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B ): 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下列溶剂中亲水性最小的是(C): A、Me2CO B、Et2O C、CHCl3 D、n-BuOH3、纸上分配色谱, 固定相是( B ) 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 A )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氯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 其R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 A ) 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 适用于下列( B )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 B )的分离, 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 )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A、Me2COB、Et2OC、CHCl3D、n-BuOH 9、高分辨质谱测得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8H44O6N2,其不饱和度为 A. 16 B. 17 C.18 D. 19 10、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的极性成分,应采取的溶剂极性顺序是A、水-EtOH-EtOAc-Et2O-石油醚B、石油醚-Et2O-EtOAc-EtOH-水C、石油醚-水-EtOH-Et2O-EtOAc 二、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 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 其出柱先后顺序为( C )→( A )→( D )→( B ) OHOHOOOHOOOHOHCH3OOHOHOAOOgluORhaOBOOHOOOHOHOC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洗脱时大体有下述规律:①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参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②苷元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相应减慢 D ③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④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则吸附能力较强,所以查耳酮往往比二氢黄酮难于洗脱. 四、回答问题1、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 乙醇、环己烷、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环己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乙醚的极性小于氯仿,但水溶性大于氯仿) 2、将下列溶剂以沸点高低顺序排列: 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醇、甲苯、苯、吡啶、氯仿、乙醚、二氯甲烷、正戊醇乙醚、二氯甲烷、丙酮、氯仿、甲醇、乙酸乙酯、苯、甲苯、吡啶、正丁醇、乙酸、正戊醇3、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弱到强进行排序A、水B、甲醇C、氢氧化钠水溶液D、甲酸铵A 、B、C 、D 4、分离天然产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硅胶:色谱用硅胶为一多孔性物质,分子中具有硅氧烷的交链结构,同时在颗粒表面又有很多硅醇基。

硅胶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量多少有关。

硅醇基能够通过氢键的形成而吸附水分,因此硅胶的吸附力随吸着的水分增加而降低。

硅胶是一种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

同时硅胶又是一种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其表面上的硅醇基能释放弱酸性的氢离子,当遇到较强的碱性化合物,则可因离子交换反应而吸附碱性化合物。

所以硅胶是一种普适的吸附剂。

氧化铝:碱性氧化铝:对于分离一些碱性中草药成分,如生物碱类的分离颇为理想。

不宜用于醛、酮、酸、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

因为有时碱性氧化铝可与上述成分发生次级反应,如异构化、氧化、消除反应等。

中性氧化铝:仍属于碱性吸附剂的范畴,可适用于酸性成分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适合于酸性成分的层析。

对于硅胶、氧化铝等极性吸附剂来讲,则有下列特点:1)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极性强的溶质被优先吸附;2)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越强。

反之,溶剂的极性越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越弱;3)洗脱:被硅胶、氧化铝等吸附的溶质,可以再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使其被该溶剂置换从而洗脱下来。

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氨基酸、糖类及某些甙。

吸附特点: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极性弱的溶质被优先吸附;溶剂的极性越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越强;反之,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越弱。

因此,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在有机溶剂中则较弱。

所以,溶剂极性降低,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郁能力也随之降低。

聚酰胺:氢键吸附聚酰胺是酰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存在着很多酰胺基,可与酚、酸、硝基化合物、醌类等形成氢键,因而产生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的特点: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成键位置对吸附能力也有影响。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响应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一般情况下,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弱致强的大致顺序如下:水—甲醇—乙醇—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通常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类。

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吸附性是范德华引力或氢键引起的。

分子筛是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产生的。

特点:①一般非极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非极性树脂吸附,极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极性树脂吸附。

②化合物的分子量、极性、能否形成氢键等都影响其与大孔树脂的吸附作用。

分子量小、极性小的化合物与非极性大孔树脂吸附作用强。

第二章糖和苷类一、选择题1、属于碳苷的是( C ) 糖的端基C与非糖组成的化合物——苷,按苷原子不同分类氧苷(D E),氮苷(B),硫苷(A),碳苷(C) 2、下列对吡喃糖苷最容易被酸水解的是( B ) A、七碳糖苷B、五碳糖苷C、六碳糖苷D、甲基五碳糖苷吡喃环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水解速度易到难:五碳糖> 甲基五碳糖> 六碳糖> 七碳糖>糖醛酸3、天然产物中, 不同的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中, 最易水解的苷是(D) A、糖醛酸苷B、氨基糖苷C、羟基糖苷D、2, 6—二去氧糖苷氨基取代的糖较-OH糖难水解,-OH糖又较去氧糖难水解。

2,6-二去氧糖> 2-去氧糖> 6-去氧糖> 羟基糖> 2-氨基糖糖醛酸苷,糖醛酸苷键的裂解常需加剧反应条件,如光解法,四醋酸铅分解法,微生物培养法, 2-氨基糖和糖醛酸苷的水解难易无法比较。

4、用—/L盐酸水解时, 下列苷中最易水解的是( A ) A、2—去氧糖苷B、6—去氧糖苷C、葡萄糖苷D、葡萄糖醛酸苷A >B >C >D 5、羟基化合物与苯甲醛或丙酮等形成的缩合物在下列条件下稳定( A ) A、碱性B、酸性C、中性D、酸碱性中均稳定HOOO缩醛对碱稳定NaOHHOO缩醛对酸敏感HClOMeOO (CH3)2SO4MeOOOHH2OO1,2;5,6-二-O-异丙叉-D-葡萄糖3-O-甲基葡萄糖6、Smith裂解法所使用的试剂是( C )A、NaIO4B、NaBH4C、均是D、均不是过碘酸(HIO4)、四氢硼钠(NaBH4)、稀酸7、大多数β-D-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在 A 90-95 B 96-100 C 100-105 D 106-110 8、能用碱催化水解的苷是 A醇苷 B 碳苷 C 酚苷 D 氮苷一般苷键对稀碱是稳定的,但某些特殊的苷易为碱水解,如:酯苷酚苷烯醇苷β-吸电子基取代的苷9、糖在水溶液中以形式存在 A 呋喃型和吡喃型 B α和β型 C 开链式 D 几种形式都有单糖在水溶液中形成半缩醛环状结构,即成呋喃糖和吡喃糖。

单糖成环后新形成的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称为端基碳。

生成的一对差向异构体有α、β二种构型。

10、过碘酸氧化反应能形成甲酸的是A 邻二醇B 邻三醇C 邻二酮D α-酮酸酮酸即含有酮羰基的羧酸。

根据酮羰基在化合物中相对于羧基的位置,从与羧基相邻的第一个位置开始,依次命名为α、β、γ。

比如CH3CH2CH2CH2CH2COCOOH,α酮酸CH3CH2CH2CH2COCH2COOH,β酮酸二、填空题1、某苷类化合物中糖部分为一双糖, 1—6相连。

用过碘酸氧化, 应消耗( 4 )分子过碘酸。

HHIO4-R-CHO邻二醇RCCR’OHOHHHHCCCOHOHOHH+R’-CHOHCCHOHO2IO4-R-CHO+R’-CHO+ HCOOHIO4-α-羟基酮RCCR’OHOHHR-CHO+R’-COOHα-氨基醇IO4-CCNH2OHRCOR’COR-CHO+R’-C HO+NH3-IO4邻二酮R-COOH+R’-COOH2、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不能用氧化铝色谱分离。

( ×)3、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以8%乙酸水溶液展开时, 苷元的Rf值大于苷的Rf值. ( × ) 羟基苷化后极性增大,故在醇性展开剂中,Rf值相应降低。

同一类型苷元,Rf 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在水或2-8%HOAC,3%NaCl 或1%HCl展开时则顺序颠倒。

Rf 值:苷元(1)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时, 仅峰带I位移, 强度不减. ( ×) 强度下降(2)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Ac时, 峰带II红移5—20nm. ( √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 应在( C)中.A、95%乙醇B、15%乙醇C、水D、酸水E、甲酰胺2、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 A ) A、α-C向低场位移B、α-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不发生位移3、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MeOH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 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 C ).A、无4’—OHB、有3—OHC、有4’—OH, 无3—OHD、有4’—OH 和3—OH 4、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B )。

A、分配B、氢键缔合C、分子筛D、离子交换三、填空1、确定黄酮化合物具有5—0H 的方法有———————, ————————,————————————————。

锆盐+枸橼酸,铅盐,硼酸显色反应2、某黄酮苷乙酰化后, 测定其氢谱, 化学位移在1. 8—2. 1处示有12个质子, 2.3、2. 5处有18个质子, 说明该化合物有_6_个酚羟基和_1_个糖.3、已知一黄酮B环只有4'—取代, 取代基可能为—OH或—OMe. 如何判断是4'—OH, 还是4'—OMe, 写出三种方法判断。

①MeOH/MeONa 峰带红移40—60nm,I强度不减②FeCl3 ③Na2CO3四、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OCH3OHHOOHOOHOOOHOHOOHOH OOOHA①锆盐+枸橼酸②NaBH4 BC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