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课件 PPT
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角法”或“角吸法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 “吸筒疗法”、“负压疗法”,是指用罐状器具扣在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 用烧火、温热等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具紧吸在皮肤上, 通过 其负压效应并造成局部组织瘀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 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角法”或“角吸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毒副 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拔罐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特 疗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拔罐疗法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手段,成 为单独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 所认识,拔罐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特疗法,日益引起人 们的重视。拔罐疗法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 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手段,成为单独治疗疾病 的一种方法。
•
(2)受术者过饱、过饥、酒后、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不宜拔罐,待上
述状况改变后再拔。
•
(3)拔罐时应根据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一
般宜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无骨骼以及关节无凹凸的部位进
行拔罐,以防掉罐。
•
(4)用火罐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棉球蘸酒精量要适中,过多容易滴
中医基本操作技能 拔罐拔罐法概念: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 “负压疗法”,是指用罐状器具扣在患处或一 定的穴位上,用烧火、温热等方法排去其中的 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具紧吸在皮肤上, 通过 其负压效应并造成局部组织瘀血,从而起到治 疗作用的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
拔罐法历史
到皮肤上发生烫伤,过少则火力不够而拔罐无力,达不到治疗效果。因罐口
靠近皮肤,所以棉球经过罐口时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过热而烫伤皮 肤。
贴棉法应注意防止燃烧的棉花脱落;滴酒法应注意避免酒精过多流 到罐口
或滴到皮肤上而烫伤皮肤;架火法应注意扣罐要准确,以免撞翻燃 烧的火
架,患者不能移动以免火架翻倒烫伤皮肤。
缺医少药地区。 ➢ 仅在采用药罐时需少量药材,且利用率高,有利于保
护药材资源。
拔罐疗法的作用及原理
拔罐通过温热和机械负压刺激作用,可使身体局部 充血,使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调 整机体的功能,消除病理因素,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
9
• 拔罐法的整体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 加上温热的基础之上的,任何疾病过程都 是其整体性的反应,局部病理改变总是整 体性疾病过程的一部分,属于现象与本质 的哲学范畴,二者是辨证统一的。祖国医 学根据二者的辨证关系,通过局部治疗, 由现象到本质使机体整体得到调整,从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也即通过局部调整 实现整体控制。
• (1)局部调节作用
• A、负压作用: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 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 体交换。同时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 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产生 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 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增强局部耐受性 和机体的抵抗力,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 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 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拔罐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流程
1、定穴: 根据病情选择拔罐部 位和拔罐方法。
操作流程
2、拔罐:
(1) 检查罐口有无缺 损裂缝。
(2)一手持火罐,另 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 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 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 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穴 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 手,适时留罐。
(3)安全熄火,点燃 的明火稳妥迅速投入小口 瓶。
• 拔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如能与别的治法如温 和灸、帖敷、按压等结合起来,那么临床作用和 治疗效果必将大大加强,其应用范围也将大大扩 展。
拔罐的操作方法
闪火法 贴棉法 投火法 架火法 水罐法 抽气法
闪火法
用镊子挟住95%乙醇棉球, 点燃后在罐内中部 绕1~2圈,迅速退出后拔 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 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 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
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 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常用于临床的病种100 多种。如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 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 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 痛经、中风偏瘫等。
注意事项
•
(1)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患者受凉。患者应选择舒
适的体位,否则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容易使罐具脱落。
• B、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组织有温热刺 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 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 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 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起到温经散寒、清 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 目的。
• (2)、整体调节作用
• (3)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选用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治疗 作用;不同的拔罐法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如留罐主吸拔阴寒痼冷,故治疗风湿痹痛,可在局部留罐, 以出现紫痕为宜,可隔二、三日连续拔罐,至不出现紫痕 为止;闪罐主祛风舒筋,故治疗面瘫,可在面部闪罐,以 宣通气血;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 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 肌萎缩;并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 减轻心脏负担,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 况。
拔罐分类
玻璃罐 竹罐 陶罐 抽气罐
拔罐疗法的特点
➢ 无创伤,无痛苦。对畏惧针刺和注射的病人尤为适宜 ➢ 安全、稳妥,疗效确切。不经胃肠给药,不会损伤脾
胃,无副作用,无个体特异性。 ➢ 不受任 何条件、设备限制,或坐、或卧、或立、或
屋内野外,随时随地可以施术。 ➢ 便于普及、推广,好学易懂,入门容易,方便群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