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债的移转

第七章 债的移转

第七章 债的移转与变更
债的移转是指在债的内容与客体保持不变 的情况下(即在保持债的同一性的前提下) 的情况下(即在保持债的同一性的前提下), 债的主体根据约定发生变更。 债的主体根据约定发生变更。 包括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债的概括承受。

第一节 债权让与
• 甲委托乙为其办理一事务,约定事毕后由甲
向乙支付报酬2000元。现委托事务已办理完 向乙支付报酬2000元。现委托事务已办理完 毕,问:乙可否与丙约定,将乙对甲的债权 转让给丙? 转让给丙?
• 2、并存的债务承担,发生以下效力:
1)债务人与第三人成为连带债务人,负连 带责任; 2)债务人享有的对抗债权人的抗辩权,债 务承担人有权享有并行使; 3)债务因债务人或者债务承担人的全部清 偿、抵销等而消灭,在债务承担人与债务人之 间发生求偿关系。
• 五 债务承担与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区别 债务承担与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区别 • 《合同法》第65条的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与 合同法》 65条的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与
• 三、债权让与的条件 • 1.需存在有效的债权 2.被让与的债权具有可让与性 • 下列三类债权不得让与: • (1)基于合同性质不得让与; (1)基于合同性质不得让与; • 【例1】 甲委托乙外出办理某一事务,甲已支付代理费,问: • • • • • •
甲可否与丙约定,将其对乙享有的债权转让给丙? 甲可否与丙约定,将其对乙享有的债权转让给丙? 【例2】甲委托一画家为其画像,已支付酬金给画家。甲、 乙约定,将甲享有的画家为其画像的权利转让给乙。可否? 乙约定,将甲享有的画家为其画像的权利转让给乙。可否? 【例3】甲欠乙债100万元,丙提供担保。乙与丁约定:乙将 甲欠乙债100万元,丙提供担保。乙与丁约定:乙将 对丙的保证债权转让给丁,甲仍欠乙债100万。可否? 对丙的保证债权转让给丁,甲仍欠乙债100万。可否? 一般认为,下列四种情形属不可让与的权利: ①基于个人人身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委托,租赁)(例 ①基于个人人身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委托,租赁)(例 1、2) ②专为特定债权人利益设定的债权(例2 ②专为特定债权人利益设定的债权(例2) ; ③不作为债权; ④人身债权。 ⑤从权利(例3) ⑤从权利(例3
的,可以依法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的,可以依法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 • • •
乙公司欠甲公司30万元,同时甲公司须在2000年 乙公司欠甲公司30万元,同时甲公司须在2000年9月20日 20日 清偿对乙公司的20万元货款。甲公司在同年9 18日与丙公司 清偿对乙公司的20万元货款。甲公司在同年9月18日与丙公司 签订书面协议,转让其对乙公司的30万元债权。同年9 签订书面协议,转让其对乙公司的30万元债权。同年9月24 日,乙公司接到甲公司关于转让债权的通知后,便主张20万 日,乙公司接到甲公司关于转让债权的通知后,便主张20万 元的抵销权。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4年卷三55题 元的抵销权。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4年卷三55题) A 甲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的债权转让合同于9月24生效 甲B.乙公司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即负有向丙公司清偿30 .乙公司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即负有向丙公司清偿30 万元的义务 c.乙公司于9月24日取得20万元的抵销仅 .乙公司于9 24日取得20万元的抵销仅 D 丙公司可以就30万元债务的清偿,要求甲公司和乙公 丙公司可以就30万元债务的清偿,要求甲公司和乙公 司承担连带责任

《合同法》第64条的第三人代为接受履行 合同法》 64条的第三人代为接受履行 (代为受领)制度与第79条的债权让与制度存 代为受领)制度与第79条的债权让与制度存 在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 • 第三人都在事实上成为了标的物的接受者。

二者的区别:在第三人代为接受履行制度 二者的区别:在第三人代为接受履行制度 中,该第三人始终不是合同的当事人,故债 务人履行不合格时,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而 不是该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 在债权让与制度中,第三人(受让人) 在债权让与制度中,第三人(受让人)成 为了合同当事人(债权人) 为了合同当事人(债权人),债务人履行不合 格时,债务人应向他承担违约责任,而与原 债权人没有关系。
• 4、需通知债务人 • 债权让与协议若要对债务人产生效力,需以 •

(1)未经通知,债权让与不对债务人生效。
通知债务人为要件。通知人应为债权人,通知方 式为不要式。
【例】 上例中甲、丙于6月1日达成协议,甲于6月5 上例中甲、丙于6 日达成协议,甲于6 日当面通知乙。问:该债权让与何时生效? 日当面通知乙。问:该债权让与何时生效?何时对乙生 效?

• •
【例】 上例中甲一直未通知乙,乙将100万元交 上例中甲一直未通知乙,乙将100万元交 付给甲,问:甲能否拒收? 付给甲,问:甲能否拒收? 【例】 上例中甲一直未通知乙,6月3日,丙请求 上例中甲一直未通知乙,6 乙付款:问:乙能否拒绝?. 乙付款:问:乙能否拒绝?.

(2)除经受让人同意外,债权让与一经通知, (2)除经受让人同意外,债权让与一经通知, 不得撤销。
• (乙在办理完毕受托事务后,对甲享有2000 (乙在办理完毕受托事务后,对甲享有2000
元的债权;依照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则,乙与 丙可以达成协议,将乙对甲的2000元债权转 丙可以达成协议,将乙对甲的2000元债权转 让给丙。)
• 一、债权让与释义 • 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
债权人将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 行为。通过签订债权让与合同实现。 (债权)
• (2)依当事人特别约定不得让与(只要这种约定不违 (2)依当事人特别约定不得让与
背公序良俗及强行法规定,均有效)
(3)法律规定不得让与(如《担保法》第61条,最高额 (3)法律规定不得让与(如《担保法》 61条,最高额
抵押担保的主债权不得让与)
• 3.让与人与受让人(第三人)达成债权让与协议 .让与人与受让人(第三人)
三、债务承担的种类
• 事例 1 李某欠张某10万元,李某与刘某订立协 李某欠张某10万元,李某与刘某订立协
议,由刘某偿还张某lO万元,自己退出债的关系。 议,由刘某偿还张某lO万元,自己退出债的关系。 张某同意。分析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事例 2 假设上例中,张某有顾虑,担心刘某到
期不还,于是要求李某一起对于债务的履行承担 连带责任。试分析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1.免责的债务承担 1.免责的债务承担 • 免责的债务承担是指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地
位而承担全部债务,使债务人脱离债的关系 的承担方式。
• 2.并存的债务承担 2.并存的债务承担 • 并存的债务承担,是指债务人并不脱离债的
关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到债的关系中,与原 债务人共同承担债务的承担方式。
四、债务承担的条件
• • • •
1 2 3 4 须存在合法有效的债务。 债务具有可移转性。 免责的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同意。 免责的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同意。 须有以债务承担为内容的协议。
四、债务承担的条件
自然债权可以让与,自然债务自也应可以承 担。
五、债务承担的效力
• 1、免责的债务承担,发生以下效力:
1)第三人作为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义 务; 2)债务承担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于债 权人的一切抗辩权; 3)从属于主债务的从债务随主债务一并 )从属于主债务的从债务随主债务一并 转移给债务承担人,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 转移给债务承担人,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 务人自身的除外。
• 2. 基于民事法律行为而让与债权
(1)基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让与债权(如被继承人生
前立有遗嘱,将债权让与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或者将债权让与继承 前立有遗嘱,将债权让与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或者将债权让与继承 人以外的人(受遗赠人) 人以外的人(受遗赠人)。)
(2)基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让与债权
双方当事人订立债权让与合同
• 资料:我国民法中的求偿权主要有: • (1)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对其他债务人的求 (1)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对其他债务人的求
• • •
偿权。 (2)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2)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3)当抵押人、质押人为第三人时,为债务人提 (3)当抵押人、质押人为第三人时,为债务人提 供抵押、质押担保的第三人在抵押权人、质押权人 实现其权利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4)财产保险的标的物由第三人造成损害的,保 (4)财产保险的标的物由第三人造成损害的,保 险人向被保险人进行赔偿后,有权请求被保险人让 与其对于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而取代被保 险人的地位,向第三人追偿。
• 2.在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效力 .在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效力 • (1)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1)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 (2)债务人接到债权让与通知时,其对于让 (2)债务人接到债权让与通知时,其对于让
与人的抗辩权,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 (3)债务人接到债权让与通知时,对让与人享有债权 (3)债务人接到债权让与通知时,对让与人享有债权

二、债权让与的原因
• 事例 • 李青欠刘老汉稻谷5万斤。在一次车祸中, 李青欠刘老汉稻谷5
刘老汉不幸遇难。刘老汉的妻子已去世多 年。问:刘老汉的孩子有无权利要求李青 偿还稻谷? 偿还稻谷?
二、债权让与的原因
• 1. 基于法律规定而让与债权
(1)继承 (2)履行债务的人享有的法定求偿权(例如保证 )履行债务的人享有的法定求偿权(例如保证 人的求偿权)
第二节 债务承担 一、债务承担释义 • 债务承担,是指不改变债的内容,债务人
将其负担的债务移转于第三人负担。通过签
订债务承担合同实现。

(债务)
• 二、债务承担的原因 • 原因一般存在于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如赠与、委托、 • •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