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的比较
3.无机元素
动物体内钙、磷、钠含量大大超过植物,钾含量低于 植物,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较稳定。 4.植物中元素含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动物在生活 和生长过程中,一般须从饲料中获得这些元素,且含量 相对稳定。 5.饲料(植物)种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而动物间 差异小。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1.水分
(3)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4)植物的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影响含水量,动物 的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也影响体内含水量。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2.碳水化合物
是植物干物质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既 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又是植物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 合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且含量极少,通常在1%以下。
风干(半干)状态(基础): 60-70℃烘干,失
去初水,剩余物为风干物质,其状态叫风干状态。
饲料状态
全干(绝干)状态(基础):100-105 ℃烘干,
失去结合水,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其状态
叫全干状态。
饲喂状态(新鲜状态)。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2.粗灰分(Crude Ash,CA)
(1)植物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占其干物质重量的
3/4以上。 (2)动物体内完全不含有淀粉和粗纤维等这一类物质。 (3)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提 供能量,也有其他特殊作用。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3.蛋白质 动物体的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它
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植物体内除真蛋白质外,
6.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NFE)
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 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
(二)纯养分分析法
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
测定纯养分的分析方法叫纯养分分析法,需要用更复
ppb即十亿分之一,1ppb即表示为1/109。 这两种单位多用于表示饲料中微量元素或痕量元 素的含量。
四、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将某一干物质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 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
来计算。
例:某饲料新鲜基础含CP 5%,水分75%,求饲料风干 基础(含水10%)下含蛋白质多少?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5.维生素
植物性饲料不含维生素A,而含胡萝卜素,动物体 内则相反。
思考题
1.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
2.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3.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4.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
饲料 中性洗涤剂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剂 中性洗涤可溶物(NDS)
酸性洗涤纤维(ADF) 72%硫酸 纤维素
酸性洗涤可溶物(ADS)
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 燃烧 残渣
逸出物 Van Soest(1976)粗纤维改进方案
三、养分的基本功能
杂的方法和设备才能进行纯养分分析。
纯养分分析比概略养分分析更准确,更能反映饲料的
营养价值。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电子显微镜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气相色谱
紫外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
(三)范氏粗纤维分析方案
Van Soest(1976)改进方案: 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 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
一般情况下,动物体与饲料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 最高,但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 (1)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很大,可多到95%,少到5%; 植物整体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成熟,逐渐减少。 (2)动物体水分含量比较恒定。越肥的动物,体内含水量 越少,动物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
1.水分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5.粗纤维(Crude Fiber, CF)
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
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是饲料样品在1.25%稀酸、1.25%稀碱各煮沸30min
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
分析过程中一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
使CF测值偏低。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2.在生产领域,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
两大支柱。
二、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动物与植物相互联系的纽带是营养物质。
对养分种类的认识随研究手段的进步而深入。
二、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二)纯养分分析法 (三)范氏粗纤维分析方案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水分
饲 料
无机物(粗灰分或矿物质) 干物质 有机物 无氮化合物 粗纤维 碳水化合物 德国Hanneberg(1864)提出。 无氮浸 出物 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 乙醚浸出物(粗脂肪)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目 的 要 求
1.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
关系;
2.了解动植物体的化学组 成及其比较;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第二节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一、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二、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三、养分的基本功能
四、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1.在生物界中,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 组成部分。二者共同保持着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而动物体内主要
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他氨化物,动物
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动物体蛋白质含量相对稳定(10-25%),植物体蛋白质含
量变化大(1-40%)。
植物体能自身合成全部的氨基酸,动物体则不能全部合成,
一部分氨基酸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是饲料中成本最高的成分。 蛋白质饲料,尤其是优质蛋白质饲料不足,是我国畜牧业 发展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4.脂类
动物体的贮备物质是脂肪。植物性饲料粗脂
肪中,除中性脂肪和脂肪酸外,还包括叶绿素、蜡质、磷 脂、脂溶性维生素、挥发油等,在常温下呈液态。而动物 体内只含有中性脂肪、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常温下呈 固态。 脂肪是动物体的主要储备物质,其含量高于除油料植物 外的植物。
一、元素组成的比较
必需化学元素:约20 种,其中: 非矿物元素(有机元素4种):C、H、O、 N。 矿物元素(16种):
常量元素(7种):Ca、P、K、Na、S、Cl、Mg。 微量元素(常见9种):Fe、Cu、Mn、Zn、Se、 I、Co、F、Mo。
一、元素组成的比较
规律:
1.植物与动物体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 元素间、动植物间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2.有机元素 均以碳为最多,氧和氢其次,氮最少。
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
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 后剩余的残渣。
烁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3.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
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CP%蛋白氮(NPN):游离氨基酸、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1.水分与干物质
水分(Water)
饲料干物质(Dry Matter,DM ) = 100% - 水分%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游离水(自由水、初水) :存在于细胞
总 水
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
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 :与细胞内胶体 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
质、 矿物质、水分、脂肪)
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
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
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
四、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百分比(%) 为最常用的表示法。
2.ppm与ppb ppm即百万分之一,1ppm表示为1/106, mg/kg (g/t) 在1kg(1t)饲料某种养分所占的mg数(g 数),相当于 ppm。 。
硝酸盐、胺、激素等。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4.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
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
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 维生素、有机酸、叶绿素等)。
(一)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设为x,则 x∶90%=5%∶25% x=(5%×90%)÷25% =18%
第二节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的比较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一、元素组成的比较
已知的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有60多种,
其中以C、H、O、N含量最多,占动植物体元素
总重量的95%以上,矿物元素约占5%。 动植物体的元素组成比例差异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