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理解与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理解与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理解与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金融资产中一项重要的资产项目,同时更是以公
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也可以说,它是金融资产的入门通道,是学习金融资产时,第一个要接触到的,所以对其理解的好坏,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对以后金融资产的学习效果的。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认定与条件:
1、交易性金融资产其核算的是企业对外的投资业务。

并且其有一个根本性的目的,那就是企业进行此类投资是为了短期持有,为了赚取差价而进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随买随卖,获取一定的差价为目的的,(当然也有赔的可能的,但其投资之始的目的那肯定是想去赚钱的。

)这个目的很重要,它也是区别与其他金融资产的一个最为直接明确的要点之一。

2、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时,同时还得有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要求:该项投资要有一定的市场,能随时可以出售出去,并且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的取得。

这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基础依据。

否则就不能将投资纳入此项内容中,进行核算的。

在我们通俗的认为,金融资产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就可以
将其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了。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决定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区别与其他金融资
产的核算原则与方法。

其是以公允价值变动且其变动记入到当期损益的。

其核心:就是公允价值变动,并且这一变动是要记入到当期损益中的(即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通俗的说,就是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都将要对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获取,比较与上期末的公允价值,来确定本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并据此将其变动计入到当期损益中。

科目设置: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下有两个子目,(一个是“成本”,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原始价值;另一个是“公允价值变动”反映和归集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额)。

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科目是归集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导致的损益情况。

但这个损益,只是一种“潜在”的损益,并没真正实现,这一损益的实现只有在该项资产处置时,才能得以最终实现的。

“投资收益”:反映和归集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而形成的现实的收益和损失。

这里强调的是“现实”的。

以上三个科目,即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基本科目,除此之外,其核算还要涉及到其他相关科目:“银行存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

会计处理:
初始取得:
在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以实际支付对价,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贷记“银行存款”;支付相关的交易费用,记入到“投资收益”;如果取得时,内含有已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息的,应作为应收项目,借记,
“应收股利”(针对股权投资)或“应收利息”(针对债券投资,且为到期还本,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

后续计量:
后续计量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核算方式。

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以此时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作为期末该资产的账面价值来计量的,即此时公允价值与上一期末该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就是体现为公允价值的变动。

同时确认相对应的损益,计入到当期损益。

即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如果公允价值上升,说明获得了“潜在”收益,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贷方记入,如果公允价值下降了,则说明存在“潜在”的损失,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计入到借方。

在持有期间,如果属于股权投资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则这是“现实”的投资后获得的收益,应作为应收项目并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借计“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当收到股利时,借计,“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如果持有的是分期付息的债券,到每期的结息期,应将持有的该期的所应得的利息,作为收益,借计“应收利息”,贷计“投资收益”,当实际收到该利息时,借计“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如果该债券投资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那么,其持有期是不存在“现实”的收益的,只是一种预期的收益,所以只作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计量。

处置:
处置的会计处理,就是要将持有的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结出转销,并将与实际收到的价款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同时还有以前持有期间形成的“潜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将会随着该金融资产的处置而得以实现,所以还得将这部分潜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一并结转到“投资收益”中,来体现它的“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