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____________科2014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危害的识别
危险性评价




准备程度
=




总评
价积

(评
价积
分×
准备

分)可能性打分
×
结果严重度
=
需要准备
×
准备完毕
高中低无很高高中低无高中低难中易
3 2 1 0
4 3 2 1 0 3 2 1 1 2 3
医疗有关的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心血管手术SSI
创伤骨科手术SSI
关节骨科手术SSI
开颅手术SSI
普外手术SSI
妇科手术SSI
产科手术SSI
门诊手术SSI
仪器使用相关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导尿管相关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多重耐药菌(MDROs)
2
MRSA
VRE
产ESBL革兰阴性菌
PDRPA
PDRAB
呼吸系统相关的
TB
流感
水痘
环境有关的
侵入性霉菌感染
基建/装修
其它与院感有关的项目
手卫生依从性
隔离卫生的依从
医院感染的报告
暴发的预防与调查
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注射率
血源性感染的防护
血源性感染的控制
突发事件的准备
所需要准备程度:分数(score)等级(Rating)
≤2 低
3-5 适中
≥6 高
注意:所有需要准备应对的医疗机构感染危险度评估得分应至少达2分
3
4
_________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评估单
目标评估
存在风险 风险因素 重点环节 (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 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空气、物表、地面、围帘、床间距)、药物、辅助检查、探视者、感染源不明 1. □医务人员着装及防护 2. □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3. □入室探视者的依从性
4. □层流设备的维护、通风、温度、湿度控制
5. □有创操作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及器械管理
6. □患者病情、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及辅助检查等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的形成、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 重点人群 (年龄、 疾病、治疗) 高龄>75岁、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 1. □输血、吸氧、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
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各种引流管等 2. □体位、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声门下分泌物下流
3. □低血压、缺氧、酸中毒、活动不便
4. □自身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
5. □应激状态
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耐药)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
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
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
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
布局流程
细菌定植及多重耐药
医疗废物管理
1.□环境污染
2.□层流净化维护管理
3.□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灶
4.□SSI危险指数、Ⅲ类手术切口
5.□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

6.□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7.□低体温
8.□耐药菌定植污染
9.□引流管的密闭性、抗逆流设置等
10.□医疗废物分类、交接
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
任务采取措施负责部门、人员
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①各科室感控人员带头落实手卫生,并指导监督其它人员执行手卫生
②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
③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
(1)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人人掌握
(2)科室感控小组每月坚持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科主任、护士长、院感质控人

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及
监控护士、全科医务人员
5
监测计划1(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ICU)
目的项目执行措施资料来源资料收集者收集、分析、报告
以ICU 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
测1、ICU中心静脉
置管相关血
流感染
2、ICU呼吸机相
关肺部感染
3、ICU导尿相关
尿路感染
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对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
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及与机械通气有关的防治
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ICU医生、责任
护士提供信息
2、查阅病历
3、现场查看
4、微生物室报告
1、院感科专职
人员
2、ICU医护人

1、实时报告
2、定期总结、反馈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
测,定期总结、分析
监测计划2(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控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风险,降低手术患者医院
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
2、加强患者的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机体抵抗力差的患者注重加强营养
及支持疗法,以增加其免疫力
3、加强医护人员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特别应重视医护
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或手消毒
4、遵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
的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规范
1、手术病例监测
2、查病历信息
3、微生物室报告
4、现场查看术后换药
5、感染病例实时监测
1、手术部位医院管理
目标监测结果分析
2、医院感染病例每日
查看、每月总结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
时监测,定期总结、
反馈
监测计划3(新生儿科)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6
减少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降低医院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
2、在进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
度,特别应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或手消毒。

正确
掌握侵袭性操作指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痰等操作动作应轻柔,减少操
作损伤,避免重复插管,缩短导管保留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
3、加强新生儿病房环境和物品的规范化管理
4、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做好皮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根据病种不同,患儿分区安置
1、高危新生儿目标性监测
2、查病历信息
3、调查手卫生依从性
4、微生物室报告
5、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沟

1、新生儿目标监测
结果分析
2、医院感染病例每
日查看、每月总

3、多重耐药菌感染
实时监测,定期
总结、反馈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