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与财务会计分析法

个人所得税与财务会计分析法

第十三章个人所得税法
学习本章首先要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计税的方法。

立即应税所得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个人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

即以某项应税项目的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该项目费用减除标准(采纳定额或定率扣除方法)后的余额,为该项应纳税所得额。

3.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

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不管是来源于中国境内依旧中国境外任何地点,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有可能与其他税种关联。

例如在转让房产时会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甚至土地增值税等,取得房产租金会涉及营业税、房产税等。

学员应学会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理解进行正确推断。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差不多原理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进展
1799年产生于英国。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原理:以个人的纯所得为计税依据。

四、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
分类征收制,综合征收制和混合征收制。

了解各种模式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我国目前是分类征收制。

第二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客观题常考)
一、纳税义务人
税法规定,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按照住宅和居住时刻两个标准,又划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住宅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适应性居住。

指个人因学习、工作、探亲等缘故消除后,没有理由在其他地点接着居留时,所要回到的地点,而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

例如单位派某人去德国任财务总监,要常住三年,则三年期满后依旧要回到中国,则中国为该人适应性居住地。

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下同)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

注意不是指连续居住满一年。

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一个外籍人员首次来华,假如他在1月1日入境则可能成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假如在1月3日入境,当年则不可能成为当年居民纳税义务人;假如在1月1日入境,在12月10日离境回国过圣诞节,直至次年1月25
日才回中国境内。

尽管一次出境超过30天,但由因此在两个纳税年度里,因此每一纳税年度里,一次出境时刻没有超过30天,因此该人仍然是当年居民纳税人。

应用举例:
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1999年)
A.在中国境内无住宅,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宅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宅,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有住宅的个人
【答案】AD
注意:自2004年7月1日起,
1、对在中国境内无住宅的个人,需要计算确定其在中国境内居住天数时,均应以该个人实际在华逗留天数计算。

上述个人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一天计算其在华实际逗留天数
2、在中国境内、境外机构同时担任职务或仅在境外机构任职的境内无住宅个人,对其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半天计算为在华实际工作天数
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也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目前共11项。

应会区分纳税人的不同收入属于哪一个应税项目,从而推断费用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以客观题为主。

注意三大题型:1、个人取得综合收入;2、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3、承包、承租经营者和承租、承包企业。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注意的问题:
1.不予征税项目(4项):独生子女补贴;执行公务职员资制度未纳入差不多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2.结合免税项目(有些工薪所得是不征税的,如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退休工资);
3.了解内部退养人职员薪征税问题
(1)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
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

例如某人月薪1400,提早5年内退,取得一次性收入60000,内退后仍保留原工资标准1400,但不享受今后的涨薪,则一次性收入如何纳税?
60000/5*12=1000
1000+1400-2000=400,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
当月应纳税=(60000+1400-2000)*5%
以后每月1400<2000元,不纳税。

(2)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上例,假如每月在外单位任职取得收入2000元,本单位每月内退工资1400元,则应合并为3400元,纳税=(3400-2000)*10%-25。

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则每月内退费1400元可免税,仅就取得外单位收入2000元征税。

4.出租汽车司机对出租车有财产所有权的,按个体工商业户征税;没有的,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应用举例:
下列个人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的有()。

A.公司职工购买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
B.集体所有制职工以股份形式取得企业量化资产参与分配获得的股息。

C.内部退养的个人从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从原单位取得的收入
D.出租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方式运营,出租车司机从事客货营运取得的收入
【答案】ACD
【例题•多选题】下列个人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的有()。

A.公司职工购买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
B.集体所有制职工以股份形式取得企业量化资产参于分配获得的股息
C.内部退养的个人从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从原单位取得的收入
D.职工从本单位取得的子女托儿补助
【答案】AC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此税目。

2、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的所得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税。

3、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各项应税所得,应分不按照其他应税项目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如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息所得,应按“股息、利息、红利”税目的规定单独计征个人所得税。

4、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企业的个人投资者的上述所得则按照“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征税。

【例题·推断题】王某为一家私营企业的个人投资者,2007年该私营企业以企业资金为王某购买了一辆汽车,这应当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利润分配,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答案】×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1、按合同规定仅得固定承包费的(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的),按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2、上交治理费后得纯收入的(对企业经营成果拥有所有权的),按承包所得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