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两证流程
□3、大中型户外广告设施、微波和通讯收发射塔架及城市雕塑等工程。
□l、为工业项目建设配套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2、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3、为公共设施建设配套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4、为房地产开发、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配套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1、具有基础、墙体、屋面的临时建筑。
□2、临时围墙、大门、车棚等。
□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图用地范围内原用地单位及个人同意使用土地协议原件1份;或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提供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原件1份;
□6、由市城市规划技术咨询机构作出的规划咨询报告书;
□7、法律法规要求提交的文件;
□8、有特殊要求的文件。
□1、申请人身份合法证明书;
□2、申请表1份,申请书1份;
二、规划许可决定的形式
1、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发出《不准予规划行政许可决定书》。
2、准予行政许可的,发出《准予规划行政许可决定书》。
向申请人核发加盖十堰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行政专用章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及附图。
1、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发出《不准予规划行政许可决定书》。
2、准予行政许可的,发出《准予规划行政许可决定书》。
3、可以采取直接向被许可人颁发规划许可证件,也可以向其指定代理人。
4、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
公示
1、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对将作出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公示,听取相关部门(个人)意见,公示时间不少于10日。
2、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的显著位置公示取得的城市规划“一书两证”行政许可证件载明的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地点、规模以及遵守事项等行政许可事项内容,接受公众监督,公示时间至规划竣工验收。
□1、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建设项目。
□2、集体建设用地或农用地征用、转用以及国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
□3、存量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划拨的建设项目。
□4、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
□1、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改建、扩建道路、桥梁、铁路、管线、地下通道等市政工程。
送达
1、准予行政许可的,应在本部门行政负责人签发后的10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在规定时间内不予颁发“一书两证”行政许可证件的,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2、不予行政许可的,应在本部门行政负责人签发后的10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举行听证会。
□4、临时用地不得超过两年。
□5、获得土地使用权单位同意。
□1、申请人身份合法相关证明,并书面申请;
□2、临时围墙大门、车棚等。
□3、临时建筑不能占压消防通道、地下管线、城市绿地等。
□4、临时建筑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使用期满必须无条件拆除。
□5、临时用地涉及第三人重大利益和影响公共利益的,须组织听证。
3、规划行政许可决定通过网上、橱窗以至报纸等媒体进行公示。
许
可
期
限
一、一般期限
1、由规划局实施规划行政许可事项的,除当场作出许可决定的外,一般期限为20日。
2、由两个以上部门采取统一办理或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一般期限为45日。
3、需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下级机关初查至上报期限为20日。上报审查时间不计入规划局初查时限内。
□6、技术审查后的建设项目单体建筑设计方案。
□7、审查后的建设项目单体建筑设计施工图。
申
报
必
备
资
料
□1、申请人身份合法证明书;
□2、申请表1份,申请书1份;
□3、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或其它有关计划文件复印件1份(提交原件核验);
□4、1/500或1/1000统一平面高程系统的实测地形图2份、DWG格式电子地图一份,其中一份地形图上应用红色铅笔标明选址意向用地范围及工程拟建规模、平面布局意向;
4、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出具《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申请事项属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出具《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申
请
及
申
报
资
料
申
请
1、申请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规划行政机关提出规划行政许可的书面或其它形式的申请,申请时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以虚报、瞒报、造假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批准文件的,将依法予以撤销。申请人并承担因使用不正当手段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1、申请人身份合法相关证明,并书面申请;
□2、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取得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相符的土地使用权属证明;
□5、建设项目投资批准(核准、备案及其它)文件;
□6、取得依法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布局方案;
□7、审查通过的建设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
□1、临时建设(用地)申请(签章);
□2、委托书(签章);
□3、1/500、1/1000现状地形图1份(附道路红线)及光盘;
□4、总平面布置图、建筑设计方案图纸1套。
□5、土地证或土地权属证明。
□6、房屋产权证。
许
可
程
序
受理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报建“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的目录和要求,提供申请表,予以解释和说明,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审查
一、审查程序
1、本局有权作出许可决定的程序:规划行政许可机关相关科室初审——分管局长复审——局业务会或规划委员会审定——局长签发审批结果。
2、需上级行政机关作出许可决定的程序:规划行政许可机关经过初审,在法定期限内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
二、审查内容和方式
1、书面审查: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反映的情况与法律、法规规定取得该项规划行政许可应当具备的条件是否一致,与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是否相符合,与本市经过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否相符合。
5、专家评审:对关系城市发展全局以及技术性很强的申请许可事项,规划行政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发出《规划行政许可特别程序告知书》。
6、部门会审:申请规划许可事项涉及多个部门分别实施行政许可的,在各职能部门分别提出审批意见的基础上,规划行政机关应搞好综合协调。
决定
一、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经审查,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6、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规划相协调。
□1、申请人身份合法相关证明,并书面申请;
□2、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取得依法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布局方案;
□4、建设项目投资批准(核准、备案及其它)文件;
□5、申请人与相邻单位(个人)用地红线(地界)确认书或协议书;
□6、法律、法规规定的及有特殊要求的其他许可条件。
□3、有效的土地使用、房产权属证明文件(含宗地图)复印件1份(提交原件核验);
□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复印件各2份(含1份DWG电子文件);
□5、审查通过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各1套(装订成册、A3纸大小);
□6、由市城市规划技术咨询机构作出的规划咨询报告书;
2、实地核查:规划行政机关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申请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否与实际一致,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是否影响第三人重大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问题等。
3、听取第三人意见:对申请许可事项直接关系第三人重大利益的,应告知该利害关系人,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并发出《听取第三人意见告知通知书》。
□8、建设单位(个人)与相邻单位(个人)存在纠纷可能或联合建设需出具建房(四邻)协议书,并进行公证;
□9、法律、法规规定的及有特殊要求的其他许可条件。
□1、申请人身份合法相关证明,并书面申请;
□2、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
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
□3、临时用地涉及第三人重大利益
的听取其意见,影响公共利益的应
□5、属原址改、扩建的项目,须提交土地、房产权属证件复印件各1份(提交原件核验);
□6、法律法规要求提交的文件;
□7、有特殊要求的文件。
□1、申请人合法身份证明书;
□2、申请表1份,申请书1份;
□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附件、附图复印件2份(含1份DWG电子文件);
□4、取得依法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设计方案文件2份(含1份DWG电子文件);
向申请人核发加盖十堰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行政专用章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及附图。
1、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发出《不准予规划行政许可决定书》。
2、准予行政许可的,发出《准予规划行政许可决定书》。
向申请人核发加盖十堰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行政专用章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及附图。
1、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发出《不准予规划行政许可决定书》。
4、听证会:对申请许可事项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重大利益关系的,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规划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并先后分别发出《规划行政许可听证告知书》以及《规划行政许可听证通知书》;申请许可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的,规划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并发出《规划行政许可听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