二、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1、牵引: 行持续股骨髁上或胫 骨结节骨牵引,直到 骨折临床愈合,一般 需6—8周。由于整个 支架被悬吊,既保证 断端稳定又利于牵引 期间活动髋膝及踝关 节。
股骨干骨折的分型
2、股骨干中1/3骨折:骨折端移位是暴力方向而异,无一定规律 性。
股骨干骨折的分型
3、股骨干下1/3骨折:骨折远折端由于膝后方的关节囊及腓肠肌 的牵拉致向后上倾斜,有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近折端内收 向前移位。
按骨折粉碎程度分型(WINQUIST分型):
Ⅰ型:小碟形骨折,对骨折稳定性无影响。
致伤原因
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可引起股骨横断或粉碎性骨 折,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 伤也较严重
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可引起股骨的斜形或螺旋 骨折。如高处坠落,旋转性暴力所 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
其他
病理性骨折
股骨干骨折的分型
股骨干骨折的移位,受外力方向以及肌牵拉的影响,按骨折 部位分型如下:
1、股骨干上1/3骨折:骨折近折端因受髂腰肌、臀中及臀小肌及 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屈曲及外旋移位;折端则向后远上、内 移位。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1、患者身体应与牵引绳在同一直线上,牵引绳上不可放置枕头和 被服等杂物; 2、保证牵引绳在滑槽内活动正常; 3、牵引重锤不应着地; 4、牵引锤重量不易自行增减; 5、患者行骨牵引期间应保持平卧位,牵引患肢抬高20-25cm,以 保持有效牵引,需改变体位或纵向移动躯体时,应在护理人员指 导下,一人拉起牵引绳,取下牵引锤后方可移动或变换体位,恢 复体位后应将牵引锤复位; 6、牵引期间,鼓励病人做足部运动(如脚趾的屈伸,踝关节的前 后、左右旋转等),以防止足下垂和畸形; 7、保持牵引针干燥,患者及家属不要触摸牵引针孔处,如有结痂, 不能随意抠掉; 8、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深呼吸,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9、 鼓励病人多饮水,有助于尿液排出,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0、鼓励病人拉起牵引床上的拉环抬起身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 环,防止深静脉血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