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中考真题的探究,掌握处理最值问题的基本知识源,明确解决图形几何最值问题的思考方向、思路方法,并感受体验其解题策略;
2.体验变化中寻找不变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能将最值问题化归与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与突破.
学习重难点:
1.借助相关概念、图形性质、定理,探寻几何图形最值问题中化归与转化的关键.
2.知识溯源,借助中考真题的研究,从知识转化角度,掌握处理最值问题的基本知识源,归纳总结其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真题探究
真题示例1
(2016•福建龙岩)如图1,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 中,AE=1,AF=2,若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FP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3 D .4
【基本模型(一)】
变式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 =2,N 是AC 上的一动点,DN +M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变式2: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4,点E 是AB 的中AD 是高,在AD 上找一点P ,使BP +PE 的值最小 .
变式3: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点 A (-1, 0)点B (0,-5)和点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 的周长最小,求出点P 的坐标。

(1) (2) (3)
(图1) c x ax y +-=42PAB ∆N M D C B A
真题示例2
(2016•四川内江)如图2所示,已知点C(1,0),直线y =-x +7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D ,E 分别是AB ,OA 上的动点,则△CDE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
【基本模型(二)】
变式:45AOB ∠=°,P 是AOB ∠内一点,10PO =,Q R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QR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真题示例3
(2012•浙江宁波)如图4,△ABC 中,︒=∠60BAC ,︒=∠45ABC ,AB=22,D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画⊙O 分别交AB ,AC 于E ,F ,连接EF ,则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
【基本模型(三)】
变式:如图,在△ABC 中,AB=3,AC=4, BC=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则EF 的最小值为 .
(图3) (图2)
【拓展延伸】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4,点D 、P 、E 分别为边BC 、AB 、AC 上(均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 则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专题总结
1.收获哪些解题方法?
2.体验哪些解题策略?
DEP
课后自测题
1.(2013•江苏宿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B(1,2),点P在x 轴上运动,当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
变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1),B(1,2),点P在x轴上运动,当|PA﹣PB|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
2.(2016•四川泸州)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0),B(1﹣a,0),C(1+a,0)(a>0),点P在以D(4,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且始终满足∠BPC=90°,则a的最大值是 .
3.(2016•江苏常州)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与二次函数y=x2+bx 的图象相交于O、A两点,点A(3,3),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长度为2的线段PQ在线段OA(不包括端点)上滑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
交抛物线于点P
1、Q
1
,求四边形PQQ
1
P
1
面积的最大值;
(图7)
(图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