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题《科普阅读题》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题《科普阅读题》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题《科普阅读题》训练题及答案1.(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模拟预测)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

“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30多种。

(1)“碳达峰”和“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B.碳单质C.碳原子D.二氧化碳(2)除二氧化碳外,再写出一种能够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______(填化学式)。

(3)海洋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后,海水的pH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022·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

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温度/℃pHt1/2/天0 25 50 75 1008 3.0⨯10-2 4.3⨯10-4 6.0⨯10-38.5⨯10-6 1.2⨯10-610 3.0⨯10-1 4.3⨯10-2 6.0⨯10-28.5⨯10-4 1.2⨯10-412 3.0⨯101 4.3⨯100 6.0⨯10-18.5⨯10-2 1.2⨯10-214 3.0⨯102 4.3⨯102 6.0⨯1018.5⨯100 1.2⨯100温度和pH对硼氢化钠水解半衰期(t1/2)的影响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

硼氢化钠的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根据Kreevo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_______________。

(2)工业行业大类中,___________行业CO2年排放量最多。

(3)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5)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

3.(2022·湖北·黄石八中模拟预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和金刚石一样,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

不同的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

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

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

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的全新材料石墨烯,其硬度比最硬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1)金刚石、石墨均由碳______(填A原子 B元素)构成。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A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______(A是 B不是)优良的导体。

(4)将石墨剥离成石墨烯的过程属于______(A物理 B化学)变化。

(5)石墨烯是未来全新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4.(2022·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玻璃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玻璃杯、玻璃窗等随处可见。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

我们以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为原料制作玻璃,向多次洗涤后的沙子中加入碳酸钠,升温至2200℃,待固体呈现熔融状后冷却,就得到了粗制玻璃。

现如今,除了常规的玻璃外,还有很多功能独特的玻璃。

变色玻璃:在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够改变颜色,当施加条件消失后又能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

如图为光照强度相同时,某种变色玻璃的遮蔽系数与太阳光照射时长的关系图。

防盗玻璃:在玻璃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玻璃被击碎时,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高硼硅玻璃:比普通玻璃强度高,抗酸碱,无毒副作用,常用来制作玻璃餐具。

现今玻璃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都不可缺少玻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下,沙子中的SiO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物质X,物质X 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和氧元素。

(2)与普通玻璃相比,高硼硅玻璃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玻璃属于纯净物。

______②防盗玻璃能报警体现了金属的导电性。

______(4)由图1 可知,照射时间与遮蔽系数的关系是______。

5.(2022·北京平谷·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

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

经过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

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

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

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

图2为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海绵的性能会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生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的清洁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环己烷(C6H1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3)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对黑芝麻油的强,其原因是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杯、油烟机上的油垢等。

______②纳米海绵对环己烷吸收能力最强。

______(5)由图2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______,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6.(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模拟预测)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冷剂是C4H10O (乙醚)。

19世纪,CO2、NH3、SO2和C2H6O (甲醚)相继被用作制冷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普遍被空调等制冷行业用作制冷剂。

1970年代中期,臭氧层变薄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导致了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氟利昂还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氟利昂在多个行业都有应用,我国预在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

NH3和CO2是较早开发,至今仍在使用的制冷剂。

NH3有爆燃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CO2是一种天然绿色制冷剂。

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冰”。

该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每年可节约200多万度电。

(1)NH3中N的化合价是_____价。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

(4)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氨气是一种安全的制冷剂B.氟利昂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7.(2022·山西·模拟预测)请阅读下面文章并回答问题。

寻找新型制氢催化剂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生产许多物质的关键原料。

目前用电解法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如果能找到一种既能承受酸性环境,又活性较强、价格低廉的催化剂,则生产氢气所需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现阶段电解水所用的最活跃催化剂是铂和铱等稀有金属,但它们价格昂贵,被认为是金属中的“濒危物种”。

研究人员研究了钴和锰的混合氧化物。

氧化钴虽然具有活性,但在酸性环境中很快被腐蚀。

锰的氧化物比较稳定,但活性不够。

研究人员尝试将它们结合起来,利用它们的特性互补,但这种混合氧化物在大规模生产氢气时,需要将电流升高10~100倍。

目前人们发现了一种活性较强,且性质比较稳定的新型催化剂-Co2MnO4,其活化水平接近于最先进的氧化铱。

此外,它对电流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氢气将会以很低的成本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氢气作为燃料还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短文里制取氢气的环境中含有哪种离子______;人们正在研究的制氢催化剂应具备什么优点__________。

(3)现阶段大规模生产氢气为什么不用钴和锰的混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__________。

(4)在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此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有变化吗__________。

8.(2022·山东·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中)图1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知识网络,图2表示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请你结合图示回答:(1)如图1所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能获得的信息有(填字母序号) 。

A.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B.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分2个区域绕核作高速运动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D.如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氧分子(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