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一.名词解释1.城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和集聚密度的不同。

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3.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5.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中新的一个城市设计运动,始于1990年初。

是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的背景而发展起来的。

新城市主义主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6.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间距为日照间距。

一般以冬至日中午正南太阳能照射到住宅底层窗台高度为依据,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太阳能照射到住宅的墙脚。

7.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城市化水平;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轴;发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8.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9.新城:是一定区域围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10.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各种区位理论的目的就是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围分工的主要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3.城镇化:最简单的解释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正式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14.城市形态:15.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围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用地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围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16.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与外部保持密切联系,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和通道。

通常由铁路、公路、航运以及航空运输组成。

17.城市基础设施:最初由西方经济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概念,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和一般条件的非营利性行业和设施。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其定义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8.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19.城市结构:由于城市功能而产生的各种地区、核心、主要交通通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通常被称为城市结构的城市形态的框架。

城市结构所反映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分布及其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是城市布局要素的概念化表示和抽象表达。

20.规划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规划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规划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围界线。

二.复习重点容1.我国城市建设的学科层次: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街道|广场——建筑群——建筑|小品——室——家具新的城乡规划体系:2.《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雅布斯(J.Jacobs) 1961年出版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American Cities)运用社会使用方法对美国城市空间中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查。

街道和广场是真正的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要素。

雅各布斯认为街道要有生命力①作为整体的地区至少要用于两个基本的功能:生活、工作、购物、进餐等等,而且越多越好。

②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

有较多的转角场所。

③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她称之为“纹理紧密的混合”之中。

④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

《寻找失落的空间》《拼贴城市》《交往与空间》3.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的重要文献:(1)《雅典宪章》(1933)功能分区(2)《马丘比丘宪章》(1977)功能融合(3)《华沙宣言》(1981)人 + 建筑 + 环境(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5)《宪章》建立“全球---地区建筑学”等思想,以迎接新世纪挑战。

4 . 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 )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2)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

(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型城市空间。

(4)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5. 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中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形式。

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建设工作中完整地得到体现。

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

(图在外国建设史书上29页)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2)经济发展水平(3)政治组织。

城市发展历程:(1)古代的城市发展——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2)近代的城市发展——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城市的聚集效益和城市生活的高质量(3)二战后的城市发展——城市人口达到50%以上,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交通规划;城市中心的退和复;城市外延扩展;科学技术的利用等。

7.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特征:一、城市发展阶段西方:每个时期特色鲜明,城市进化阶段比较明显我国:自汉以来2000多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墨守《周礼考工记》二、建成的目的西方:并非围绕单一权力中心展开我国:城市建设自始至终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城市中基本不存在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

三、城市职能对外防守,对统治西方:军事功能、政治统治、信仰、商品交换等。

我国:经济因素考虑较少,自发产生四、城市规模西方:除古罗马外,个体规模普遍较小我国:用地规模较大,百万人口:中国唐长安:84KM2;古罗马:20KM2五、城市形态西方:不同时期(规划意图、自然发展)我国:因城市类型而异六、城市规划西方:规划理论体系;不连续没有传承关系我国:一脉相承•8.我国城镇化新的发展趋势:(1)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

(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4)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9.城市规划的主要容:(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的组合和设计;(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安排;(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根据城市多年风向观测记录汇总所绘制的风向频率图和平均风速图又称风玫瑰图10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及其演变•西周奴隶制社会《周礼·考工记》•东周奴隶制——封建制儒家·道家·法家《管子》•西汉封建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唐宋时期•隋朝——大兴城(长安) 城市布局严整。

•唐朝——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

•元明清时期•体现《周礼·考工记》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元大都是自唐长安城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又一典《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书中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大城市本身的部改造(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的功能和理性角度——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规划方案——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整个城市的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全面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

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影响力:集中体现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

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围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设计实践:昌迪加尔(Chandigarh)规划严格遵守《雅典宪章》而且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普遍的赞誉。

1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奥斯曼(GeorgeE.Haussman) 1855年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洲大陆城市改建的样板。

道路——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将塞纳河两岸紧密连接街道改建——街景建设、标准的住房布局方式和街道设施。

森林公园——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

13.格迪斯的学说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主要主: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

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研究。

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Survey analysis-plan)。

美国芒福德(Lewis Mumford)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