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PPT课件
.
5
2.治疗方法:
从50年代起,化学药物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神卫生领 域,并且不断有新的药物投入使用,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异 常的治疗更离不开化学药物。 一种被称为“革命性”的治疗技术:电休克治疗(ECT), 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就是将电流通过大脑使人产生暂时的
休克,这种治疗通常能使病人的机能迅速恢复正常。 缺陷:易造成恐惧、痛苦。无抽搐电休克技术的运用。
.
16
三、行为学习模式 *
核心思想:
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重视社会环境对 人格发展及行为的作用,认为心理异常是习得的, 是过去不良的学习与经验的结果,可以根据学习 和训练矫正治疗。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斯金纳--------华生等。
.
17
.
18
1. 心理异常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
11
(3)性心理发展的阶段:
人类本能有两种: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死亡) 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 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推动作用。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如 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出现停滞、或倒退,而父 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行为异常或 精神疾患。
.
1
一、生物学(医学)模型:*
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模式。
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 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成为公认的现代
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这种模型的理论核心是:把个体心理
异常归为异常的躯体因素(遗传、体质、
脑结构、生理生化等)引起,应该采用
医学的方法加以治疗。
(1)无意识矛盾冲突的概念。
A. 意识 : 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B. 前意识 : 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 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
C. 潜意识;即受到压抑的本能欲望、隐藏很深 的心理活动领域。
受到压抑的无意识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各种精 神症状、梦境、失言、笔误或其它无意识过失 的根源。
.
10
(2)人格结构
本我 : 最深层,是行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 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通过与现实接触和学习,从无意识中发展 产生,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 (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 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 不让其越轨,否则给予惩罚(遵循至善原则)。
三种力量的平衡或失衡,导致心理正常或异常。
.
2
.
3
1、 心理异常的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上,有着
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 基础。
精神分裂: 一级亲属患病率3.7%,对照组0.2% 同卵双生91.5%;异卵双生12.5%
躁狂抑郁症: 同卵双生95.7%;异卵双生23%
.
4
(2)大脑机能状态与脑损伤 :
第二章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是对心理异常产 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 释的各种理论或假设。
这种理论模式影响着研究者对心理异常 进行理解、观察的方式以及治疗原则和技术 的选择。
目前影响较大的六种理论模型:生物医 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学习模型、 认知模型、人本主义模型和社会文化模型。
口唇期:0-1; 肛门期:1-3; 性器期:3-6; 潜伏期: 6-12; 青春期:12-18。
.
12
(4)心理防御机制
概念:
个体面对挫折、压力和威胁时,无意识产生的自我 保护方式,目的是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结构 完整的心理倾向。
方式:
压抑 否认 退行 幻想 投射 反向、转移 合理 化 隔离 过度补偿 升华作用等。
②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和技术:自由联想与释梦.突破 了医学模式技术治疗的束缚。
③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及双重作用,为人们广泛接受.
④重视从动力学的观点研究人的心理,并把性在人类行为 中的作用引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
‘ 第一个里程碑”
.
15
4.弗洛伊德受到的批评
(1) 对性驱力的过分重视。 (2)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3)对无意识过程作用的夸大,忽视了不同 文化因素对塑造人类行为的影响。 (4)许多理论假设和心理治疗效果缺乏实证 的科学证据。 (5)治疗时间过长,花费较高。
.
6
评价:
贡献:
①第一次明确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一样是一 种疾病,有助于我们了解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 原因、机制。
②提供的医学治疗技术为人类有效减轻和控制各 种心理疾患,维护人类精神健康做出了重大贡 献。
局限性:
只看到人的生物特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主 观心理世界的作用,,忽视了人是生物、心理、 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有机整体。
心理防御机制的双重性:积极与消极,过度使用--诱 发精神障碍
.
13
2.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 梦的解析:
A:症状形成: 创伤性童年经历---防御机制遗
忘---症状
B;症状消除: 自由联想\释梦----记忆恢复-
---对遗忘材料的意识与解释---症状消除
.
14
3.弗洛伊德的贡献:
①突破生物学模式,首次提出心理变态由内在心理冲突所 引起,心理创伤是引起心理疾患的主要原因,重视从病 人的内心深处挖掘精神疾病的原因。
(3)生物化学因素: 如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
(躁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 (4)素质因素:
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 疾患无关,病人的素质有关。
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惯 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或脆弱素 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
.
7
二、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追溯心理异常的内部心理原因是从弗洛伊 德开始的,心理异常的这种模型特别强调心理 内在动力因素(如性本能动力)的重要性,指 出人的心理创伤和无意识的内心矛盾冲突是引 起人的精神疾患的根源。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 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 果。
.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1、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要点
①条件反射
华生恐惧实验
②强化
③模仿学习
④矫正技术:冲击或暴露技术 、认知-行为矫正:
系统脱敏疗法
.
19
2.行为模型的主要贡献:
①重视患者的外部行为和症状的改善。关注重点是解决
当前的问题与困扰,而非穷究患者的既往经历(精神 分析)。
②倡导客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其准确性和客观性、对 某些行为的矫正效果赢得人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