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

研究性课题:杨辉三角●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杨辉三角的性质2.掌握有关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111C C C ,C C +++-=+=r n r n r n r n n rn. (二)能力训练要求会应用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证明杨辉三角新的性质.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与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数学发现的成功的愉悦.2.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信科学.●教学重点杨辉三角新的性质的探索和发现是教学的重点.杨辉三角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量关系,研究和探索杨辉三角的一些性质,对于发现某些数学规律是大有裨益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不无帮助的.●教学难点杨辉三角新的性质的探索和发现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由于杨辉三角中的许多有趣的数量关系不是轻易发现的,而简单的告诉和求证又显得十分枯燥无味,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证明(失败时总结经验,另寻他路,重新启动,走向成功)的全程的尝试是最为主要的,这样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培养,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高峰的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要求同学们不仅是个体参与,而且是集体参与,智力参与.●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杨辉三角中的有关性质,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成果之一,它的发现远早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它和勾股定理,圆周率的计算等其他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

今天我们继续探索研究杨辉三角的有关性质.Ⅱ.讲授新课一般的杨辉三角如下表.其中)!(!!12)1()1()2)(1(C r n r n r r r n n n n rn-=⋅-+---=. 在杨辉三角的第2行,第3行,第5行,第7行中,除去两端的数学1以外,这些数学与各自的行数(2,3,5,7)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分别写出第2、3、5、7行的数字,并比较它们与各自行数的关系,有的学生开始与其他同学讨论,有的同学试图想推广到一般情形.课堂内的气氛是很活跃的,学生的主动探索、积极合作正是我们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生]第2行数字(除两端1外)是2;第3行数字(除两端1外)是3,3;第5行数字(除两端1外)是5,10,10,5;第7行数字(除两端1外)是7,21,35,35,21,7,第2行的数2能被2整除,第3行的两个3都能被3整除;第5行的四个数都能被5整除;第7行的6个数都能被7整除.用文字语言概括为:这些数字都能被各自的行数整除.[师]总结概括地很好!你们能再找出具有类似性质的三行吗?这时的行数p 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生开始在杨辉三角中接着往下写他们排出第9、10、11、12、13、14、15、16、17等各行的数字,然后他们再找这种类似的规律)[生]我经过计算第11、13、17行中,除去两端的数字1以外,行数11、13、17整除所在行的其余的所有数.一般地规律我没有找到.[师]同学们,这位同学找的对吧? [众生](齐声回答):对![师]你们能否找到一般规律呢?[生甲]奇数行中的数字都具有这种规律.[生乙]不对,第2行中的数字具有这种性质,但2是偶数,所以你的规律是不对的.由于2,3,5,7,11,13,17这些数字都是素数,所以,我可以猜想;如果p 是素数,那么在杨辉三角的第p 行中,除去两端的数字1外,行数整除其余的所有的数.[师]你们能证明这个猜想吗?(稍等片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生丙]由rp C 的计算公式可知:12)1()1()2)(1(C ⋅-+---=r r r p p p p rp我们的目标是要证明p 能够整除rp C (r =1,2,3,4,…p -1)∵12)1()1()2)(1(C ⋅-+---⋅= r r r p p p p rp,将r =1,2,3,…,21-p 代入检验可知.12)1()1()2)(1(⋅-+--- r r r p p p 都是整数,所以p 能整除rp C .[生丁]你利用代入检验,必定是有限步骤,而不是一般的方法.我认为要用数论中的质因数分解定理,证明,11C 1--r p r是个整数. [师]你的思路是正确的,请同学们课后去证明这一猜想:即杨辉三角的性质6:如果p 是素数,那么在杨辉三角的第p 行中,除去两端的数字1外,行数p 整除其余的所有的数,即p |rp C (r =1,2,…,p -1).[师]如图(打出幻灯片)(幻灯片显示)我们从杨辉三角中一个确定的数开始(例如10),根据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它是它左右肩上的两数之和(10=4+6);然后把左肩固定而考虑右肩,它又是它左右肩上的两数的和(6=3+3).这样进行下去,总是把左肩固定而对右肩运用这一规则,我们便可以得出:杨辉三角中,从一个数的“左肩”出发,向右上方作一条和左斜边平等的直线,位于这条直线上的各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图中所表示的就是10=4+6=4+(3+3)=4+[3+(2+1)],即1+2+3+4=10.你们能将这个规律推广吗?[生]将上面的规律推广,我们可以得到:在杨辉三角中,第m 条斜线(从右上到左下)上前n 个数字的和,等于第m +1条斜线上的第n 个数.[师]根据这一性质,请猜想下列数列的前n 项和: 1+1+1+…+1= ,1+2+3+…+11C -n = , 1+3+6+…+21C -n = , 1+4+10+…+31C -n = ,[生]第1个结果是n , 第二个是1+2+3+…+(n -1)=2)1(-n n 第三个是:24342124233321242322C C C C C C C C C C +=++++=++++--n n 25C +6)2)(1(C C C C C C C 3213121253521--==+==+++=++----n n n n n n n n .第四个是++=++++=++++--35553135344431353433C C C C C C C C C C n n 4 24)3)(2)(1(C C C C C C C 4314131364631---==+==+++=+----n n n n n n n n n[师]上述四个和式是刚才我们推广结论的特例,你们能用和式写出上述等式吗? [生]一般地,我们有:)(C C C C C 1121m n m n m n m m m m mm>=+++++-++ . [师]你们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它呢?[生]我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它.[师]证明时,n 所取的第一个值n 0应该为多少? [生1]当n 0=1,这时m =0,于是有1C C ,1C 111===+m n .所以等式成立. [生2]对于00C 没有定义,所以不能取n 0=1,而应该取n 0=2,m =1左边=1C C 11112==-, 右边=22112C C =+.所以等式成立. [师]对!最好是取n 0=2才有意义,避免争议. [生1]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1121C C C C C +-++=++++m km k m m m m mm . 那么当n =k +1时,111121C C C C C C C C +++-++=+=+++++m k m k m k m k m k m m m m mm. ∴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等式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 都成立.[师]这样证明过程就完善了.这里主要是运用组合数性质或杨辉三角基本性质m n m n m n 11C C C +-=+来证明. [生3]不用数学归纳法,就直接使用组合数的性质进行证明,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 (n>1),m 是给定的且小于n 的正整数,只要经过有限步的变换就可以了.事实上,因为,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1111111131121321212111121+++--+--++++-++++-++++-++==+==+++=++++=++++=++++m n m n m n m n m n m m m m m n mm m m m m m n m m m m m m m n m m m m m m 故等式成立.由于n 是任意的大于1的自然数.所以猜想完全正确.[生4]我是构造二项式求和,比较系数可求证明它.事实上:(1+x )m +(1+x )m +1+(1+x )m +2+…+(1+x )n-1的展开式中x m 项的系数之和为mn m m m m m m 121C C C C -++++++ . 又因为:(1+x )m +(1+x )m +1+(1+x )m +2+…+(1+x )n -1=)1(1])1(1[)1(x x x mn m +-+-+-xx x m n )1()1(+-+=,展开式中x m 项的系数就是右式分子展开式中的x m +1项的系数1C +m n. 由比较法知:1121C C C C C +-++=++++m nm n m m m m mm. [师]好!这个证明方法利用比较法和构造法,将二项式定理与杨辉三角再次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就探索了三种证明方法.[师]如图的斜线中,前几行数字的和已经在行末标出,请你在“?”处标出其余各行的和,仔细观察这些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前12项分别为:1,1,2,3,5,8,13,21,34,55,89,144.根据这些数的规律,任何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的两个数之和,即a n +2=a n +1+a n ,a 1=a 2=1,(n ∈N *).(幻灯片显示)[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个数列是什么样数列? [生]这种数列是斐波那契数列. [师]你能求出它的通项公式吗?[生]用特征方程根求出它的通项公式.事实上,因为a n +2=a n +1+a n 的特征方程是x 2-x -1=0,其根为x 1,2=251±. ∴{a n }的通项公式设为a n =c 1x 1n +c 2x 2n 即a n =c 1·(251+)n +c 2·(251-)n(c 1,c 2是待定系数) ∵a 1=1,a 2=1,∴⎪⎪⎩⎪⎪⎨⎧=-⋅++⋅=-⋅++⋅1)251()251(1251251222121c c c c ①×251--②得:c 1[251+·251--(251+)2]=251--1∴2)15(2)15(51+-=+-c∴c 1=55. ∴52155125112512-=⋅+-=-⋅c ∴c 2=-51 ∴nn na )251(51)251(51-⋅-+⋅=(n ∈N *).∴斐波那契数列a 1=1,a 2=1,a n +2=a n +a n +1, 它的通项公式为)251(51)251(51--+⋅=n na (n ∈N *)[师]完全正确.斐波那契数列所具有的性质都是杨辉三角中有蕴含的性质,请同学们课后接着研究.事实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公式都跟组合数有关,因此,适当记住杨辉三角的一部分,对于发现某些数学法则是不无帮助的.对于杨辉三角的构成,还有一种有趣的看法:(打出幻灯片或多媒体,显示如图).如图2—8,在一块木板上钉一些正六棱柱形的小木块,在它们中间留下一些通道,从① ②上面的漏斗直通到下面的长方形框子,前面用一块玻璃挡住.把小弹子倒在漏斗里,它首先会通过中间的一个通道落到第二层(有几个竖直通道就算第几层)的六棱柱上面,以后,落到第二层中间的一个六棱柱的左边或右边的两个竖直通道里边去.再以后,它又会落到下一层的三个通道之一里边去……依此类推,最终落到最下边的长方形框子里.假设我们总共在木板上做了n +1层通道,在顶上的漏斗里一共放了+++21C C 1n nr n C + +n n n21C 1=++-颗弹子,让它们自由落下,落到下边n +1个长方形框子里,那么落在每个长方形的框子中的弹子的数目(按照可能情形来计算)会是多少?你能用学过的排列、组合与概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以上都用幻灯片显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而高涨). [生]把小弹子倒在漏斗里,它首先会通过中间的一个通道落到第二层六棱柱上面以后,落到第二层中间一个六棱柱的左边或右边两个竖直通道里去.再以后,它不会落到下一层的三个竖直通道之一里去.这时,如果要弹子落在最左边的通道里,那么它一定是从上一层左边的通道里落下来才行(1个可能情形);同样,如果要它落在最右边的通道里,它也非要从上一层的右边通道里落下来不可(1个可能情形);而要它落在中间的通道里,那么无论它从上一层的左边或右边落下来都行(2个可能情况).这样一来,弹子落在第三层的三个通道里就分别有1,2,1个可能情形,概率分别为41,42,41,不难看出,落到第四层的四个通道分别有1,3,3,1个可能情形,概率分别为333321,23,23,21,类推下去,很容易发现,弹子落到第n +1层各个框子里的概率分别为n n n nn n n n n 21,2C ,,2C ,2C ,21121- . 因此,如果在漏斗里放n n nn n21C C C 1121=+++++- 颗弹子,它们落在第n +1层中各个框子中弹子的数目(按可能情形来计算)正好是杨辉三角的第n 行.[师]该同学解释地非常好,请同学们要多向他学习,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Ⅲ.课堂练习1.如图2—9,将圆珠堆成三角垛,底层每边为n 个,向上逐层每边减小1个,顶层是1个.容易看出,当n =1,2,3,4,…时,三角垛中的圆珠总数分别为1,4,10,20,….根据前面的结论,这样的一个n 层的三角垛中的圆珠总数是1+3+6+…+!31C C 3221==++n n n ·(n +1)(n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一结论.图2—9提示:(1)当n =1时,左边=1,右边=!31×1×(1+1)×(1+2)=61×1×2×3=1即1C C 33312==+ ∴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时等式成立,即1+3+6+…+3221C C ++=k k . 当n =k +1时,1+3+6+…+32)1(312223221121C C C C C C +++++++++==+=+k k k k k k∴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等式对一切n ∈N*都成立. 另法:∵2121242322C C ,C 6,C 3,C 1++====n n . ∴左边=212524233321242322C C C )C C (C C C C +++++++=++++n n 32213121253521252434C C C C C C C C C C +++++=+==+++=++++=n n n n n . (注:这里运用了mn m n mn11C C C +-=+). 2.将杨辉三角中的每一个数rn C 都换成分数rnn C )1(1+,就得到一个只由单位分数(分子为1的分数)组成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最早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作出,所以叫做莱布尼茨单位分数三角形,或简称为莱布尼茨三角形.莱布尼茨三角形有许多跟杨辉三角类似的性质.例如,杨辉三角中,除1以外的每一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在莱布尼茨三角形中,有什么类似性质?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提示:莱布尼茨三角形中每一个数,等于其“脚下”两数的和,例如:1214131+=,5120141,4217161,1051421301+=+=+=等等.一般情况是:111C )2(1C )2(1C )1(1++++++=+r n r n r n n n n . 证明:右边=11])!11()!1()!1([)2(1])!1(!)!1([21----+++⋅++-++⋅+r n r n n r n r n n 左边=⋅+=+-=+++-=++++-+-=+-+⋅+++-+⋅+=rn n n r n r n n n r n r n n r r n r n r n r n r n n r n r n C )1(1)!1()!(!)!1)(2()2()!(!)!1)(2()]1()1[()!(!)!1()!()!1()2(1)!1()!1(!21.∴111C )2(1C )2(1C )1(1++++++=+r n r n r n n n n Ⅳ.课时小结[师]本节课主要是研究了杨辉三角的有关性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生](6)如果p 是素数,那么在杨辉三角的第p 行中,除去两端的数字1之外,行数p 整除其余的所有的数,即若p 是素数,则p |rp C (r =1,2,…,p -1).(7)1121C C C C C +-++=++++m nm n m m m m mm(n >m ). (8)a 1=1,a 2=1,a n +2=a n +a n +1.斐波那契数列, 通项公式a n =nn )251(51)251(51-⋅-+.(9)如果在漏斗里放nn nn n21C C C 1121=+++++- 颗弹子,它们落在第n +1层中各个框子中弹子的数目(按可能情形来计算)正好是杨辉三角的第n 行的数字,即21C ,C ,C n n n ,nn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12343--- . Ⅴ.课后作业1.性质(8)中,计算,a 5,a 10,a 15,a 20的值,你能总结一般规律吗?并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20项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00,977,1577,2554,4131,6685.a 5=5,a 10=55,a 15=600,a 20=6685.这四个数都能被5整除,猜想:a 5n 都是5的倍数.(n ∈N *).证明方法有两种:一是数学归纳法;二是递推法. 2.研究莱布尼茨三角形中的有关性质.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