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概述复习进程
三、构建社会主义现代礼仪的原则(30min)
(1)文明礼貌原则
1、文雅(说话文雅、举止文雅)
学生活动:在路上骑车,有行人挡住了去路,你通常会如何说呢
2、和气(态度温和、口气热情)
学生活动:买东西的一段对白
(2)尊重谅解原则
1、尊重。所有的礼仪都包含敬的原则,甚至有礼仪学者直接将礼仪理解为表达尊敬的方式方法,每个人都是生而自由平等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那么尊重他人包含有什么内容呢?
仪——度也,本意指法度、准则、典范,后引申为礼节、仪式。
学生活动:一起朗诵礼仪的定义。
教师总结:礼仪是行为准则,礼仪是道德规范,那么同学们觉得究竟是礼重要还是仪重要?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仪式礼的形式,礼是仪的思想和灵魂,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婚嫁礼仪,上课礼仪等。同学们要记住,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是由内而外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晋平公感到奇怪:“从到郊外的欢迎仪式,到相互答谢转赠礼物,鲁昭公一直表现非常得体,怎么能说他不懂礼呢?”
女叔齐回答:“他做的这些是仪,不能称作礼。礼这个东西,是用来维护国家秩序,行使政策法规,让百姓凝聚在一起的根本。可鲁昭公没有做到这些。鲁国现在国内政治混乱,鲁昭公却不去任用贤臣,反倒让奸吝小人把持了朝政。他和大国结盟,总想着占人便宜,破坏协定,他与小国交往,总想着乘人之危,专门欺负弱小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君,不去好好考虑治国的方针政策,却把精力放在这些琐碎的仪节上。说他懂礼,不是离得太远了吗?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时期的传统礼仪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正确区分和对待,(举例说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甄嬛传里的选秀女子无才便是德,为母埋儿)。
(3)近代礼仪阶段
政治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礼仪的变革
例:剪辫子,废缠足、废跪拜,同时制定了新的礼仪,如鞠躬,握手,鼓掌
(4)现代礼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情景设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礼仪?礼和仪是一个意思呢,还是各有所述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一、礼仪的含义(15min)
教师总结:在我们中国古代礼和仪是分的十分清楚的,咱们来看看《说文解字》上是怎么解释的。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礼是礼义,即行为的准则,就像脚要穿鞋子走路,人们要按照礼制行事。礼义之兴,源于敬神,敬神以礼,求神赐福。
人民当家做主,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平等互尊、诚实守信等新的礼仪规范体系。
教师总结:了解完礼仪的形成于发展,接下来的10分钟时间交给同学们自己阅读,并完成以下问题: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现代礼仪的作用?
学生活动:看书并回答(15min)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二个知识重点的学习中——构建社会主义现代礼仪的原则。
特征:将人们的行为纳入了封建道德轨道,形成了以儒家学派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
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道德礼仪标准,
明清延续并发展,将人的行为先知道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封建礼仪更加完善。
情景设问:了解了传统礼仪发展阶段,那我问一个问题,这些礼仪好不好?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包括他人的人格、隐私、习惯、回避对方的忌讳,还有使用尊称,谦辞等)。
2、谅解。谅解是一种胸怀,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别人能够谅解我们,却很少有人主动做到谅解他人。
学生活动:当别人与自己有不同想法时,你会怎么做?
(3)平等待人原则
1、交际地位平等
例,欺君之罪
2、交往权利平等
人人享有生存权、劳动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发言权。
二、礼仪的形成与发展(20min)
(1)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
制定了系统的完备的礼的形式和制度,如:周代的《周礼》
特征:单纯的祭祀到全面制约人们的行为
目的:强化人们的尊卑意识,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封建社会的礼仪
形式:尊君的观念——君权神授,即“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不变,道亦不变”,并将道具化为三纲五常。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正常的人际交往不惟长、不惟权、不惟上、不惟权威、不惟人多势众。
(4)诚实守信原则在社源自活动中,必须做到真诚待人,心口如一
4、课堂小结(5min)
一起回顾重点内容
5、作业
课后案例故事
现代礼仪——概述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
〖导入新课〗(5min)
春秋时期,鲁昭公到晋国去访问。
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迎宾仪式从郊劳开始,步步为礼,极其复杂。但鲁昭公居然一点都没做错,晋平公和大臣们看了都佩服不已,连连称赞鲁昭公真是懂礼之人。
这时,一位叫女叔齐的晋国大夫却对晋平公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女叔齐说:“鲁昭公根本不懂什么叫礼!”