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有山地海拔和纬度。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所以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故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答案】B【解析】中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大,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

故选B。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3.“≥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答案】B【解析】甲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乙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沿海向内陆分异,两图中没有反映海拨高度的变化,所以A和D两项错了。

故选B。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答案】B【解析】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即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故选B。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4.读下图,完成小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经度地带性规律B.纬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B【解析】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正确答案选B。

【2】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人类活动D.海拔高度【答案】B【解析】箭头b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水分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

【考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1-17)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南向北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B、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沿某南北向线路(海岸线、经线等)由赤道向两极。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图1-18)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东向西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B、成因: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尤其是亚欧大陆。

5.下图是某沿海地区一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题。

【1】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答案】C【解析】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位于温带地区;自然带北坡高于南坡,北坡为阳坡,位于南半球。

正确答案选C。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B.赤道低气压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D.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答案】C【解析】落叶阔叶林带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或西风带影响,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和对应的气候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和对应的气候区。

6.下图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纬度地带)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

图示自然带由东部向西部由于水分条件的递减而导致自然带由草原到草原荒漠到荒漠的分异,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故选B项。

7.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坡自然带较北坡丰富的原因有相对高度大,纬度低,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等,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8.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基本稳定。

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A.生产功能B.吸收功能C.平衡功能D.分解功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自然环境要素在没有外界干扰时,能保持自身性质的稳定,即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9.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判断问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积雪冰川带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答案】A【解析】图示①②依次位于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之上,故依次为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③位于高寒荒漠带之上,为积雪冰川带,故选A项。

【2】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南坡:A.纬度低B.相对高度大C.向阳坡D.迎风坡【答案】B【解析】根据该山脉的山麓植被和海拔高度,判断该山脉为珠穆朗玛峰,由于南坡的相对高度大,从1000M到5000M,故自然带数目多,而北坡山麓海拔约4000M,故北坡相对高度小,自然带数目少。

选B项。

【3】如果全球变暖,则该山上各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将:A.升高B.降低C.不变D.难以确定【答案】A【解析】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则雪线升高,各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都将升高,故选A项。

10.图8“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16-17【1】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 )A.西伯利亚地区B.我国华北地区C.刚果盆地D.江南丘陵【答案】A【解析】根据垂直方向上甲位于落叶阔叶林以上,判断甲表示针叶林;故分布于西伯利亚地区。

【2】最能体现从①—④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C.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D.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答案】B【解析】从①—④的水平地域分异呈南北方向递变,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故选B项。

11.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B.亚热带地中海区C.热带雨林地区D.亚寒带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

山地所处纬度越低,则自然带数目越多。

故选C项。

12.石家庄环境优美,树木葱郁,自然带属于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热带雨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位置,分析气候影响植被。

石家庄是温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选择D项。

13.图10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24~27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答案】A【解析】根据垂直地带性的变化规律是与纬度地带性相似的,根据图中自然带中的山地森林和草原过渡带,可以推出再上一个自然带是高山草原带,然后是高寒荒漠带然后是冰雪带。

所以选A。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答案】A【解析】山麓的自然带作为基带与当地纬度的自然带一致的,所以决定因素是纬度位置。

答案选A。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和热量B.土壤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答案】A【解析】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的变化,引起自然带的垂直递变。

故选A项。

【4】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答案】A【解析】根据该山地基带的自然带---热带草原带,判断位于赤道附近。

14.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属于()A.纬度地带性B.干湿度地带性C.地方性分异常D.垂直地带性【答案】B【解析】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是由于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故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差异的基本规律和形成原因等基本内容即可。

注意比较差异。

15.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D.印度德干高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①为山麓基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该山脉同一自然带北坡分布海拔高,所以北坡为向阳坡,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6.该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23~24题。

【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甲到丙距离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由森林向草原在变为荒漠。

甲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为温带草原带,丙为温带荒漠带。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B.从沿海向内陆C.垂直地带性D.随纬度而变化【答案】B【解析】中纬度沿海地区为森林,内陆地区水分少形成草原荒漠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7.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中各字母所处位置填写。

气候类型A:典型植被B:自然带C:(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该地带规律形成的基础是因素。

【答案】(10分)(1)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2)从沿海到内陆水分【解析】略18.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高山地区【答案】B【解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