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学业层级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级考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误辨析]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吗?提示不一定。
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同一个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水分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水热状况地形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特别提醒自然带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并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由于不同自然区域间的水热条件具有过渡性特征,自然带之间也相应地具有过渡性的特征。
[易误辨析]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三、非地带性现象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具体表现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真题研析【例1】(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路位于()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2)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且为山前洪积平原,可推知该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A、B错;该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故该公路应位于气候干旱的新疆,C错,D对。
第(2)题,分析材料可知,该公路南北贯穿的应是多冰川的天山山脉,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应位于山麓地带。
天山北坡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依次是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积雪冰川,故该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应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
答案(1)D(2)D技法归纳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基础热量水分分布特征图形描述文字描述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分布纬度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对点专练1.(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按当地同一标准栽种的绿化树木,而杂树才是当地的自然树种。
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
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
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答案(1)B(2)A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研析【例2】(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尝试自解]________[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
综上,选C项。
第(2)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故选B项。
答案(1)C(2)B技法归纳1.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关键(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同纬度的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3.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1)雪线的分布(2)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项目影响因素过程原理雪线①纬度(温度)②山地降水③坡度、坡向④季节变化⑤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等①纬度越低(高),0 ℃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
②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③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
④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反之。
⑤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林线①纬度②坡向③海陆位置④大气环流①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
②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③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④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⑤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对点专练2.(2016·新课标全国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故选A项。
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
答案(1)A(2)C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真题研析【例3】(2019·4月浙江选考)“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图1图2(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A.①B.②C.③D.④[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图2与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自然带的分布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气候湿润,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与亚欧大陆仅相隔狭窄的红海,由于受亚欧大陆强大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沙漠一直分布到大陆东岸,A错误、C正确;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红海,没有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B错误;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图2所示的非洲北部地形起伏小,因此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小,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