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1.3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阶段,了解了 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空间 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的特征,明确了不同的 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在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存在差 异。那么,从相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区域,它 们是否也存在差异呢?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东海日出
新疆喀纳斯湖早晨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知识点导航Leabharlann 北方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限制: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知识点导航
B
C
D
B
C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思考: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
(2)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制造业、高科技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 产业 产业和第三产业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 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结构 相对发达 轻型或轻重混合 型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比重 相对较大,生 产力水平较低
交通运输条件 相对较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其 他 民族 思想观念较开放, 因 心理 竞争意识强 素 国际 与外界保持着密 化程 切的社会、经济 度 和技术联系
临海,海运便利, 地理 距海遥远,长期 便于同海外各国 区位 处于较封闭状态 联系
思想观念较保守, 经济竞争意识较 差
活动
(1)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
地区地 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你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哪
一个地区?
(3)在你的家乡,区域发展有哪些优势
和限制性因素?对于 家乡经济建设,你又
有哪些好的建议?
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 牧产品主要产区;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交 通便利;经济基础好等;
知识点导航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知识点导航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知识点导航
活动
1. 完成下表: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地 以平原高原 山地、丘陵、平原、 形 为主 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自 气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然 候 条 植 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件 被 热带季雨林 土 壤 棕壤、钙质土 黑土 红壤、砖红壤
吐 鲁 番 丰 收 的 葡 萄
呼伦贝尔草原
现代化的哈尔滨市
江南水乡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竹 楼
陕北黄土窑洞
解决问题:
• • • • • •
1.认识我国的四大地区及其划分依据 2.了解四大地区具体的产业结构差异 3.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4.理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5.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6.西部大开发
>800mm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3. 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续表)
南方 河流径流量 季节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大 小 小
北方
小 大


有,自南向 北逐渐增长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北方
读图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
知识点导航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水田为主, 生产规模小 水稻、油菜等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北方 旱地为主, 生产规模大 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 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2012 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 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
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3)工业化差异与城市化差异
读“2012年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 图,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较高
城 城市化水平 市 化 城市综合实力 差 城市密度 异
较高 较大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 时间差异:1978年提出对外开放,1980年起步于 设立的东部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 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1. 想一想,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差 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针对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海拔较高,高原 地形 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 山地面积大,地 丘陵和平原 形起伏较大
自 大部分位于非季 然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因 气候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风区,半干旱、 干旱地区和高寒 素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区面积广大 自然 能源、原料不足,北方 能源矿产资源具 资源 各省市淡水资源不足 有明显的优势
劣势
(1) 基础设施落后; (2)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 生态环境脆弱。
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 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2)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 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 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3) 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 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联系和对外 交流较少,社会 经济比较封闭
二、南方与北方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知识点导航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0℃
暖温带 亚热带
800mm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 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山西——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划分依据
四大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6个
新 内蒙古 青 京津 冀 晋 鲁 辽


3个
12个

甘宁 13个 陕 豫 苏 皖 渝 鄂 川 浙 沪 贵 湘 赣闽 云 台 桂 粤 澳 港 琼
学以致用
限制因素——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长江水患;长城 沿线风沙等
建议——发挥资源优势,建立能源、原材料 基地;搞好大江、大河的治理;大力发展农 业,建设商品粮、和农、林、渔基地;调整 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兴产业和 第三产业等。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
1992 30.5 61.2 8.3
2001 26.3 66.6 7.1
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 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
重迅速上升。
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呈逐步
下降趋势。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
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
A
三、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2+3”: “12”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2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1989 29.1 53.9 17.0
2012 49.3 46.4 4.
(%) 100 75 50 25
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
0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1952 2.1 34.7 63.2
1960 20.6 53.9 25.5
1978 33.2 47.1 19.7
1985 33.1 57.5 9.4
• 空间差异: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
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带 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 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城市、边境城市、 内陆省会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 地区。
活动探究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 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 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 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 展。
我国四大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地带 工业化进程 工业产值 工业结构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相对滞后 较低 仍然是以传统 型工业为主体 较低 较低 较小 东部地区 较快 较高
工 业 化 差 异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 企业、民营企业已占 到相当大的比重,高 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知识点导航
2.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