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6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化学式,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可用于,石墨化学式,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作铅笔芯是因为,可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可作电车的电刷是因为、、。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活性炭、木炭具有性,是因为它们具有的结构。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C60中60是指。

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1)性(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性(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及决定:制备气体的收集方法由及决定: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料:方程式(2)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

若用浓盐酸,怎样除去CO2(HCl) 。

(3)收集方法:原因是。

(4)验证方法:。

(5)验满方法:。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叫。

2、向放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同时还说明它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上述结论可以推断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是。

3、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

观察到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

化学性质:4、CO2的(1)一般情况下不能 ,也不,不能(2)与反应(紫色的石蕊试液变)(3)与反应(检验二氧化碳)(4)与反应5、编号ⅠⅡⅢⅣ操作石蕊 +稀醋酸石蕊 +水石蕊 +CO2石蕊+水+ CO2现象6、向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该溶液微热,可观察到试管内有产生,溶液由色变为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二氧化碳的用途(1)。

原因:①。

②。

(2)供光合作用,作。

(3)作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汽水(4)干冰易,热量使,可作及。

8、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效应。

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9、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试验。

CO2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1)(2)。

1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是(1)(2)。

11、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有:①②。

12、“低碳”是指,控制CO2排放量的措施有。

四、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性:(点燃前一定要)(2)性:(与氧化铜反应)现象:,。

步骤:先,后,目的是,实验结束后先,继续。

目的是。

尾气要(因为)与氧化铁反应,现象。

4、煤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层中层下层5、除杂:CO[CO2]CO2[CO]CaO[CaCO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6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化学式 C ,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可用于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石墨化学式 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可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车的电刷是因为石墨熔点高、导电性、润滑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吸附性,是因为它们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C60中60是指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1)可燃性氧气充足 C + O2点燃 CO2 (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氧气不足 2C + O2点燃 2CO(2)还原性C + 2CuO 高温 2Cu + CO 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 +2 Fe2O3高温 4Fe + 3CO 2 ↑C + CO2高温 2CO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制备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料: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方程式CaCO 3 + 2HCl ====CaCl2 + H2O + CO 2 ↑(2)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

(4)验证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5)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 高温 CaO + CO 2 ↑。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2、向放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

结论: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还说明它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CO2密度比空气大。

上述结论可以推断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是灭火。

3、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

观察到现象是塑料瓶变瘪。

该实验说明 CO2能溶于水。

4、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CO2+H2O=== H2CO3(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 Ca(OH)2=== 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4)与碳反应CO2+C高温 2 CO5、编号ⅠⅡⅢⅣ操作石蕊 +稀醋酸石蕊 +水石蕊 +CO2石蕊+水+ CO2现象变红无现象无现象变红6、向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紫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把该溶液微热,可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 H2O +CO2↑。

7、二氧化碳的用途(1)灭火。

原因:①密度比空气大。

②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供光合作用,作温室肥料。

(3)作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汽水(4)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较低,可作制冷剂及人工降雨。

8、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 CH4、O3、氟氯代烷。

9、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试验。

CO2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1)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密度比空气大。

1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是(1)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不断增加(2)森林不断减少。

11、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有: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②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12、“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CO2排放量的措施有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四、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 2CO + O2点燃2CO2(蓝色火焰)(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2)还原性:CO + CuO Δ Cu + CO 2 (与氧化铜反应)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先通CO,后加热CuO,目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CO直到玻璃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尾气要点燃处理(因为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与氧化铁反应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煤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层 2CO + O2点燃2CO2中层 CO2+C高温 2 CO 下层 C + O2点燃 CO25、如何除去下列杂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化学方程式(1)CO(CO2)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O2+ Ca(OH)2=== CaCO3↓+H2O(2)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 + CuO Δ Cu + CO2(3)CO2(H2O)通过浓硫酸(4)CO2(H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H2+ CuO Δ Cu + H2O(5)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2Cu + O2Δ2CuO(6)Cu(CuO)通氢气并加热H2+ CuO Δ Cu + H2O(7)CuO(Cu)通氧气并加热2Cu + O2Δ2CuO(8)KCl(KClO3)加热2KClO3 Δ2KCl + 3O2↑(9)CaO(CaCO3)高温加热 CaCO 3 高温 CaO + CO 2 ↑(10)NaCl(Na 2CO3)加稀盐酸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