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一、基本概念l.描述物体是否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2.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状况可能不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自由落下一物体,车厢里的人观察到的是竖直下落运动,但对于站在路边不动的人来说,却是向前的平抛运动.3.虽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应本着使观测方便和尽量使对运动的研究简化为原则.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运载火箭的发射等,通常取地球或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比较简便,当研究宇航器绕太阳运动时,通常取太阳为参照物比较简便.4.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复杂的机械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的.5.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对事物的研究简化,常常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将事物理想化的方法.这种经过思维加工,理想化的事物,物理学中称为理想化模型.质点、光线等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6.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大小在研究的运动中可以忽略不计(2)不考虑物体的转动效应时.7.物理量是根据对物理问题研究的需要,采用科学简明的方法定义的.定义物理量有不同方式,如初中学过的“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是用叙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来定义的.速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即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初中学过的密度也是用“比值”来定义的.8.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汽车朝东开或朝西开,实际效果当然不同,用速度矢量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匀速运动的实际效果,当只考虑运动快慢而不考虑运动方向时,就用速率表示.9.根据实验作出图像,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是探求自然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图像较直观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比较方便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必修课本上的图2—6就是典型例子.10.匀速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可以用图像表示.匀速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2—1所示,它反映位移和时间的正比关系.从图像中可以看出:(1)根据时间求位移.如图2—l所示,2秒内的位移是20m.(2)根据位移求时间,如2—1图,位移30m时,经历时间3s,(3)根据图线求出速度,如图2—2,v=Δs/Δt=10m/s.匀速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2所示,它反映出速度的值不随时间改变的特点.根据图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速度的大小及速度不变的特点,而且可以根据某段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求出位移,如图2—2中,3s内位移是斜线所表示的矩形面积.11.表示物理运动规律的图像一般就是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种,两种图像的区别就在于直角坐标系的纵轴表示的是位移s还是速度v,虽然s和v一字之差,但整个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截然不同的.1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为矢量,也有大小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理解平均速度应注意以下几点:(1)变速运动中,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总是对应某一段时间(或位移).(2)平均速度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值.例如物体从A经C到B,如图,所用时间为t,则有平均速度V=AB/t.平均速率v=(AC+CB)/t.(3)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是有严格区别的,两者的物理意义是不同.v=(v1+v2)/2只运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运用于一般变速运动.1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是沿着物体运动轨迹各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度大小为瞬时速率.在题目中不加特殊说明的速度均指瞬时速度而言.14.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小,加速度也可以很大.15.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速度变化量只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并不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速度变化大,并不一定表示加速度大.16.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17.运动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描述瞬时速度和时刻的对应规律,速度公式v t=v0+at反映匀变速运动瞬时速度与时刻的关系,用此公式解匀变速运动问题时要注意,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后,若物体是加速运动,则a取正值;若速度减小,则a取负值.公式中共有四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第四个量,因此要求会将公式变形,在解题时应首先搞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切忌硬套公式,18.v—t图像的意义和用途:(1)可以从图像上读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或某一瞬时速度对应的时刻.(2)判断出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可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3)可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速度图线和对应的时间轴上的线段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下方面积表示反向位移,它们的代数和表示合位移.19.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与时刻的对应规律是运动学的另一个基本任务. 公式s=v0t+at2/2反映了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用位移公式解题.同样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当运动是加速时“取正值,减速时入取负值,2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小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是:v t=v0+at (1)s=v0t+at2/2 (2)由两个基本公式推导的一个有用公式:v t2-v02=2as (3)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1+v2)/2 (4)注意:(3)式中不直接含有时间,所以用它解决一些未知时间条件的问题很方便.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取法.(4)式只适用匀变速运动,对于非匀变速运动不能用.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有用推论:(1)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在 l、2、3、…、ns内位移之比是1:4:9:…:n2物体在第一、第二、第三、…….第N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2N-1)(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即:S N-S N-1=aT2式中a是加速度,T是所取的相等的时间间隔,该式常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2)明确运动性质:是匀速运动还是匀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位移方向如何等.(3)分析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草图.要对整个运动过程有个全面了解,分清经历几个不同过程.(4)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公式列方程.(5)统一单位,求解方程.(6)分析所得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舍去不合理部分.23.用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进行数值计算.这样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进行数值计算也比较简便.24.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1)巧妙推理: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重力的大小决定的,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阐述.(2)提出假说: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变化相等.(3)数学推理(4)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伽利略采用间接验证;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平方之比是不变,由此证明小球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改变斜面角度和小球质量结论不变.(5)合理外推:把上述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小球成为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运动性质.25.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运动的区别:匀速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它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问改变的一种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首先是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即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只是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它是一种变速运动。

[练习一](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大小与速度变化快慢在实质上是同一个意思;C.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的大小表示速度增量的大小;D.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质量一定的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作用时,那么:A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发生变化;B .物体的速度跟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都相等;D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都相等.(3)作变速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8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物体的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8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速度公式:at v v t +=0;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 推论: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221at t v s t -= 注意:①以上公式涉及五个物理量,每一个公式各缺一个物理量,在解题中,题目不要求和不涉及的哪个物理量,就选用缺这个物理量的公式,这样可少走弯路.②当a 与v 0反向时,以上公式包括正方向减速和反方向加速两种情况,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此方向相反的其它矢量的数值要带上负号代入运算.其它公式: 打点计时器:T s s v A 221+=,Ts s v B 232+=,……(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平均速度)=-=-=-=21421321232Ts s T s s T s s a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1∶2∶3∶……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1∶4∶9∶……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位移之比:1∶3∶5∶……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时间之比:1∶12-∶23-∶……[练习二](1)一质点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做匀变速运动.已知它在开始2s 内的位移是3m ,则它在第5s 内的位移是多少?[解答]质点在第1s,第2s …直到第5s 内的位移比应是1:3:5:7:9,设每一份为s 0,则:s2=4s0=3m,s0=3/4ms v=9s0=6.75m.(2)一物体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最初4s内的平均速度是:A.16m/s. B.8m/s. C.2m/s. D.4m/s[解答]此题不难,求解的方法也不止一种.但如果运用“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t/2的即时速度”这一结论,则容易看出v=v2=at=4m/s.故应选D.(3)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O.4m/s2.若在某1s内物体的位移为0.4m,那么在这1s前物体己运动了____s.(4)有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开始的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路程分别是24m和64m,每一时间间隔为4s,则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多少?(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和第6s内的位移分别是2.4m和3.6m,试求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初速度和前6s内的平均速度.(6)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时间内通过s路程,在接着的t2时间内又通过相同的路程s,试求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解答]分别列出在t1时间内和在(t1+ t2)时间内位移的表达式.设初速度为v0,则有:s=v0t1+at12/22s=v0(t1+t2)+a(t1+t2)2/2因v0不是已知量,所以从两式均不能直接求解求知量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